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長劉貴芹 中國網趙娜 攝
教育部今天舉行新聞發佈會,向新聞界介紹教育系統抗震救災工作有關情況。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
發佈會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長劉貴芹介紹了全國大學生積極參加抗震救災方面的情況。
劉貴芹介紹説,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質災害以後,廣大高校學生心繫災區,情牽祖國,及時行動,奉獻愛心,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積極參加抗震救災工作,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嶄新的精神風貌,涌現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
第一,受災地區高校學生積極參加抗震救災工作。特大地震發生以後,綿陽、德陽、成都等受災地區高校學生在各自高校黨政的領導下,沉著冷靜,理智鎮靜的面對災區,以積極的態度參加抗震救災工作。
一是堅守崗位,奮戰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地震發生當晚,按照成都軍區命令要求,西南交通大學第一批30名國防生迅速前往受災嚴重的都江堰市進行抗震救災。學校有一名藏族學生,也是國防生,叫郭冬陽,他的家在都江堰,在救災任務和被埋在近在咫尺的親人面前,他依然選擇了前者。得知他的爺爺和外婆在地震中已經遇難,他強忍淚水,依然繼續投入到艱苦的救助工作。得知郭冬陽親人遇難、家庭受災仍堅守崗位的事跡以後,學校的領導將生活補助送到郭冬陽手上,他立即將2000元錢捐給災區。
二是互幫互助,積極開展救災援助活動。地震發生後,電子科技大學23名學生自願者前往四川省人民醫院,協助醫務人員進行工作。同時,全校學生積極參加為自己親人貢獻自己力量為主題的活動。西壩學部分校區近鄰地震重災區,距離震中映秀鎮僅75公里,在校舍受損,人員傷亡嚴重情況下,西壩大學的學生一方面積極開展抗震自救,儘快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秩序。另一方面積極組織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奔赴重災區,開展救援服務。為把救援物資儘快轉送到災民手中,700余名大學生志願者跑步前往阿壩災區的救災物資的轉机站,不辭辛勞,連續作戰,大大提高了該轉机站的物資運輸效力。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生在學校統一組織下,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在災後的四天時間裏保障救災飛行任務239架次,投放救援物資13.3億噸,搶運傷員30余名。
第二,全國大學生積極行動,奉獻愛心,援助地震災區。地震發生以後,全國高校學生掀起援助地震災區的熱潮,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向災區奉獻愛心。一是,奔赴一線,踴躍申請擔當救災志願者。山東大學學生得知赴四川抗震救災青年醫療衛生志願者報名消息以後,在半個小時以內便有超過100名同學報名。最後,6名物理專業學生入選,趕赴災區參加抗震救災。中南大學350名高國防生聯名向軍區請戰,強烈要求前方災區一線。全校1萬多名學生提出申請,請求參加支援災區志願隊。5月19日上午,學校派出4支醫療隊,在讀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等55名醫護人員趕赴災區,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二是獻血捐款,深入開展各種援助災區活動。全國高效學生學子踴躍為災區獻血,積極為災區救援工作盡一份力量,用愛心和熱血溫暖災區群眾,表達對災區人民血濃于水的真情。重慶大學1000多名學生在兩個小時內填寫志願獻血表,根據災區急需血型採集102萬毫升血液。同學們表示,願意為災區人民的生命需要隨時準備獻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南開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學生通過捐款活動捐贈衣物,用各種方式送溫暖,獻愛心,向災區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第三,全國大學生掀起愛國互助,報效祖國熱潮。地震發生以後,各高校學生積極推動座談會、黨團組織活動、演講、徵文活動等有效形式表達與災區同學和人民並肩戰鬥,共度難關,重建美好家園的決心,展現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的壯志豪情。
北京大學校領導親自慰問英雄教師譚韆鞦老師的女兒,她表示,一定要以父親為榜樣,好好學習,做一名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清華大學校領導到學生宿舍看望家在地震災區的同學,其中有一名同學的父親是北川縣副縣長,連日來一直工作在抗震救災第一線。他的母親和家裏的很多親戚都已遇難,堅強地他沒有收下學校給他準備的電話卡,他希望把電話卡留給更需要的同學。今年10月即將確定畢業去向的他,決心回到家鄉工作。他表示願意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為災區的重建工作,為災區的父老鄉親貢獻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