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導視一:
災難來臨,醫護工作者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動?
生命接力,萬名傷員怎樣實現成功轉移?
《面對面》董倩專訪衛生部長陳竺,正在播出
災難降臨之後,都江堰向俄鄉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接到了緊急命令,第一時間趕到都江堰市新建小學救援現場待命。他叫曾建,是都江堰向俄鄉人民醫院的醫生,曾建的女兒也被埋在新建小學的廢墟中,曾建醫生在現場始終堅守崗位,女兒的事他一直埋藏在鎮定的外表下。
兩天過去了,曾建醫生不滿六歲的女兒已經被確認在地震中遇難。
[曾建]
我女兒還差五天就六歲了,在後邊門的地方才把我女兒翻出來,當時都冷了,我跟你説。
[訪談]
陳竺:抗震救災鬥爭當中,我們這個隊伍當中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它不是幾個明星的問題,幾個耀眼的明星,幾個大專家,它是整個隊伍。到每一個,從我們的大專家到每一個小護士,他都是一個基本素質的一個展現。
記者:為什麼在這種非常的當口,他們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陳竺:董倩,我不知道你曉得不曉得,我們的醫學生他上學是需要宣誓的,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就是你成了一個醫務人員以後,你就要理所當然地把病者的性命,把它當作你自己的性命一樣,把它托起來。就是生死之間你在履行自己的職責。
把保證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抗震救災部署中突出強調的核心理念。也就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從5月17日到5月31日的半個月時間裏面,一場規模空前的傷員轉移救治行動順利完成。
記者:這半個月的時間裏面,它動用了,我查了一下是21個專列,99架包機,往20個省市區的340家三級醫院,運送了一萬多的傷員。就這樣一個巨大的轉運傷病員的計劃,是怎麼形成的?
陳竺:這是總指揮部做出的計劃,應四川省的要求,我覺得這是非常正確的一個決策。
記者:轉運的出發點是什麼?是因為四川當地的醫院消化不了這麼多的傷病員,還是説希望這些傷病員能夠得到更好的救助?
陳竺:兩者都有。一個是醫院不夠用了,你像華西,原來是兩個骨科病房,它後來擴展到八個骨科病房了,醫院不夠用了。另外一個就是説,也希望到各地的三級醫院,比較好的條件下,能夠得到比較精心的治療。
在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鐵路、民航部門立即投入力量組織這次特殊的傷員轉運,與此同時,全國的醫療機構也提前準備,第一時間做好了收治傷員的準備。
記者:比如説我是一個某省的接收醫院,我是自動向部領導去報名,我可以接收,還是由衛生部的方面去指派,比如説派到哪一個省,由哪一個醫院來接受。
陳竺:當時可以説全國所有省的衛生部門的同志,都向衛生部請戰,要求把傷員要轉移到他們那兒去。還包括災區的,比方説重慶。我們第一批病人,一千九百多個,是衛生部當時考慮到,要有一些轉運基地離開四川近一點比較好,當時就想到一個是重慶,但是重慶本身它有遭災了,但是重慶不説二話。實際上它還主動出了車去拉病人過來,而且後來我知道,還大大地超出了衛生部給他當時確定的名額。/所以我想,這樣一次大轉運,我去車站看了,我覺得組織的可以説史無前例。
記者:你看到的是什麼?
陳竺:我看到的是什麼呢?我看到的是5月31號,最後那一批通過專列運往福建去的,就是衛生和鐵路,當然銀行,這種跨系統的,就像一個人那樣的協調。然後你在站臺上面看到的幾十輛,成排的救護車,這些救護車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然後你看到醫務人員,你還看到了志願者的隊伍,他們在幫著把病人抬上車,你看到那些年輕的孩子們,有的我覺得還是看上去很稚嫩的,甚至話也不多,排在那個地方。我心裏就有一種激動,就覺得我們的年輕一代有希望,中國有希望,然後在車裏面,他有來自於接受方的醫務人員,有鐵路專門組織的護運隊。
您就説這個窗口吧,它一個車廂從門進去很不容易進,所以兩個窗戶他就拆下來,再裝上去。那些老師傅們嫺熟的動作,你就感到這是一個國家的力量,團結得就像一個人一樣的。所以我覺得這是恐怕人類災難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一組傷員轉移的現場報道]
[江蘇現場報道]
為了讓來自災區的傷員得到最好的救治,各家接收醫院投入了自己最好的醫療力量。同時,對這些特殊傷員的生活做了細緻週到的安排。在山東,醫院為傷員單獨設計了符合四川飲食習慣的菜譜。在湖北,醫院食堂還按照羌族的傳統做法,為羌族傷員做了玉米饃饃。在湖南,醫院為傷員特意安排了四川籍的護理小組。在遼寧,醫院的心理專家每天堅持給傷員進行心理治療。
[採訪]
記者:費用的問題,在整個的救災過程中考慮嗎?
陳竺:有考慮,特別是作為管理者,有考慮。但是就像黨和國家領導人講的,有一分希望也要做一百分的努力。另外絕對不因為費用的問題,影響傷員的救治。所以各個醫院院長們,我知道他們心裏面有壓力。
記者:壓力來自什麼地方呢?
陳竺:壓力就在於我們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還在準備當中,我們公立大醫院的改革還在方案制定當中。應該説體現公益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增加投入,特別是公共領域的投入。目前應該説這種投入相對來説還是不足的,
這個時候,突然來了這麼一個巨大的挑戰,巨大的壓力,但是我感到,就是在我們的醫護人員和醫療機構的管理者們,在這個時候,他們腦子非常明白,救人高於一切。,都是把自己最好的力量,最好的醫生,最好的護士,最好的儀器設備,生命支援系統,最好的藥用上去。當然這一次我們的黨中央、國務院對傷員救治的這個問題,其實是一直非常關心的。現在無論是在四川當地救治,還是轉出去的一萬零幾十個病人,費用都已經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00:41:24
記者:經過這樣的一場大災難之後,您覺得未來醫療體制改革會更好地推進,/還是説/由於這次大災難的來臨,而添了很多的麻煩?
陳竺:我確信這個肯定是第一種結果。我想第一就是,我們的人民更加了解了這支隊伍。第二我們這支隊伍,經受了這樣大的一個考驗以後,它的品質的精髓,一定會得到很大的弘揚。這支隊伍它會在這種巨大的考驗和磨難當中,會變得更加堅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