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潤校園,道路長且寬 浸潤在校園裏的傳統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明確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2022年4月,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其中指出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部分。將“文化自信”寫進課程標準之中並且位於核心素養首位,足以表明堅定“文化自信”對於教育的重要性。學校開設的任何一門課程都包含文化,都是文化發展的載體。但是,要想讓學生理解、熱愛中華文化,建立自覺、自信的文化意識,開發和融合傳統文化于課程中無疑是一種路徑。為此,成都市龍泉驛區靈龍小學校從傳統工藝烙畫出發,以“武術”強身健體為輔,連接具有本土特色的“川劇”,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的引領下,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烙畫:以火為墨繪經典
學校的特色烙畫在區域內享有美譽,有市級課題《客家烙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策略研究》在研,相關區級課題已結題,並且成功參與了省級課題《客家民間美術資源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在2020年龍泉驛區慶祝第三十六個教師節的藝術工作展示坊中,“靈龍烙畫”作為區域特色獲得了區人大、區政府、區教育局相關領導以及市區兩級業內專業人士的讚譽,産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成都大運會來臨之際,靈龍娃們都摩拳擦掌。“烙筆生花”,正是對師生們的作品最好的詮釋。除了考驗技法的烙大運,也有酷炫的多材料結合的“炫”大運。靈龍娃們用大膽,創新的筆法,描繪出他們心中的大運成都。大熊貓、客家建築、足球、體育館在他們的筆下都熠熠生輝,活靈活現。
武術:以武會友揚國粹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國粹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載體,武德教育、弘揚尚武精神能讓青少年在習武的同時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使身心得到良好的滋養。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武術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優秀文化遺産。
武術教育能強健學生體魄,傳承中華文化;武術教育,能堅韌學生意志,發揚尚武精神。為繼承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2022年4月,龍泉驛區武術協會走進靈龍小學,為“龍泉驛區武術文化傳承基地”授牌。通過武術三字經從小培養孩子們崇武德、尚武義,在習武術中受到傳統文化的浸潤,堅定文化自信。
川劇:以技服人演百態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是非遺傳承中一塊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寶,2022年5月20日,由四川省文聯、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四川省戲劇家協會主辦,四川文産非遺專委會協辦的“川劇進校園”活動,走進靈龍小學,給師生送來了一場川劇盛宴。
為了讓廣大師生更直觀地了解川劇藝術的表演內容和表現形式,專家們用生動的案例講解和展示川劇技藝。專家們高超深厚的舞臺功底,優雅婉轉的唱腔,傳神精準的身段,無不展現出深厚的藝術修為,贏得全場師生陣陣喝彩。優秀青年演員還指導靈龍小學川劇社團的孩子們舞長軸,加深了孩子們對動作的了解。一系列的“戲曲進校園”活動,不僅弘揚了戲曲文化精髓,豐富了課後服務內容,讓孩子們感受到戲曲藝術的魅力,激發孩子們對戲曲表演的興趣,也在小學生心裏播下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
非遺進校園,道路長且寬
2022年9月26日,學校舉行了主題為“共創文明城,傳承天府韻”的開學典禮暨非遺進校園簽約儀式。省川劇院的老師“變臉”一步一換,引得孩子們嘖嘖稱奇,驚險的“吐火”表演更是熱度無限;可可愛愛的“熊貓雜技”,讓我們看到熊貓騎獨輪車、單手側翻……又勇又萌;省武術協會冠軍級運動員帶來了“兵道”“醉拳”,霸氣側漏間行雲流水……靈龍娃娃們也表現不俗,川劇身段、亮相、唱腔,武術套路、劍術……一招一式都透出“專業范兒”。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為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於夯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在非遺傳承上,我們有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自而求索”的反思覺悟;也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的拼搏魄力;更有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付出精神。學校開展的多次文化活動標誌著非遺項目長效入駐靈龍校園,也標誌著學校“藝體涵養人生,足球承載夢想”的特色發展之路正越走越寬廣。這些傳統文化的浸潤,讓孩子們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對於傳統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成都市龍泉驛區靈龍小學校 朱雪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