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震後40天:抗災在險情中繼續 復蘇從廢墟上開始--來自汶川地震重災區的最新報告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新華視點”記者)滑坡、余震、泥石流,震後40天--面對嚴峻的地震次生災害還在威脅著災難的民眾,汶川、茂縣、理縣……驚心動魄的轉移與避險,仍是主題詞。
自救、重建、援助!震後40天--在災區群眾倔強的奮起與八方無私的援助中,都江堰、什邡……一個個重災區經濟與生活的“復蘇”景象,開始不斷跳動。
汶川、茂縣、理縣--嚴重的次生災害險情下,搶險轉移緊張進行……
這是6月18日拍攝的汶川縣最大的緊急避險安置點——綿虒鎮板橋村緊急避險安置點。6月18日,四川汶川縣綿虒鎮板橋村安置點安置了5000多名從山上緊急撤離下來的群眾,以防範次生災害的威脅。由於汶川縣緊急避險採取“邊撤退,邊搬遷,先入住,後完善”的方法,這裡的設施正在逐步完善,以期達到小區生活標準。 新華社記者 海明威 攝
20日下午,理縣至汶川路段,新華社記者的車輛再次遭遇滑坡--趁山風略小,車輛頂著飛石衝過險段……
震中汶川、茂縣、理縣……在“5·12”大地震發生過去一個多月的日子,和許多災區正緊鑼密鼓展開的災後重建相比,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命運無疑充滿了“悲壯”--時斷時續的雨水中,劫後余生的災區幹部群眾,再次面對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次生災害的巨大威脅!仍然在為自身的“生命安全”而戰!
截至目前,阿壩全州震後發生地質災害2200多起,目前仍有隱患2萬多處;3.8平方公里的汶川縣城中,五分之四的區域屬於“高危地帶”;“內傷遍身”的縣城內建築,在余震中隨時可能倒塌,成了“站立的廢墟”。
從6月14日至今,汶川、理縣、茂縣、黑水、小金、九寨溝……“緊急轉移”和“避險”成為災區幹部群眾的首要主題。
更為嚴峻的是,隨著汛期的即將到來,雨水會帶來多少數量、多大規模的泥石流、滑坡,沒人能夠預計……
“山頂像蒸開了花的饅頭,許多山體崩開了一兩米寬的裂縫,一些山體還突然噴出水來,連鄉里年紀最大的老人都沒見過。”汶川縣龍溪鄉黨委書記劉國平説。
一個令人欣慰的事實是,到19日,阿壩藏族自治州已累計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1萬多人,涉及10個受災縣。其中,汶川、茂縣、理縣三個重災縣百分之百完成轉移。
北川“重生”--慘烈的廢墟旁,“再造”的步伐已經邁出
北川縣城廢墟上已經長出玉米苗(6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洋 攝
一塊石頭旁邊,兩株嫩綠的玉米苗從破舊衣物之間的土壤裏冒出了頭。
隨著5月20日“封城令”的下達,被地震夷為平地的北川,從此成為一座人們記憶和關注中的“塵封”孤城。
戴上口罩,從禁區的告示牌向前走十余米,可以看見山腳下的北川縣城。進入老城區,一片瓦礫的廢墟中,勉強站立的幾棟樓房東倒西斜,老縣城的中央仍在冒著一股巨大的白色煙柱……
空氣中依然飄著消毒水的味道,刺鼻的強烈異味從土壤深處飄出,穿透厚厚的口罩……但是,在及時、果斷的“封城令”和科學、嚴格的防疫措施下,封閉近一個月的北川,無疫情!
廢墟是逝者的墳塋。而歷史將會記錄:廢墟之旁,一個令人注目的“新生”已經開始發生。
20日,距離北川老城西南十余公里的安縣安昌鎮。
北川縣的臨時辦公樓中,北川重建工作委員會新設立的“黨群工作部”、“城鎮規劃建設辦”等“一部九辦”按照工作要求和工作模式開始有條不紊地運轉,在尚未安裝固定電話的簡陋辦公室內,人們為新的一天忙碌著。
隨著北川重建工作委員會第1、2、3號文件的出臺,新北川建設19日正式全面啟動。
此前的18日,癱瘓數十日的北川縣政府門戶網站重新開通,引起無數關注。
“從這一天開始,十幾萬北川人民擦乾淚水,踏上重建家園的征程。”獲知這一消息,正在成都的北川人張正龍説。
青川--余震陰影的籠罩下,倔強抗爭仍在繼續
在四川青川縣板橋鄉,救災部隊幫助鄉里搭建了帳篷學校,學校周圍插滿了五星紅旗(6月2日攝)。青川是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地震發生後,青川縣專門購置了7500多面國旗,下發到每個安置點和每家每戶。到處飄揚的五星紅旗極大鼓舞了人們抗震救災的士氣。 新華社記者 楊金志 攝
6月19日清晨,四川地震重災區廣元市及下屬的青川縣等地民眾又一次被余震搖醒,但人們已不再像一個多月前那般驚慌失措。
汶川大地震以來,震區共發生4級以上余震212次,其中50次在青川。
接連不斷的余震還在持續著對建築和基礎設施的破壞。在青川黃坪鄉棗樹村,村民雍天國説,每來一次較大的余震,村裏的房屋裂口就變大一些。
一家“兄弟火鍋”小餐館,老闆王成菊説,這個有十八張桌子的小館子一天約有十桌客人,和震前水準差不多,並且仍然使用的是地震前的功能表和價格。來吃飯的主要是建設活動板房的工人和一些拉物資來青川的司機。
走在青川縣城所在地喬莊鎮中,大量的倒塌房屋還沒清理乾淨,一些外表完好的樓房實為危房,隨時可能在余震中坍塌。在這裡,95%的房屋需要拆除重建。一些地質專家認為:縣城必須整體搬遷。
在危情警報依然隨時拉響的青川,這樣一些數據與災區百姓生活如此攸關:截至20日,全縣搭建臨時居民安置點260個,發放帳篷7萬頂,建成板房6431套。受災群眾每人每天1斤糧,補助10元錢。
到記者20日發稿時止,青川85%的村恢復集中點供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