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仲夏,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在一份公告中,發佈了一項鮮受關注的正式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經濟規模和財富均低於以往估計。亞行公告引用了首次運用購買力平價(PPP)方式計算出的中國經濟規模權威數據。這項調查結果顯示: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今年年底公佈預期的購買力平價修正數據時,中國經濟規模將比以往估計的規模小40%。
這幅更為精確的中國經濟圖,説明瞭中國政府為什麼如此重視優先考慮國內議題,例如增長、公共投資、控制污染和減少貧困等。中國生活在世界銀行設定的日均1美元貧困線以下的人數應為3億,是目前估算人數的3倍。
對中國經濟狀況估計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修正呢?直到最近,中國還從未參與過將國內生産總值(GDP)精確轉換為購買力平價美元所需的詳盡價格調查。
世界銀行根據80年代末概要數據所作的估計,甚至可能從一開始就誇大了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內生産總值。至今為止,世行對此估計修改甚少。與此同時,中國卻屢次提高了食品、住房、醫療和一系列其他非貿易商品及服務的價格。這些改革本應降低購買力平價調整值,但世行基本上維持原樣。
世行行長羅伯特•佐立克(Robert Zoellick)上月提出,世行應繼續向諸如中國、印度和巴西這樣的國家提供貸款,因為這些國家的貧困人口在全球仍然佔有很大比例。
這份更為準確的最新統計數據,描繪出一個經濟規模更小、更為貧窮的中國,這增強了上述論斷的説服力。亞洲開發銀行公告還顯示,印度生活在日均1美元貧困線下的人口更接近8億人,而不是目前估算的4億人。
購買力平價數據調整,會對扶貧措施造成影響,因為世界銀行日均1美元貧困線是購買力平價美元貧困線。降低購買力平價消費估算值,會大大增加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數量。
對於中國而言,這一數據校正需要追溯到上世紀80和90年代。當時,中國生活在日均1美元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更有可能是5億多,而不是世界銀行估算的約3億。中國在脫貧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這項任務可能遠比多數人想像的更為艱巨,而所獲成就則被世行估計數據誇大了。
上述計算可不僅僅是深奧的學術問題。根據過去的估計,美國政府問責局(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今年表示,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中國經濟規模最早可能在2012年就會超過美國。這類報告在安全部門引起警覺,它們對中國有能力打造堪與美國抗衡的國防體系感到擔憂。
博聞的分析人士都知道,購買力平價數據不是衡量一個國家潛在軍事實力的好方法,但從修正後的中國購買力平價統計數據來看,整個問題不再具有討論價值。畢竟,中國現在還沒有那麼龐大,也不會很快就變得那麼龐大。
鋻於中國政治與安全演變上的不確定性,這幅更為溫和的中國經濟規模圖讓人放心。它意味著,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有更多時間與中國交往,與中國新興的機構互動。而最好的著眼點,也許莫過於發展軍事關係。
然而,國際社會目前應關注的是,讓中國在依然令人生畏的國內發展挑戰中獲得成功。如果把與中國的交往集中在需要扶持的二級地區,例如四川省(美國在那裏有一個迅速發展的和平隊(Peace Corps)項目),那麼此類機會也許是可以把握的。而這樣做的目標是,促進經濟向有利於政治穩健的方向發展。
在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密切接觸中國的發展進程,也許還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經驗教訓,供眾多發展受阻的窮國借鑒。
最後,美國國會和財政部應該認識到這些更為準確的數據揭示出的局限與機遇。舉例來説,在中國政府看來,人民幣突然大幅升值給貧困內陸農村帶來的風險,遠比華盛頓所認為的要大。承認這一點,未來的美中談判可能就會順利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