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締造《風吹半夏》的他們不再神秘

發佈時間:2023-01-13 13:51:23.0  來源:民生網    責任編輯:曾勝玉

  剛剛過去的12月,電視劇《風吹半夏》風頭一時無兩。

  這部由天津二十四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十四格)製作的時代群像劇廣受好評,超過25萬人豆瓣評分8.4,愛奇藝熱度指數破萬、創現實主義作品熱度指數歷史新高,骨朵劇集全網熱度指數12月榜排名第一。這部年末壓軸大戲,為2022年電視劇市場做了一個完美收官,也向觀眾交出一份誠意滿滿的答卷。

  隨著《風吹半夏》的熱播,其背後的製作方引發了觀眾的好奇心。

  從《理想照耀中國》到《冰雨火》再到《風吹半夏》,這兩年佳作頻出的二十四格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這家不斷推出新作品、培育新導演的年輕公司,有著怎樣的運作“手段”?未來是否還會有值得期待的良心劇作?

  不惜代價 最大程度還原劇中年代

  《風吹半夏》改編自阿耐的小説《不得往生》,講述的是改革開放大潮下,女主角許半夏在鋼鐵行業激烈廝殺,最終取得事業成功,並完成自我救贖的故事。

  從1991年到2002年,該劇時間跨度12年。這是個不遠不近的年代,衣食住行保留著獨有印記。“場景驅動真實,製作上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精準還原上世紀90年代的質感。現在的受眾大部分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還有著很深的記憶,所以這方面不能有絲毫含糊。”《風吹半夏》總製片人高金璽説。

《風吹半夏》總製片人高金璽

  為保證劇中還原的年代場景既經得起親歷者檢視,又能夠將非親歷者帶入那個年代,《風吹半夏》製作團隊下足了功夫。導演及編劇團隊前期做了大量功課,充分了解我國鋼鐵産業政策、結構變化等。美術團隊實地勘景1000余處,實景改造300余個,大到碼頭、鋼廠,小到一部手機甚至手機鈴聲,都經過仔細考量。造型團隊準備了超1萬套服裝,而許半夏的服裝,不僅來自那個年代,更是精準的對應到具體年份。

  “從籌備的第一天,我們就拉了一個1991年到2002年的大事件時間表,對照劇本看這些事件對人物成長有什麼幫助。”《風吹半夏》導演毛溦説,團隊還搜尋了國家政策調整對鋼鐵産業的影響,以及鋼鐵産業鏈上下游關係等年代和産業背景,讓故事呈現更真實、更厚重。為尋找最貼近劇情的鋼廠,主創團隊們從北京到浙江,後又趕到東北,在東北跑遍了3個城市的各個鋼廠。

  “年代質感是通過大量細節構建的。回看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我們可能會用半新不舊來形容,那時的汽車、手機、室內裝潢陳設、髮型,甚至人們之間互送的禮物都有獨特年代感。”《風吹半夏》導演傅東育表示,團隊會優先選擇接近的場景,再進行貼近年代感的改造,查看參考資料,進行視覺化設計,尋找實物道具等。“在保證還原那個年代的同時,還要有似是而非的創造感,美術跟造型都做到了,大家可以看到許半夏的每一套衣服,童驍騎、趙壘等的造型變化都是有設計的。”

  許半夏的穿搭確實備受熱議。“拉風皮衣、墊肩西裝、微喇褲、大翻領襯衫、各類個性張揚的耳飾……那打開的不是衣櫃,而是一整本復古風穿搭指南。”有人以《許半夏一套衣櫃,半部當代女性服飾史》為題,參考《近現代中國人生活圖典·服飾卷》等文獻,寫出了一篇幾千字的分析文章。文章稱,這些衣服非常還原,“你能處處看到網友説‘這件我媽有同款’。”

