中環多處路段因積水封閉
一聲劈天驚雷在清晨時分響徹天際,隨即,從天而降的雨水就像從突然迸裂的水龍頭裏衝出來一樣,急匆匆地倒向大地。昨天一早,申城便遭遇一場雷暴天氣。
昨天清晨5時54分,上海中心氣象臺便發佈了雷電黃色預警信號,6時25分又發佈了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市防汛指揮部也在6時30分發佈防汛防臺黃色預警信號,啟動III級應急響應。上午7時31分氣象部門更新發佈暴雨橙色預警信號時,戶外的大雨猶如在空氣裏豎立的一道雨墻。
午後,來自氣象部門的統計資料顯示,在這場暴雨中本市雨量分佈十分不均,暴雨區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區、青浦、閔行、浦東、南匯、崇明等地,其中市區150多段馬路積水,而徐家匯地區在上午7時到8時這段時間內,累計雨量達到117.5毫米,創下了130餘年來有氣象資料記載以來的最高紀錄。永嘉路、金沙江路以及虹橋機場周邊的多條道路成為一條條“小河浜”。盧灣、長寧、普陀、黃浦、浦東、閔行、崇明等地的累積雨量均超過100毫米的大暴雨標準。
由於雨量過於集中,遠遠超過本市每小時27-36毫米的排水能力,全市150余條(段)馬路積水10-40釐米,11000余戶居民家中進水達5-10釐米,中環吳中路、北虹路和衡山路、祁連山路地下立交因積水嚴重而臨時封閉。
強暴雨與颱風“鸚鵡”有關
昨日雷暴雨的雨量為何如此之大?氣象專家解釋,這其實與日前在我國南海海域肆虐過的颱風“鸚鵡”有關。“颱風雖然離本市很遠,但它從海上帶來的水汽最終還是送到了上海,這為暴雨的産生提供了有利條件。”市氣象局專家稱,充足的水汽是“原料”,恰從北方南下的弱冷空氣以及昨日在本市上空的高空槽系統則是將這些水汽“烹飪”成暴雨的“食具”。簡單地説,這場暴雨就是水汽逐漸被高空槽抬升的過程中,與冷空氣相遇誕生的産物。
不過,傾盆暴雨使得昨天變得十分涼爽,最高氣溫24.6℃。專家表示,從今天起,本市大氣環流趨於穩定,類似于雷電、短時暴雨等局地性強對流天氣的觸發幾率也較小,市民有望迎來一段時間的多雲天氣,預計今天起至本週末本市最高氣溫在31℃-34℃之間,體感度相對較高。
[新聞釋疑]
暴雨“百年一遇”是紀錄潮位“百年一遇”是概率
在昨天的氣象資訊發佈過程中,氣象專家將這場強暴雨稱為百年一遇的暴雨。然而記者注意到,在此前不少與天氣、防汛相關的媒體報道中,“百年一遇”這一形容詞其實並不少見,難道真有那麼多一百年才出現一次的紀錄?
對此,市防汛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氣象部門所使用的“百年一遇”與防汛部門所使用的“百年一遇”完全是兩個概念。
以昨日暴雨為例,氣象部門稱徐家匯1小時降雨量為“百年一遇”,是指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裏從來沒有發生過,但卻在昨天出現的實況記錄;而在防汛方面,“百年一遇”的提法主要用於潮位上,指的是從理論上來分析,出現某一高度潮位的頻率是每一百年一次,是一種概率。
“‘概率’所描述的現象可以重復出現,而實況記錄卻不能,因此,從防汛角度來説,‘百年一遇’的潮位可能在一百年內出現好多次,也可能一次也不出現;而從氣象角度來説,‘百年一遇’的暴雨只會在一百年內出現一次。”
不過,相對概率上的“百年一遇”,實況意義上的“百年一遇”顯得更加難防。昨天一早,氣象部門發佈的暴雨預警信號在第一時間傳達給市政府之後,立即通過短信、傳真等多途徑將該資訊傳遞給防汛等相關應急聯動部門。但由於本市排水能力有限,加上暴雨預警信號發佈後暴雨很快到來,水泵無法獲得理想的提前啟動時間,造成城市內部分路段積水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