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1日電 中國政府網今天全文刊登《國家防震減災規劃(2006—2020年)》,規劃説,中國50%的國土面積位於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區域,包括23個省會城市和2/3的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到2020年,中國基本具備綜合抗禦6.0級左右、相當於各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
規劃説,地震是對人類生存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中國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最強烈和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佔全球陸地面積的7%,但20世紀全球大陸35%的7.0級以上地震發生在中國;20世紀全球因地震死亡120萬人,中國佔59萬人,居各國之首。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位於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區域;50%的國土面積位於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區域,包括23個省會城市和2/3的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近年來,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管理體制,全民防震減災意識明顯提高,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尤其是“十五”期間,中國防震減災能力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目前,中國防震減災能力仍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全國地震監測預報基礎依然薄弱,科技實力有待提升,地震觀測所獲得的資訊量遠未滿足需求,絕大多數破壞性地震尚不能做出準確的預報;全社會防禦地震災害能力明顯不足,農村基本不設防,多數城市和重大工程地震災害潛在風險很高,防震減災教育滯後,公眾防震減災素質不高,6.0級及以上級地震往往造成較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各級政府應對突發地震事件的災害預警、指揮部署、社會動員和資訊收集發佈等工作機制需進一步完善;防震減災投入總體不足,缺乏對企業及個人等社會資金的引導,尚未從根本上解決投入渠道單一問題。
規劃指出,地震是中國今後一段時期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迅速提高預防和減輕地震災害的綜合能力,是實施城鎮化戰略,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公共安全,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中國將致力於建立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地震災害綜合防禦體系;改變廣大農村不設防,地震成災率高,人員傷亡嚴重的現狀,為城鄉提供無差別公共服務;保障長江中上游、黃河上游及西南地區大型水電工程的地震安全;實現重大生命線工程的地震緊急處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