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次飛行都是生死考驗
汶川境內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在高壓雲層下,空氣的氣流變化隨時可以讓任何飛機直接失去控制撞向高山。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西部高原,從12日地震發生以來,中國陸軍航空兵部隊屢創奇跡。高山峽谷間,有些溝谷的最寬處只有兩百多米,窄的地方僅有七八十米,而像這樣的地形幾乎綿延了整條航線。偵察時找不到降落場,在低空盤旋了十分鐘,好似在地面等了兩小時,後來在一塊麥地上將長在那裏的大樹樁拔掉後才降落。
對於直升機失事的消息,陸航團政治部副主任劉雲志不願意多談。然而對於陸航團執行任務所面臨的艱苦和危險卻甘苦自知。他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説:“我們主要任務是運送兵力到救災現場。運送物品難度相當大,第一個是運送物資搶救人員的預定地區電線、高壓線像蜘蛛網那麼密,而且不規則,如果旋翼打到電線上面的話,只有一個結果,機毀人亡。因為旋翼轉的速度相當快。旋翼,俗稱螺旋槳,不能打到電線上。高壓線地震以後不規則,有的東倒西歪,有的還挂在半空中。進去的時候必須高度地關注電線是怎麼分佈的,余政委説,每次進去的時候,每次到上空以後,頭髮都是豎的。有的電線中間間隔只有80米,只有慢慢地往下面靠,看到空隙再鑽進去。每一次進去,對他們來説都是一次生死穿越。”
能見度差也是陸航團飛行員遇到的困難,到都江堰察看災情的時候,能見度不到300米,當時駕機的姜廣偉副團長、楊磊參謀長想繼續往裏飛,飛不進去。當時的任務是察看紫坪鋪大壩,看看有沒有裂縫,如果地震出現裂縫的話,會很危險。能見度非常差,姜副團長、楊參謀長為了再多掌握一些現場資料及時反饋給省裏面,就想往裏衝,能見度200米,那是非常危險的,平常訓練的時候,絕不允許他們這麼幹。平時極限是必須超過1500米。現在只有慢慢地往裏面靠。
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第一次出現有關汶川地震的視頻資料是由陸航團提供的,當時姜副團長把資料送到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以後,就再也沒拿回來。
第三個不利因素是地震以後,降落點不好選擇,降落必須找一塊平地,開闊地,不能説是隨隨便便找一個石頭靠上。那裏什麼也沒得靠,想找一個小山坡靠,也沒辦法,上面有樹也不行,飛機降不下去。在降落場的選擇上,感覺特別困難,有的時候飛機盤旋將近1個小時才落得下去。一個大隊長後來反映,説當時太驚險了,好不容易選到一個點降下去以後,忽然感覺到地震,然後迅速把飛機拉起來,拉起來不到一分鐘,直升機原來降落的地方陷下去了。如果反應不及時,直升機,包括直升機上面的人都是非常危險的。尤其在山裏面,土質疏鬆,余震特別多。
在往返災區的直升機裏,藥品、食品這些救命物資裝滿了機艙。而直升機在高海拔山區飛行,由於空氣稀薄發動機動力不足,載重量越大就越不好操縱。但為了讓更多的災區群眾得到及時的救援和幫助,飛行員們往往把最大載重量為3噸的直升機裝載到極限。
柳建偉把在汶川的航行看作是生死體驗,能活著回來要感謝多麼秀的技術和勇氣。
邱光華的飛機失事時,柳建偉乘坐的直升機在他的右邊,然而,起飛10分鐘的時候就被濃霧吞沒,什麼都看不見了,只感到耳朵劇烈的疼痛,直升機的發動機嘎嘎作響。週遭除了沉厚的雲霧什麼也看不見。 直到15時10分左右,多麼秀駕機爬到比山還高的雲層,鑽出雲層之後看見都江堰的平原地帶,從那時候起,他們再也沒有看見過邱光華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