  “劇中所有演員穿的衣服都是那個歷史時期的,我們是從很多收藏家手裏收來的。”高金璽表示,許半夏的穿搭不僅有力地支撐起角色人設,還能窺見上世紀90年代女性風貌。僅許半夏一個角色的服裝造型就有300多套設計方案,最終呈現180多套。設計人物造型前,團隊翻閱了那個時期的資料,包括雜誌、報紙,以及描寫那個時期的文藝作品等,從服裝布料到發卡材質都做過嚴格調查。“我們的造型指導在籌備期間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也有過崩潰的時刻,但包括他在內的所有主創迎難而上,才有了現在的呈現。”

  回想起千里大轉場那段經歷,高金璽感慨頗深,“我們自己都覺得完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劇中有很多冬天的戲,雖然在浙江寧波拍攝可以模擬類似場景,但無法表現出冰天雪地的氛圍,於是劇組還是決定轉場拍攝,整組600多人用了兩天時間,跨越千里轉場至哈爾濱,第3天就進入到正常的拍攝。

  無論是道具、造型、服裝還是置景等,製作團隊都最大程度地追求真實,“為了達到既定的要求,我們確實是不惜代價還原了那個年代的風格,只有每一個細節都不湊合,才能最終呈現出高品質的、對得起觀眾喜歡的、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作品。”高金璽説。

  心向陽光 作品權力最大

  在一次採訪中,許半夏的飾演者趙麗穎表示,傅東育講故事時的信念感讓她對《風吹半夏》有了信心。而這種信念感來源於二十四格,這是個心懷陽光的團隊,始終以少年的赤誠去感受、傳遞世間的美好,以積極的行動去面對、解決所有的困境。

  “與其説我們説服了趙麗穎及她的團隊,不如説是互相吸引、互相信任。”高金璽表示,在愛奇藝平臺的鼎力支援下,好的劇本加上好的導演、好的演員、好的製作團隊,好作品自然水到渠成。

  在毛溦看來,製作團隊與演員是一種雙向選擇。這些演員的經驗都很豐富,他們會了解和觀察製作團隊是一幫什麼樣的人,要幹一件什麼樣的事。“如果演員感覺這個團隊對所有的事情都是糊弄的,他一定也會糊弄,如果他感覺團隊是在認真完成一部好作品,他也會被帶動。”

  《風吹半夏》的主題是和解,無論是朋友之間、對手之間、親人之間還是與時代的和解,都透著一種強大的生命力。原著故事的真實感充滿了激情、力量和慾望,人物的魅力打動了製作團隊的每個人,這也是促使他們創作這部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因。

  “用什麼樣的角度講述這個故事,是擺在團隊面前的最大問題。作品能否成功,實話實説,當時我們擔心做不好。”高金璽説,後來傅東育和毛溦兩位導演的一次對話,深深打動了整個團隊,“我們內心足夠陽光,就有足夠的力量面對過去、不堪甚至仇恨,充滿慾望地迎難而上,不正是我們要表達的主題嗎?我們足夠真誠地拍出想要表達的每一個鏡頭,至於結果不是我們考慮的。”

  二十四格文化傳媒正是一群心中有陽光、腳底有力量的人,溝通上遵循實事求是、批評與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原則,每個人都可以真實地表達對作品的意見;行動上追求精益求精,力求做到能力範圍內的最好。

  “因為有了內容第一的共識,我們才會在出現項目分歧時,全部站在作品角度考量,‘出好作品’是我們的首要目的。”高金璽表示,從結果看,《風吹半夏》讓觀眾知道了二十四格,但在他看來實際是二十四格的努力成就了《風吹半夏》,“同時,非常感謝愛奇藝對我們這個年輕團隊的認可和成就,正因為戴瑩總對我們的信任,和我們這群創作者的認真,才有了觀眾的認可。”二十四格充分尊重創作者、尊重創作規律,讓真正好的內容被發現、被賞識、被激勵,“公司最大的特點就是導演多,這是我們的財富、成功的法寶,也是我們有別於很多公司的一大特點。”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才是藝術創作的根本,公司是一個聚人的平臺,用一定的規則把一群有著共同藝術追求、共同夢想、共同價值觀的人聚在一起,大家為同一目標——為創作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而努力。”

