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啟迪科學思維 雲享探究之趣——以深圳福苑小學四年級科學線上教學為例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石曉玉 | 時間: 2022-11-08 | 責編: 曹傑

自開學以來,深圳開展線上教學已經有一段時間。對於“小學科學”這門學科來説,由於小學生尚處於具體運算階段,思維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援,尤其強調動手操作。然而線上教學期間,師生身處兩地,實驗材料也無法及時獲得,小學科學的教學勢必面臨更多挑戰。為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提升線上教學品質,深圳市福田區福苑小學科學組邊實踐邊總結,摸索出了一些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

一、靈活替換,應對實驗材料缺乏的挑戰

小學科學教學實施的主要形式是科學探究或科學實踐,通過動手操作,抽象的科學概念才更容易被小學生所理解。如果將上一節科學課比作烹飪一道美食,實驗材料就是食材。然而居家學習期間,實驗材料無法分發到學生手中,導致科學老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例如,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植物的生長變化”,要求學生親自種植鳳仙花,觀察鳳仙花萌發、生長、開花和結果的全過程。可是,由於疫情封控,不少學生無法獲得鳳仙花種子。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老師們想到的辦法是“換”——換成生活中更常見的材料。沒有鳳仙花種子,總有花生、綠豆或者紅豆,利用廚房裏常見的種子,完成種植一株綠色開花植物的任務。事實證明,學生們對於種植任務充滿了期待,不久,老師們就在班群裏、朋友圈裏看到了一簇簇生機勃勃的植株!通過親自種植、觀察,學生們對於“種子萌發時先長出根還是莖”“是不是所有種子都能萌發”等問題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圖1 學生製作的種植杯

圖2 學生種植的綠色植物

二、學會“減法”,適應授課時長縮短的情況

以往線下面授時,一節科學課的時長是40分鐘,而線上教學期間,為了保護學生視力,一節課的時長被壓縮到20分鐘。時長縮短了剛好一半,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卻沒變,對於年輕老師來説,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恰在此時,教研員徐老師在群裏分享了一本書——《減法》,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以往上課,我們忍不住“做加法”,總覺得自己多講一些,學生就能多懂一些。事實上,過於冗雜的教學內容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習效率。要想“做好減法”,第一個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取捨,這要求我們明確學生需要到達的學習進階的層次。例如,在“鳳仙花開花了”一課中,要求學生了解花的主要結構。不過,四年級的學生知道雌蕊頂端有黏液、雄蕊上有花粉就足矣,不必涉及更深層次的花蕊的結構。此外,線下授課時,老師們習慣用課程開頭的5分鐘講解習題,線上授課顯然不具備條件這樣做。於是,老師們將這一部分也從課上“減去”,把習題講解錄成音頻發送給學生,學生們各取所需,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性聽取。

圖3 教研員徐老師在群裏的分享

圖4 學生根據講解錄音訂正後的作業

三、巧用微課,解決直接經驗不足的問題

和其他學科相比,小學科學格外強調“在做中學”,十分重視直接經驗的獲得。不過,由於居家條件限制,線上教學或多或少導致了學生直接經驗的不足。為了豐富學生的感知,更好地形成科學概念,養成科學思維,老師們想到利用微課來補足。一方面,深圳教育雲資源平臺上線了深圳各區老師精心準備的微課,其中不乏老師或學生的演示視頻;另一方面,小學科學教學網、國家中小學網路雲平臺等資源網站也有豐富的資源可供選擇。當然,借助微課不代表老師只起到播放視頻的作用:課前,老師們會瀏覽、審閱各個平臺上的微課,選擇高品質的課程進行整合;課中,老師們會拋出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在恰當的時機播放微課片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後,如果有個別學生因網路等問題耽誤了課程,沒跟上教學節奏,老師們還會將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以便查漏補缺。例如,在總結“鳳仙花的一生”時,老師找到了利用延時拍攝技術拍攝鳳仙花成長的視頻,當學生看到鏡頭下“加速成長”的鳳仙花植株時,不由得發出陣陣感嘆。

圖5 鳳仙花成長視頻截圖

四、營造氛圍,調整學習熱情下降的狀態

線上教學初期,學生們還感到新奇,學習熱情高漲。不過,一兩周過後,由於長時間面對電子螢幕、沒有學習同伴等原因,學生的學習熱情難免下降。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老師們想到了以下方法。

1.通過課前5分鐘完成學生思維的“熱身”。老師會提前5分鐘進入直播教室,和已經線上的學生進行互動。在此期間,或是展示上一課的優秀作業,方便學生互相學習;或是開展上一課知識的快問快答,幫助學生復習回顧;或是拋出本節課的驅動性問題,讓學生的思維先活躍起來。

2.上課過程中老師們注重使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例如,在學習花的雌蕊、雄蕊時,為了讓學生知道雌蕊通常位於花的中央,雄蕊則分佈在雌蕊周圍,老師們將雌蕊比作公主,將雄蕊比作騎士,只要聯想到童話故事中一群騎士護衛公主的場景,學生們便能瞬間理解掌握這一知識點。

3.做好課堂評價,利用積分規則評選“科學之星”。每節課的結尾,老師們都會呈現一張自評表(如圖4),讓學生們依據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分,並將評價結果記錄在課本上。一個單元過後,積分最多的學生即可被評為“科學之星”。老師們希望通過自我評價,能夠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反思、自律的好習慣。

圖6 講解花的雌蕊和雄蕊

圖7 課堂評價表

在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過程中,老師們越來越意識到,線上教學不僅是挑戰,也是契機,它促使我們對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習動機等議題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期待線下相聚時,老師和學生都能帶著線上學習的滿滿收穫,一起繼續探究這個精彩迷人的世界。(文/深圳市福田區福苑小學 石曉玉)

作者簡介


石曉玉,深圳市福田區福苑小學科學教師,北京師範大學碩士。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