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渴的莜麥僅過腳踝
吳鳳枝房後長的馬鈴薯小得可憐。
尚義縣石井鄉馬連洼村一條公路穿村而過,往年在這個季節路過馬連洼時,公路上鋪滿了亞麻、麥子,公路成了打谷場,汽車行駛時須小心翼翼。可今年,這裡的公路上靜悄悄,沒一個鋪麥子的。
“有的地裏根本就沒收割,有的收了一些,一畝地就打個幾十斤,早就收拾完了。”年近70歲的老人吳鳳枝告訴記者。
與張北盤地房村一樣,馬連洼村也是一個絕收的村子。在村邊的一大片山地上,吳鳳枝領著記者看自家的莜麥地。
在莜麥地裏,還泛著幾許綠意的莜麥苗剛剛沒過吳鳳枝的腳脖子,上面零星長著些枯黃的麥穗。吳鳳枝説,普通的年景,這個時候莜麥都能到自己的腰那麼高,可今年的莜麥就只能收割些秸草了,別指望能打麥粒兒。
在住房後頭,是吳鳳枝家開的小片荒地,種的是馬鈴薯,吳鳳枝先後拔了兩三棵蔓子,最大的一棵蔓子上帶著兩個似核桃大的馬鈴薯,而其他兩棵上的馬鈴薯則像葡萄一樣大小。“今年連山藥也吃不上了。”吳鳳枝説。壩上由於冬季蔬菜少,馬鈴薯是壩上人過冬的主要蔬菜。
多年的吃水井幹了
大旱之年給馬連洼村帶來的不僅僅是絕收,村子裏多年的一口十幾米深的水井也沒水了,村民的飲水出現了問題。
説起井裏沒水,村民吳鳳枝説,“去年井裏的水就不多了,村裏的年輕人就下去挖一挖,能將就著吃一段時間,可今年,水更少了,年輕人也都外出打工,沒人管了,水也吃不上了。”吳鳳枝説,有的村民半夜兩點起來打了一擔水,等第二個村民來,一次就只能打上來一碗兒,打一擔水,得在井口等上一個小時。
村民王茂亮家養了兩頭牛、一匹毛驢、兩頭豬,王鳳枝老人説,那一段時間,王茂亮家急得沒辦法,王茂亮媳婦都快急哭了。
後來,在附近修路的工地上給村裏接了一根水管,村民們才暫時在那兒接點水度日,由於水流太細,村民們天天排隊接水。“人家有時候給放,有時候倒不給放了。”吳鳳枝老人説,就是排隊也不一定能接得上水。
“一春天吃水可困難了。”吳鳳枝老人説,現在自家已經和兩家鄰居合夥打了一口深井,家裏吃水的問題暫時解決了,可村裏其他沒有打井的村民依然還面臨著沒水吃、吃水難的困境。
災年打工也艱難
胡志成,今年47歲了,平頭,上身穿著一件黑藍色的西服褂子,下身是一條迷彩服褲子,一雙皮鞋沾滿了泥巴,前一個星期剛剛從北京打工回來。
“春天看地裏不行,就趕緊讓人幫忙找了個活,在北京修路當小工,一天40元錢,管吃住。”胡志成説,家裏供著兩個孩子上學,“年景好的時候,就是以種地為主了,農閒的時候臨時出去打幾天工。可年景不行,就主要靠打工了。”
盤地房村書記于瑞明説,經他統計,今年該村900多人口已有300多人外出打工了,有舉家外出的,也有出去一口的,都是和胡志成一樣,看到大旱之年沒有什麼指望,想辦法外出掙錢供孩子上學、給老人看病。
即使這樣,一年也收入不了多少錢,胡志成説,連供孩子的學費都不夠,還得想辦法借、貸。胡志成的媳婦説,今年從過年到現在,家裏沒割過一斤肉吃。
而在尚義縣石井鄉馬連洼村,由於土地絕收,村裏的許多勞力閒置,許多婦女到附近的蔬菜種植區打工,鋤菜、拔蘿蔔。村民戈春榮説,每天淩晨3時就起來了,趕到地頭5時多,就開始幹活,到晚上8時才能回家。除去坐車的錢,一天僅能掙不到20元錢。“就這樣,人們還搶著去呢。”戈春榮説,農村裏閒人太多了,都想去打工。有的年歲大的老太太,雇工的嫌年齡大不要,為了爭取這個打工的機會,五六十歲的老太太把頭髮染黑了,戴上大口罩裝成年輕的。(記者李彥宏)
承德
170個鄉鎮旱災肆虐
記者從承德市農業局了解到,今年該市遭遇罕見旱情,共有170個鄉鎮不少於293萬畝主要農作物遭受旱災。
在分析今年承德罕見旱情産生的原因時,承德市的農業專家解釋説,自進入5月份後,氣溫升高較快,月平均氣溫15.3℃—18.9℃,全市平均降水量47.5毫米。特別是6月份以後,全市平均氣溫21.5℃—24.1℃,均比常年同期偏高2℃-4℃左右,極端最高氣溫33.2℃—37.5℃,除寬城、興隆、灤平縣出現3-5毫米的降水量,其他縣(區)沒有降水,由此造成全市大面積的旱情。
據承德農情調度系統統計,該市除興隆縣影響較小外,其他10個縣(區)都出現了嚴重的旱情,有的山坡地大田作物甚至出現了乾枯。來自該市農業部門的統計顯示,全市旱情共涉及170個鄉鎮、293.54萬畝(旱情嚴重的佔139.6萬畝),佔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