毛溦(左)高金璽(右)採訪照

  對於高金璽這段關於聚人的論述,毛溦深以為然。他覺得二十四格文化傳媒的成員脾氣秉性相投,踏實做事,樂於奉獻,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整個團隊是有力量的,這種力量來自於我們敢於表達自己真實想法,而不是説誰名氣大、權力大聽誰的。我們這裡權力最大的是作品,為了作品大家都可以妥協。”

  頭腦清晰 堅持內容為王

  二十四格成立於2019年,是家年輕公司,但核心成員大都有20年以上從業經歷。如傅東育,1993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次年獲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提名。他的作品《少林問道》《破冰行動》和《冰雨火》等廣受好評。

  創作以導演為中心,運營以製片人為中心是二十四格的運作規則,如果導演和製片人産生衝突,則以作品為中心。

  “導演的創作生命力是二十四格最不可替代的地方。二十四格最核心、最特別的地方是導演合作機制,公司的導演們都能夠沉下心,和編劇一起投入到劇本創作中。”傅東育表示,與他一起合作《理想照耀中國》的一批優秀年輕導演如毛溦、焦永亮和鄭世龍,都有著強大的共情和創造力,他們讓作品充滿現實意味和思考空間,“希望二十四格能夠帶給市場一些好作品,也讓年輕的導演有嶄露頭角的機會。”

  在傅東育看來,成立二十四格拓展了創作空間,從前期籌備到中期拍攝再到後期製作由公司承制,可以統一創作意圖和作品意志,保證以作品精良為首要原則。“作品精良絕不是口號,而是貫穿于每一個創作環節,是我們每一次抉擇時秉承的原則。在經濟和社會效益選擇上,我們更偏重於社會效益。”

《風吹半夏》導演傅東育

  對於《風吹半夏》的成功,高金璽認為只有一個方法可遵循,那就是電視劇的基本創作規律。只有守住這個底線,才有可能做出想要的作品。很多人都知道但做不到,因為電視劇是集體創作,干擾因素較多,和一群什麼樣的人合作顯得極為重要。

  “在藝術創作中,頭腦要非常清晰,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初心。我們要做的不是追著錢跑,而是遵從電視劇基本創作規律,堅持內容為王,把二十四格出品的每一部作品都做到極致。”高金璽説,有時為保住作品,二十四格在創作時是舍利的,比如2022年一整年沒有著急開機新項目,而是在孵化劇本。

  毛溦沒有想到《風吹半夏》會取得這麼好的成績,“踏踏實實把事做好,拍好每一個鏡頭,傳遞出每一句想説的話,結果反而超乎想像。”他表示,創作初期不要去想結果,想得越多干擾越多,越不純粹,追著市場跑,迎合觀眾,遲早會被觀眾遠遠地甩下。

  “未來二十四格在內容上會牢牢把握、抓好主題,用優秀的影視作品傳達正確的價值觀,講有溫度、有深度的好故事,而不是盲目迎合市場喜好,隨波逐流。”高金璽表示,製作上二十四格會做好品控,確保作品在影視化時用心、精心,讓觀眾最大程度感受到創作者的誠意,以及對於好故事應有的尊重。

  大浪淘沙。身為創作者和二十四格掌舵人,高金璽始終堅守創辦公司的初心——創作追求不設限,品質不斷提升,從項目開始到結束的每一個階段都嚴格把控、深度參與,確保觀眾看到的每一部二十四格的作品都是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希望我們每一部作品都能讓支援我們的平臺名利雙收,這是我作為製片人畢生最大的追求。”

  藝術高於生活 傳遞正向能量

  《風吹半夏》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有評論認為相比原著,改編作品過於凸顯主旋律和人文關懷,劇中人物有些失真,忽視了那個年代的女性身份問題。

