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級強烈地震,造成了極其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這場特大地震具有哪些特徵?地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南北帶地震構造研究組組長張培震6月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作了詳細講解。
短短1分鐘形成300公里長斷裂帶
張培震説,這次地震是龍門山斷裂帶內映秀—北川斷裂活動的結果。在地震發生的短短一分多鐘時間內,地殼深部的岩石中形成了一條長約300公里、深達30公里的大斷裂,其中的200余公里出露地表,形成沿映秀—北川斷裂分佈的地表破裂帶。這條地表破裂帶既有向上的運動,又有向東北方向的運動。在地表破裂帶經過之處,所有的山脊水系和人類建築均被錯斷毀壞,與之相對應的地表是震災最嚴重的地方。
張培震表示,由於地震的能量主要沿斷裂釋放,造成地震破壞在垂直于斷裂的方向上衰減很快,所以這次地震對成都平原沒有造成太大的破壞。
北川傷亡最重為何命名汶川大地震
張培震表示,這次地震的破裂起始點在地面的投影對應著汶川縣,所以被稱為汶川大地震。
破裂帶南段的映秀鎮和中北段的擂鼓鎮—北川縣城一帶的位移量最大,能量釋放最集中。北川縣城遭到毀滅性破壞的原因有四條:映秀—北川發震斷裂從整個縣城通過;縣城附近的地震破裂位移量大,地震在這裡釋放的能量也大;縣城坐落在河灘鬆散堆積物上,場地效應和地基失效使破壞加劇;大量山體滑坡和岩石崩塌使得災害雪上加霜。
當地復發8級強震至少要等3000年
張培震指出,這次巨大地震的最根本動力來源還是青藏高原和華南地塊之間相對運動在斷裂帶上産生的能量積累和釋放。
張培震説,龍門山斷裂帶滑動速率緩慢,導致強震復發週期的加長,估計龍門山斷裂帶8級強震的復發間隔至少在3000~5000年以上,這就是為什麼在幾千年的歷史記錄中龍門山斷裂帶上沒有發生過強震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