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鐘開天500米長卷中國畫《鄭和下西洋》首展落地北京

發佈時間:2024-05-11 17:48:33.0  來源:大眾網    責任編輯:曾勝玉

圖片

  5月10日,《鄭和下西洋》500米長卷中國畫北京首展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行新聞發佈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本次展覽以“長風萬里”為主題,在“5·18世界博物館日”開幕,作為僑博開館10週年“僑蘊”系列藝術展策劃的重點展覽向觀眾推薦,將於2024年5月18日至6月18日在京展出。

  《鄭和下西洋》長卷由藝術家鐘開天先生歷時13年創作完成。作品1.2米×500米,畫布設色,全畫共三卷十八章,重360斤,300余個場景,17000余人物,全景式生動再現六百多年前半個地球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明,傳遞和平友誼,被譽為“史詩性巨作”,具有重大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創作者鐘開天,1942年出生於雲南昆明,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是中國最具實力與藝術成就的寶藏級書畫藝術家。他心無旁騖,全身心投入到《鄭和下西洋》500米長卷的創作中,曆盡艱難險阻,終於完成這幅史詩性浩瀚作品。媒體評價:“他以超人的意志力,殫精竭慮十三載,于八十一歲耄耋之年,終於完成此幅史詩性宏構巨制,曠世之作”。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主持工作)寧一在致辭中表示,鄭和下西洋是我國古代對外交往的重大事件,極大地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關係,促進了下西洋航線國家農商業、文教醫療、對外貿易的發展,也成為中國人移民海外的重要歷史事件,促進了中華文化在域外的傳播與交流。鐘開天先生歷時13載而成的《鄭和下西洋》長卷,多角度、全景式再現了鄭和船隊下西洋沿線各國人民生活狀態和地理風貌,對研究、展示、傳播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歷史與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訊和圖像價值,也為今天的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提供了借鑒價值。

  發佈會上,鐘開天深情講述《鄭和下西洋》的創作歷程。介紹了作品特別選擇了中國古人獨創的長卷畫法,全部採用中國元素,又兼有西方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為支撐,在長度、體量、時間、場景、人物等力求突破。他表示,久有文化強國夢。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之路,要繼承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尊古而不復古,借鑒外來文化要防止全盤西化,體現文化自信,堅守民族文化之根,傳承發展中華文化。他強調,文藝創作要有時代精神、鐘鼎大氣、漢唐雄風、大國氣派。即,是民族的、時代的、現代的。五百米鄭畫均是中國元素組成,表現力並不比西畫差,甚而過之。

  《鄭和下西洋》從歷史意義看:中國對世界貢獻過思想、禮制、科技、文化、經貿;和睦、和平、和諧。現在,向世界提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鄭和下西洋》長卷,與中華文化精神一脈相承,立體展現了中國自古就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發展的貢獻者、秩序的維護者。

  《鄭和下西洋》長卷全景式展示了這一歷史場景,向觀眾展示了中國自古以來對世界和平的貢獻,並弘揚了中華文化精神。這幅作品與現代倡議如“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相呼應,對於維護全球秩序和促進文明交流具有深遠影響。預計展覽將吸引大量華人華僑駐足,倍增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身份認同,激發人們對和平、繁榮和共同發展的嚮往。

圖片

圖片

  在記者提問環節,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教育電視臺、新京報、北京衛視、人民網、環球網、騰訊網、人民藝術網等數十家在京媒體紛紛提問,涉及藝術創作、文化傳承、歷史表達以及國際交流等多個方面,為與會者提供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話題。

  在作品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鄭和下西洋》藝術成就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此作是一幅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氣派、體現中國精神、傳播中華文明的藝術精品。這幅長卷屬宏構巨制,波瀾壯闊,氣勢磅薄,給人視覺衝擊,心靈震撼。作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是當代難得的精品力作,代表了國家的文化藝術形象,具有大國風度、民族氣派和時代精神。

圖片

  據悉,《鄭和下西洋》長卷北京首展開幕式將於5月18日14:30舉行。畫展展期一個月,免費參觀。鐘開天先生近期創作的20余幅書畫作品同期展出,並隨展與鄭和相關的十件古瓷器照片和120枚金石印譜。配合展覽,還將陸續舉辦多場學術研討會、主題詩會、有獎徵文等活動。



免責聲明:


中國網娛樂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