  對此,高金璽認為,所有的藝術作品都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風吹半夏》凸顯的是人間的美好與真情。“藝術作品的主要作用是鼓舞人心,不斷帶給觀眾更高的精神享受,所謂的人文關懷正是片子要呈現的,除了赤裸裸的生意和利益,人間自有真情在。”至於對女性主角的創作,他認為不去刻意放大關照女性身份,恰恰是對女性最大的尊重。與一群男性商人同臺競技,是因為她的個人能力,而非性別,是角色本身有魅力、有力量、值得被崇拜。當把很多人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放到一個人身上,體現了關鍵人物的表率作用,“這樣的作品、這樣的人物創造出來我們是開心的,這些評價對我們來説反而是肯定。”

《風吹半夏》劇照

  高金璽把《風吹半夏》的成功歸因于團隊審美。所謂審美是指作品可以激發人們積極向上的精氣神。這部作品體現了二十四格團隊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折射出團隊的人生態度。“這是我們認為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我現在很想努力”“很想掙錢”“很想談一場單純的戀愛”看到這些彈幕,傅東育覺得《風吹半夏》激發出來了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正是作品的意義所在。站在今天,用什麼態度回望過去,又如何展望未來。他希望是揚棄,通過作品感懷過去,同時也有利於明天更好地出發。

  “我覺得那是個思想解放、實事求是的年代。故事中的企業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而不只是爾虞我詐。”劇中充滿了大膽嘗試,主人公們敢想敢幹敢試錯,于學習中不斷成長進步。在條件相對優渥的今天,保持這種拼搏和創新精神將會贏得明天。“現在一些年輕人有些關於躺平等的消極論調,我們還是希望可以鼓勵大家拼搏奮鬥,有愛、有慾望、有勇氣,不管成功失敗都能腳踏實地走向自己的夢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希望我們的作品能夠傳遞給觀眾更多的正能量,帶給大家思考、啟發和警示。”高金璽表示,黨的二十大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激勵、敦促創作者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堅持內容為王,尊重觀眾、尊重市場;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手法,聚焦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以中華美學塑造國劇風範;秉持工匠精神,提高作品品質,努

  力推出更多禮讚時代、謳歌人民的精品力作。

  高金璽介紹,目前二十四格文化傳媒的多部作品正在籌備。

  毛溦導演主導的作品《追蹤迷案的人》,以大量真實經濟犯罪案件為原素材,破譯迷案之下難解的人心。

  焦永亮導演的家庭輕喜劇《多喜一家人》,講述了一個大家庭下的五個小家庭,為了爭奪財産而牽連出的一串令人啼笑皆非的親情故事。刻畫了一群充滿矛盾的人,每個人都獨立自我到“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但是又用“儒家思想”彼此綁架。我們通過展現“渣”男“渣”女“渣”家庭的各種算計、爾虞我詐,最後發現鬥爭背後,其實這個家滿滿都是愛。傳遞出遠方那個幸福的老家,會永遠呵護每個小家,家裏的兄弟姊妹才是父母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遺産。

  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和阿裏影業合作的《以法之名》是由鄭世龍導演牽頭的“檢察向掃黑”劇集,聚焦檢察系統的法律監督職能,講述在掃黑除惡的大背景下,檢察官如何堅守司法公正的陣地,打傘破網的故事。

  龔朝暉導演為“抗美援朝勝利70 週年” 獻禮的反特電視劇 《鐵道衛士》,翻拍自1960年的同名國産電影,將以新的技術手段重現抗美援朝時期大後方英雄們的精神風貌;《安居樂業》主打35+都市女性治愈,三個女人把握“鳳凰涅槃”的機會從頭再來;諜戰故事《西風下長安》展現以“西安事變”發生前夕為背景的多方殊死較量。



免責聲明:


中國網娛樂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