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而思,躬耕今天,不負明天

發佈時間:2022-12-22 15:08:2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中國教育路在何方》這本書實際上是顧明遠老先生在2016年以前的一篇長文作為上編,近幾年發表的與中國教育改革直接相關的文章作為下編。前面部分是發現問題、問題分析和問題解決,後面部分是解決問題的一些“火花”。兩部分相輔相成,相宜得章。沒有空洞而高深的理論,卻有結合事實與案例的深入剖析;沒有立足制高點的指點,卻有飽含深情的犀利發問;沒有動輒外國的教育是如何先進的鼓吹,卻有腳踏中國大地的熱切呼喚。

顧老先生的寫作切入口來自於茶余飯後的談資,冷靜分析中國教育的現狀,基於實際為中國教育找出路。受顧老的啟發,我們定當立足躬耕今天,不負明天,積極回應,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達成教育高品質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強國夢。

一、以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為“根”,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顧先生在書中説“中國文化傳統源遠流長。中華各民族人民勤勞勇敢,不怕困難,不畏強暴,艱苦奮鬥,創造了世界上唯一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自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等精神引領從一定程度上讓全社會民眾有堅守、有底氣和有方向。面對百年未有的世界變局,國家層面的應對極大地鼓舞了民眾的信心,增強了自信。人民的信仰逐漸聚焦帶來的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於人才觀、品質觀的正確建立,定會帶動中國教育的高品質發展。

二、積極對接國家育人理念,躬耕實踐,逐漸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

近十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把教育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召開了全國教育大會,印發實施《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開啟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歷史新征程。密集地出臺了關於教育的一系列文件,抑制了教育機構和教輔材料的推波助瀾,逐漸優化和完善評價制度改革,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將帶來育人方式的變革,追求核心素養和綜合發展是主基調,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是主旋律。新高考在全國陸續著陸,新中考會隨之而來,學生有了更多選擇,追求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的有效結合,人才的品質會越來越高。以往的大會報告中,教育放在民生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和科技單列,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為題進行討論,把科技、教育、人才作為一個整體性的重大問題單獨論述,強調了教育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認真理解國家關於教育的相關政策和文件,借助前輩的教育智慧,積極躬耕實踐,落實新課程標準,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追求全面育人,既是使命,更是責任。隨著時代的發展,評價機制和用人機制都會逐漸完善,人們對教育的追求也定會回歸到人本身的發展。

三、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紮根中國大地辦中國教育。

觀念與時代契合,追求主流價值觀,既能促進社會的發展,也能促進人的發展,也是我們新時代教育者必須具備的品格。顧老先生在書中客觀地介紹了他是奧賽的鼓吹者和實踐者,在當時也為促進人才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奧賽後來的發展趨勢和副作用也是他始料未及的。升學率曾經作為政績工程為那個時代的人才培養也做出了積極貢獻,但卻沒有想到把育人的方向帶偏。因此,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行為模式和時代觀念,對時代的發展也起到過積極作用。但是我們要保持警覺,時刻反思,做好實事求是客觀糾偏,找準前進的方向。中國教育之路,應該在課堂上,積極做課堂教學改革的推動者和參與者;中國教育之路,應該在腳下,我們應保持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勤耕不輟,勇於攀登;中國教育之路,應該在前方,以學生為本,尊重人的發展規律,追求優質而均衡,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成都市龍泉驛區雙槐中學校 區政協教育委員楊遠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