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為華語品質音樂加冕,第二屆浪潮音樂大賞在京落幕!

發佈時間:2024-06-25 14:35:59.0  來源:中國網娛樂    責任編輯:程鵬

6月20日晚,由浪潮評委會發起,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主辦的第二屆浪潮音樂大賞·榮譽典禮在北京中央歌劇院舉行。

浪潮音樂大賞以“共樹音樂行業藝術審美標準”為宗旨,以作品品質為唯一評選標準,揭曉了歌手類、風格類、創作與技術類等七大類共計35項榮譽。黃綺珊、希林娜依·高《是媽媽是女兒》、楊乃文《Flow》、袁婭維TIA RAY《如河 (RIVER FLOW)》分獲年度歌曲、年度專輯和年度製作三大榮譽;林俊傑、袁婭維TIA RAY獲最佳男、女歌手,火星電臺獲最佳團體/組合,關浩德Walter獲最佳新人榮譽。

從版權方報名到最終完成評選,浪潮評委會耗時近三個月的時間,從2023年發行的近10000首新歌和500多張專輯中,甄選出最具代表性的華語音樂年度作品,並經過專業探討後形成最終名單。本屆浪潮音樂大賞的獲獎作品豐富多元,展現了華語音樂流行、説唱、搖滾、民謠、電子等多元曲風快速發展的百花齊放盛景。竇靖童《Monday》獲最佳流行歌曲,袁婭維TIA RAY《在與生俱來的不平衡裏(ALLURE)》獲最佳流行專輯,回春丹樂隊《鮮花》獲最佳搖滾歌曲,草東沒有派對《瓦合》獲最佳搖滾專輯,張瑋瑋《永豐街》獲最佳民謠歌曲,行鳥小次郎《Modular Chaos 模組混沌》獲最佳電子歌曲。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鮮活載體,少數民族語言更是民族歷史與文化的“活化石”。近年來,隨著文化自信心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唱作人懷著對本地方言和本民族語言的熱愛與好奇,創作了許多特色鮮明的方言和少數民族音樂作品,其中的優質作品還一度成為某一地域或是某一民族的名片,對文旅事業也産生了不容小覷的帶動作用。浪潮音樂大賞關注到了這一趨勢,評選出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地方方言類音樂作品和少數民族語言專輯。本屆浪潮音樂大賞中,盧冠廷《Together as One》獲最佳粵語專輯,熊美玲《一路平安》獲最佳閩南語專輯,巴音《The Road (路)》獲最佳少數民族語言專輯。

最佳粵語專輯-盧冠廷《Together as One》

近年來,我國的音樂産業鏈越發成熟,精良的製作技術為音樂增色添彩,讓華語音樂以更加精緻優良的面貌立於世界樂壇。為了表彰讓華語音樂持續迸發活力的幕後創作者們,浪潮評委會也設立了創作與技術類榮譽,包含最佳作詞、最佳作曲、最佳編曲、最佳單曲製作、最佳錄音工程專輯、最佳專輯視覺設計等榮譽,希望樹立音樂創作各個環節的行業標桿。本屆浪潮音樂大賞名單中,刀郎《羅剎海市》獲最佳作詞,林俊傑《願與愁》獲最佳作曲,裘德《麻煩刪掉獅子座》獲最佳編曲,許鈞《期待集 OPEN IT》獲最佳專輯製作,盧冠廷/李宗盛《生命的源頭》獲最佳單曲製作榮譽。

同時在第二屆浪潮音樂大賞·榮譽典禮現場,黃綺珊、鬱可唯、竇靖童、回春丹、斯丹曼簇等11組不同風格的歌手,帶來了精彩紛呈的高水準表演,展現了華語音樂的多元色彩和無限活力。其中鬱可唯帶來了榮獲最佳影視音樂專輯、最佳影視歌曲兩項榮譽的《去有風的地方》;榮獲年度歌曲獎的黃綺珊現場演繹了《小霞》;榮獲最佳少數民族語言專輯的巴音則帶來了《The praise of Chinggis Khaan》,展現了少數民族音樂特有的魅力。典禮現場,新人歌手們也呈現了風格獨到的不俗演出,榮獲最佳新人的關浩德Walter和藏族新星斯丹曼簇都在現場帶來了自己的代表作品。

鬱可唯現場表演

音樂有著突破語言與地域阻隔打動人心的力量,高品質的音樂作品既能滿足人民對精神文化産品的需求,也能作為文化交流的使者,承載中華文化,融通中外文明。浪潮評委會堅持品質創作初心,以作品品質為唯一評選標準,打造了一年一度的浪潮音樂大賞,不僅讓大眾看到了更多能夠代表華語音樂多元發展浪潮的佳作,還為華語音樂內容工匠們打造了難得的相聚盛會。未來,浪潮評委會和浪潮音樂大賞將繼續關注華語音樂的品質佳作,聚焦行業的精細化與高品質發展,助力我國音樂行業走向品質正迴圈的繁榮未來,激勵當代音樂人創作更多高品質的時代之歌。


版權聲明: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娛樂”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

轉載時註明“來源及作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