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大運河篇》溯源淮揚美味,行進團挑戰百人運河盛宴
發佈時間:2024-07-15 14:17:05.0 來源:北青網 責任編輯:曾勝玉
7月13日20:30,由山東衛視和愚恒影業聯合出品的人文紀實類節目《行進中國大運河篇》第四期即將在山東衛視正式播出,22:00在芒果TV上線。
上一期,由郭品超、張曉謙、俞更寅組成的行進團走進了文人墨客心中的詩意“魔都”揚州,體會了揚州古城獨有的雅集文化,領略到了其因運河的連接而文人聚集的風雅氣質。本期行進團將繼續北上,抵達淮河與大運河的交匯之地——淮安,見證這座連接東西、溝通南北的“樞紐”城市中的文化交融與碰撞。
於氏父子傳揚運河文化,是事業也是熱愛
東西奔流的淮河與溝通南北的大運河在此相會,孕育了淮安。因為有了淮河,我國的南北劃分就此分明;因為有了大運河,地處“南北舟車界”的淮安有了一條強化南北聯繫、溝通四方風俗的命脈。淮安自古就因繁忙的漕運匯聚了天南地北的商賈,是大運河南北通行中“南船北馬,舍舟登陸”之地。古時往來的客商們在運河畔的花街稍作停留修整,而後各自乘舟南下或騎馬北上。南來北往的人們相互交流、天南海北的食材相互碰撞,在這座“不南不北”的城市,碰撞出了中國最會吃的一群人,並催生了四大菜係之一——淮揚菜。
本期節目的在地人是一對特別的父子——于志祥和于傑。于傑是璞園糖水的創始人,也是南船北馬樂隊的主理人。花街上的第一家糖水店,延續了運河旁商埠為來來往往的人提供落腳地的意義。南船北馬樂隊,名字取自“南船北馬,舍舟登陸”,從組建樂隊到打造原創歌曲,他致力於將潮流文化與淮安運河文化巧妙結合,用年輕化的音樂語言向世界宣傳淮安。而他的父親于志祥,是一位投身研究淮揚菜三十年的大廚,以一道“軟兜長魚”名震淮揚菜界。本期行進團就將在這對父子的帶領下走近淮安,以古運河的碼頭“花街”為聚地, 見證父子倆是如何以各自的方式,傳承與發揚著淮安的美食與文化。
溯源淮揚美味,共赴百人運河盛宴
一張淮安嘴,吃遍南與北。作為中國四大菜係之一,淮揚菜在國宴上獨佔鰲頭。因其匯聚了南北美食的精華,既有北方菜的鮮鹹,又有南方菜的甜淡,淮揚菜能夠滿足國內外賓客的口味需求,展現出中國菜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本期行進團們就將在淮安追溯淮揚菜歷史,在行進中獲得“百人運河宴”所需的相應原材料,完成一場南北融合的運河宴。
行進團三人首先前往浦樓醬醋廠,他們需要在30分鐘內完成300缸白湯醬油的澆抽,方能獲得運河宴所需的調味料——浦樓白湯醬油。浦樓白湯醬油至今延續著古法釀造,抽澆過程每日也全部由工人們手動完成,日復一日,不厭其煩的均勻澆灌,方能使其上下通透、充分發酵,得到一滴滴珍貴的白湯醬油。行進團三人頂著烈日的暴曬,在一舀一舀地澆抽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匠人精神的傳承與堅守,也不禁對傳統工藝産生由衷的敬意。每一滴醬油在他們心中都尤為珍貴,承載著匠人們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和對傳統的堅守。
尋找原材料的第二步,需要行進團前往洪澤湖採摘400顆蒲菜,以供在百人運河宴上製作淮揚名菜——開洋蒲菜。行進團在於傑的帶領下前往洪澤湖畔,他們需先乘坐小船來到湖中的指定採摘區域,進入蒲菜生長最茂盛的地方,找到最適宜的鮮嫩蒲菜後,徒手將其連根拔起。如此繁複的體力勞動,行進團三人的體力已慢慢接近極限。他們能否完成400顆的目標?
在完成兩項原材料的尋找後,他們還需加入到百人宴的備菜過程:剝蒲菜和處理鱔魚。艱巨的材料溯源挑戰、細緻的備菜工作、越發臨近的開席時間、翹首以盼的宴會賓客……他們能否尋找到足夠的食材,順利舉辦這場百人運河宴?
行進團探索淮安風情,共築文化認同
奔忙於數字挑戰之餘,行進團也充分體驗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了解了這座“運河之都”的悠久歷史、品嘗了享有盛譽的淮揚菜。同時也深入這座城市,與當地人民交流、聆聽了他們心中的家鄉淮安,在當地的人民的熱情推薦和不吝誇獎中,行進團感受到了淮安人對家鄉深深的熱愛和強烈的文化認同。
本期節目中,行進團還迎來了一位神秘嘉賓——孫亦航。在“運河邊音樂會”上,伴著南船北馬樂隊悠揚的歌聲,孫亦航的亮相將現場氣氛帶到了高潮,也讓身為好友的俞更寅驚喜不已。隨後,孫亦航也將與進行團一起完成尋找原材料的任務,他的加入能否助力行進團順利完成本期數字挑戰?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週六20:30山東衛視《行進中國大運河篇》,22:00芒果TV準時上線!
免責聲明:
中國網娛樂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