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第一章 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研究概述
概述災後重建的主要內容和參加主體,並根據地震破壞對災區民眾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這一實際情況,特別建議重建工作要以人為本,對災民進行長期的心理干預。
第二章 國內外災後重建案例的分析和啟示
選擇台灣9·21大地震、日本阪神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德國法蘭克福二戰後重建這四個案例進行研究,對每一個案例都進行經驗的總結,並根據四個案例各自不同的情況,分別理出其中最有價值的經驗和值得吸取的教訓。
第三章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災情特徵分析
從地理環境、經濟環境、人文環境、外部環境等四個方面對四川汶川地震後的災情特徵進行細緻的分析,以便災後重建能對症下藥。
第四章 關於汶川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政策建議
結合四川的災情特徵,提出了災後重建的六大原則、8個問題和10條建議,特別強調了高校對口支援災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具體的操作辦法。本報記者 沈佳音
工作
15天完成4萬字建議
有了目標,他們在人大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網路上反覆檢索,卻發現關於地震的研究資料非常少,大部分是些回憶性的故事,參考價值不大。而一些外文資料因為牽涉到版權問題,在國內不能看。雷柳倩負責德國法蘭克福二戰後重建的案例,對此體會最深。
她説,儘管那是人災,但和地震一樣,是在一片廢墟上重建。而且法蘭克福在二戰後,能從滿目瘡痍迅速地崛起為歐洲的金融中心,這個經驗是值得借鑒的。但是國內關於法蘭克福重建的資料少之又少,只能求助德國朋友。
一位德國杜塞爾多夫的朋友應雷柳倩的要求,在當地圖書館搜尋了兩萬餘字的資料,用郵件發給她。“這些在國內應該都算是第一手的資料了。”雷柳倩説。
每天晚上9點,7個人都要聚在人大品4的會客室裏開一次碰頭會,風雨無阻。小屋子裏總是氣氛熱烈,7個人積極地交流著自己每天的收穫,並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觀點。等他們散會回去時,寢室都熄燈了。
幾經修改之後,5月27日,研究報告《關於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思考和建議》最終定稿,並迅速交至國務院新聞辦。
成績
四川副省長來信感謝
很快,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對報告作出批示。6月11日中午,國務院應急辦公室致電羅傑,請他加送幾份報告至中南海。次日上午,羅傑等人應邀帶著幾份報告來到中南海,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半小時的座談。
6月初,該報告擺上了四川省副省長李成雲的案頭。他的秘書唐俊説,李副省長一拿到報告就從頭至尾看了一遍。李副省長覺得報告中有些建議非常好,當即就把報告轉給了由四川省省長蔣巨峰任組長的災後重建領導小組。
同時,李副省長也為在外求學的四川學子還能如此心繫家鄉而感動,因此就專門給羅傑等同學寫了封信表示感謝。隨後,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又給羅傑打來電話,請羅傑再將電子版發給他們以便進行深入研究。
對於紛至遝來的肯定,羅傑顯得很淡定:“現在很多學生對社會都很有責任感,像這次地震,光人大就有很多學生做了相關的研究,只是我們比較幸運罷了。”
羅傑目前正在做第二期的研究,要將上一階段的成果進一步細化,他還計劃去四川實地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