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海螺真的能聽到大海的聲音嗎?”一位同學抱著懷疑的態度拿起海螺放到耳邊,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摒住了呼吸,生怕任何一點聲音都會干擾到她。“海螺裏真的有聲音!”這位同學大聲説道,其他同學也拿起了海螺躍躍欲試。
這一幕發生在禹航實驗學校的《自然筆記》課程的作品展覽上,學生們在欣賞的同時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作品。
自然筆記是什麼?
《自然筆記》系列課程是以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為研發背景,以幫助學生發現記錄自然為出發點所研發的一套STEAM跨學科式的自然探索課程。以成果為導向,學習科學(物種資訊)、語文(文字寫作)、美術(構圖上色)等知識內容,為自然筆記創作做儲備,其他産出如立體造景瓶、觀察手冊等多樣化成果。
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生態背後科學原理的能力,提升用筆和紙描繪呈現自然生態美的能力,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之道,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瓶子”裏的會發光的甲蟲們、可以用來洗手的手鍊、漂亮的大鵝、帶有種子的風鈴......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等著你去挖掘。
讓我們一起回到課堂中,看看同學們的表現吧!
在甲蟲主題的課堂中,老師帶領同學們學習甲蟲的結構觀察它們的不同之處,了解了甲蟲的繪製方法,同學們親手製作了昆蟲瓶。通過甲蟲主題的學習,同學們發現了生活中豐富多彩的昆蟲,知道了人與昆蟲的關係,激發了同學們對昆蟲的保護意識。
同學們製作的手鍊居然還可以用來洗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同學們是在學習無患子主題的課程,課堂中老師從古代的無患子開始講起,並且帶領同學們一起觀察了它的生長過程,還分發了自製的無患子洗手袋,讓同學們體驗無患子洗手果的神奇作用。
無患子還可以用作串珠佩戴,老師給同學們分發串珠和彈力線,教他們穿珠子並打結成手串,就這樣完成了無患子手串的製作。
種子的樣式居然有這麼多!每個種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同學們在體驗植物科學樂趣的同時,動手製作了種子風鈴,不僅提高了動手及審美能力,在製作的過程中互幫互助,促進了同學間的美好友誼。
在大鵝主題的學習中,除了基本的物種資訊,課堂中還舉辦了大鵝“選美大賽”,延伸了關於鵝的地方美食,讓同學們更加全方位的感受到鵝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最後同學們學習了用粘土製作大鵝,大鵝和湖面及花草的相互呼應,每位同學都製作出了大鵝的美好家園。
聞而易忘,見而易記,做而易懂。
讀死書這種枯燥的學習方法早已經不適合學生,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和對學習的積極性都是需要激發的。
《自然筆記》課程通過觀察與記錄自然培養同學們嚴謹的科學精神建立初步的審美情趣,培養問題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從科普知識到觀察再到實踐,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自然萬物。
大自然中其實有非常多有意思的現象,等著我們去發現。準備好迎接下一場神奇的自然之旅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