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採購商
發展要聞  -四川紀委:災區帳篷確有流出 羅江武裝部人員侵佔救災物資被拘留 -災後重建規劃總體方案有望三個月內出爐 -深交所:擬提高創業板交易門檻 QFII撤退是謊言 6月看高四千點 -劉明康:受災群眾存款"一個子都不會少" 保監會:確保理賠萬無一失 -紅十字會承諾不提取管理費 接受審計 稱外企"鐵公雞"沒有依據 -大盤回落難擋126.54億機構資金入市步伐 證監會否決三成IPO申請 -都江堰被免職民政副局長仍工作:"不知錯在哪" 4名黨員幹部被查處 -建設部:8月10日前將建成100萬套安置房 青川擬向浙江移民1萬人 -北川未跨塌希望小學造價最低 張祥青追捐7000萬建震不垮學校 -財政部初釋700億災後重建基金投向 向災區捐贈可據實扣除個稅
綿陽市文物局:地震博物館將建哭墻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5 月 24 日 
字號:    列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昨天下午,綿陽市文物管理局臨時辦公地點門口,一輛小貨車緩緩駛來,車上,有一塊毀損的“大禹故里”牌匾,四個鎦金大字依然閃亮。

這塊牌匾見證了5·12那場大地震,突如其來的災難,讓大禹故里——北川縣城淪為一片廢墟,不復存在。這裡,將作為地震遺址保留。而這塊牌匾作為珍貴文物,會出現在將來的地震博物館裏。

這塊牌匾只是綿陽市文物管理局蒐集的震災文物之一,更多震災文物目前正在緊張的蒐集整理中。綿陽市文物管理局通過現代快報,向全社會徵集關於這次震災的文物資料:地震慘烈災難典型實物、社會各界抗震救災典型實物、平面媒體和影像資料……

地震博物館正在籌建

5月22日下午,溫家寶總理再次來到災區北川,殷切地對當地幹部説,我們要再造一個新北川。這座老縣城可以作為地震遺址保留,變成地震博物館。

“建成地震博物館,見證這場特大災難,紀念亡靈,警示後人,同時為地震科學提供研究對象。”昨天下午,記者來到綿陽市文物局臨時辦公地點,局長王錫鑒剛剛帶隊從北川蒐集震災文物資料歸來。他説,這場特大地震發生後,各界全力以赴抗震救災,地震博物館也將見證這種精神。

“我們堅決落實溫總理和上級政府指示,做好地震遺址公園、博物館的籌建工作。”王錫鑒説,除了救援、防疫、整修道路等工作外,建議政府立即採取措施,對地震災難現場進行保護,儘量維持原貌。借鑒唐山地震博物館、日本地震博物館等建設經驗,召集地質、地震、衛生、水利、文博等方面專家,對現在的北川縣城廢墟進行調查了解,規劃論證方案。

王錫鑒説,此次地震幾乎波及了整個四川,也輻射到省外其他地方,汶川雖然遭受重創,但博物館的名稱不一定是汶川大地震博物館,也有可能是四川西北大地震博物館或四川大地震博物館。

6個震災文物徵集小組緊急行動

汶川地震發生後,綿陽市文物局、綿陽市博物館就拿出了《徵集“5·12”抗震救災資料方案》,並於5月19日正式組建6個震災文物徵集小組緊急投入徵集工作。

“6個徵集小組有5個是由各地博物館相關負責人挂帥。”王錫鑒介紹,整個資料的徵集工作分為北川、安縣、江油、平武、綿陽、媒體資料徵集六個小組,分區域深入開展徵集。

遺址上將建“哭墻”

陳世瓊是綿陽市文物管理局北川資料徵集組成員之一。地震之前,他是北川縣羌族博物館副館長,這場慘烈的大地震奪去了他的母親和孩子的生命,時至今日,他仍然沒有找到母親和孩子的遺體。

“有很多人和我一樣,至今都沒有找到親人的遺體。”陳世瓊説起這一切時,眼裏已經沒有淚水,他的淚水已經流幹。 “在遺址上,設置一面墻,上面有每一個遇難者的名字,我母親和孩子的名字也在其中,每年我也可以去那裏祭奠他們。”

5月12日下午2點28分,陳世瓊正在博物館整理相關資料,突然覺得房屋在抖動,他還沒有反應過來,地動山搖,又一波地震襲來,磚頭、瓦塊稀裏嘩啦向下落。

眼看著房屋就要倒塌,陳世瓊一把將同事吳嘵紅推到沙發下。“當時根本站不穩,也沒法向外跑,後來我們兩個躲到廁所裏,才逃過一劫。”陳世瓊逃出來後,看到昔日繁華的大街已經成為一片廢墟,耳邊到處是喊救命聲。

“建地震博物館是對親人最好的紀念”

“灰塵很大,一米以外根本什麼都看不到。”20分鐘後,灰塵小了一些,陳世瓊摸索著跑向王家岩的幼兒園,“地震發生時,我兒子肯定剛被我母親送到幼兒園。”

然而,等他跑到幼兒園時,眼前已是一片廢墟,幼兒園沒了,小學沒了,附近的民政局沒了,財政局也沒了……

“一座大山垮下來,什麼都沒了,成了平地……”陳世瓊發瘋般扒著廢墟,然而,什麼也沒找到……

“然後就開始救人,碰到一個救一個,能救一個是一個。”此後五天,陳世瓊抱著一丁點的希望,跑遍了所有醫院,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消息。

目前籌建地震博物館是他最大的希望,“這是對我親人最好的紀念,對所有遇難的亡靈最好的紀念。”

這幾天,他一直往返于綿陽和北川之間,蒐集震災文物資料。

委託快報向社會徵集相關資料

得知快報在震後第一時間安排記者趕來現場採訪,並組織了志願者為災區服務,綿陽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唐光孝很感動。“我代表文物局委託快報作為全國第一家新聞單位參與此次徵集工作。”

“快報對這次震災的相關報道,快報記者的採訪筆記、拍攝的照片,快報開展募捐活動的條幅和募捐箱,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唐光孝還希望快報組織的志願者生活用品也能提供給徵集小組。

快報特派記者 高國 陳泓江 發自綿陽災區

來源: 現代快報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地震災區開展心理援助[組圖]
阿壩地震災害造成40余萬人缺口糧
四川廣元地震災害死亡4521人
銀監會:因地震無力償還的債務應予核銷
汶川31名地震中與親人失散孩子尋親(22)
汶川31名地震中與親人失散孩子尋親(21)
地震損毀環保儀器設備6284台套 治污設施934台
汶川31名地震中與親人失散孩子尋親(20)
圖片新聞:
汶川震中區高山依然不斷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滾滾[組圖]
溫家寶揮別北川縣城:“再造新北川”[組圖]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四川汶川大地震尋親資訊 /抗震救災行動 /最新報道
· 聚焦拉薩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
· 中國推行大部制改革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08年 07年) / 數字報告/ 農業發展 統計報告/ 農業投資政策及項目
· 中國社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 中國環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