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學生榜樣做客“青春分享會”、免費開設考研考公考編輔導班、開辦體測訓練營、設立系列興趣班……近年來,安慶師範大學面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推出多項資助行動,創新“智慧型”“體驗型”“發展型”等資助育人新模式,兼顧學生“五育”發展。近兩年,學校“發展型”資助行動累計資助2000余名學生,助力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青春分享樹道德、立品質
“不想等待,我要飛翔,關愛像一陣風,托起我的翅膀。”日前,學校邀請音樂學科教學專業2020級的研究生張晨作“青春分享”。現場演唱的原創歌曲《螢火蟲》充滿陽光氣息,她講述自己因視網膜脫落導致雙目失明,在父母和家人的幫助下踏上求學之路,完成本科學習後回到母校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任教14年,隨後以初復試雙第一的成績被學校錄取的故事讓不少人濕了眼眶。“永遠不要熄滅內心的光”是張晨一直努力的信條。
新聞傳播學類專業2021(7)班的陳同學此前就聽説過張晨的事跡,但親臨分享會現場,她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張晨的自信和樂觀。面對這樣的榜樣力量,作為一名大一學生,陳同學早已決定要參加考研,她深知未來的考研道路也許並非坦途,但她會沿著優秀的學長學姐們前進的路線不懈奮鬥。“希望未來有一天,我也能夠站在分享會的舞臺上和大家説説我的故事。”
學校將“青春分享會”打造為一檔“品牌”欄目,陸續邀請不少榜樣學生錄製分享視頻,發佈于學校學生處官方網站;舉行五四表彰大會、年度學生表彰大會、優秀受助畢業學生成長報告會等,對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榮譽的學生頒發證書,傳播“好聲音”,傳遞“正能量”,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開展“誠信、感恩、勵志”等主題的班會、網路徵文比賽等,鼓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積極參與,幫助他們培養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強的品格。
技能培訓增才幹、促發展
資助以育人為導向,工作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學校每學期都向全校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在了解學生的想法後,開辦考研、考公等專業技能培訓班以及硬筆書法、中國結文化飾品等興趣班,在週末和寒暑假展開專項培訓、系統學習,免費發放備考資料,提供教學、諮詢、答疑等“一條龍”服務,為每個培訓班配備一名學生班主任,實行朋輩管理模式,同時在考試前對培訓班學員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釋放壓力。
此前參加考研培訓班的楊同學坦言,課程“幹貨滿滿”,他選擇了數學、英語和政治三門課程,在寒暑假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集訓,每天都會上兩節大課,老師將知識分為基礎、強化和衝刺三個階段,依次進行培訓,定期結合線下測驗檢查學習成果,對典型試題進行講解。“老師講課很認真細緻,還有專門的班主任給予我們課後指導。”在輔導班,楊同學的進步開啟“二倍速”,尤其是政治這門學科,輔導班老師向他們推薦了不少參考書,並制定復習規劃。“我們按部就班地復習政治,很踏實。”
今年學校線上上開展了考公考編模擬考試與答疑輔導,並針對考研考公等應試需求以及就業展開心理調適。後期,學校會根據學生需求,開設物理、高數等難度較大的學科培訓。學校還鼓勵家庭經濟困難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支援他們開展社會實踐,強化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體測訓練賦體能、健體魄
立定跳遠、仰臥起坐、800/1000米跑……學校落實“發展型”資助體質提升工程,開展飛躍體測訓練營,根據學生需求“量身定制”歷時8周的訓練計劃,2位專業教師和15位經過專業培訓的體育專業志願者針對6個項目進行體能與技巧培訓。工作日每晚進行1個小時的訓練,期間展開3次體測檢驗,結營時合格率超過60%的項目從2個變為6個,學生的體測成績明顯提升。
經歷過一次體質測試後,地理科學專業2021(3)班的吳同學已經將體測視為“洪水猛獸”,原本作為一名“體測困難戶”,參加完訓練營,她不僅拿到了“優秀學員”的榮譽證書,還愛上了體育鍛鍊。最初報名時,吳同學毫不猶豫地交上了報名錶,立定跳遠與坐位體前屈一直是最令她“頭疼”的兩項。加入訓練營後,她每個星期都會抽出三個晚上的時間前去集訓,最初對運動十分抵觸的她逐漸掌握了技巧,還結識了一群“練友”,相約在訓練營結營之後繼續鍛鍊。
“立定跳遠得借力使力,身體站定後雙臂要前後擺動,利用擺動向前的力量帶動身體前傾。”在教練員的指導下,吳同學的立定跳遠達到了195釐米的最好成績,比她第一次體測的成績遠了50釐米,這樣的進步令她感到十分驚訝,邊練習邊摸索,她一直在總結經驗與心得。在吳同學看來,學校時刻關注學生需求,體測訓練營及時有效為她解決了後顧之憂,她表示如果後期繼續開營,還會前來參加,並把自己的訓練心得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藝術熏陶開眼界、育心靈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中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哇……”一場線上考核結束,黃梅戲興趣班的50名學員全部通過了結業考試,完整地唱出了耳熟能詳的教學曲目。作為“發展型”資助計劃的一項行動,學校還開設了剪紙、民族舞等11個興趣班,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報名,帶學生走近優秀傳統文化,“以美潤心”。
化學專業2019(1)班的劉同學自小便跟隨爺爺奶奶聽了不少黃梅戲,耳濡目染之下,他對黃梅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毫不猶豫地報名黃梅戲興趣班。在劉同學看來,黃梅戲朗朗上口,他很快便能掌握髮音與旋律,還調侃道:“唱黃梅戲比唱歌簡單得多。”學唱的過程中,劉同學覺得黃梅戲中的人物個性鮮明,其中流露的情感真摯樸實,“這就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大眾藝術”,“黃梅戲周周唱”成為他一學期以來的習慣,也給他帶來了傳統文化“零距離”的體驗。
一句句地教唱,一遍遍地糾錯,一趟趟地往返新老校區,作為黃梅戲興趣班的“小老師”,黃梅戲表演專業2021(1)班的吳銀梅每週末都會將黃梅戲知識從老校區送到新校區的課堂上,學習黃梅戲于她而言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傳承。“聽黃梅戲讓我神清氣爽,戲曲裏淳樸自然的情感帶給我無比清新的感覺。”看到以前從不開口的學生現在能獨立唱完整段戲曲,吳銀梅心裏有説不出的高興。在教唱的過程中,她更體會到“教學相長”,感受到雙倍快樂。
勤工儉學明事理、練本領
近年來,學校開發利用校內外有效資源,深化勤工助學崗位設置和實踐基地建設,增加有效融合“扶困”“扶智”“扶志”各要素的助學崗位,與勞動教育實踐相結合,適當開發體力勞動,並開展崗前培訓及相關業務知識培訓;同時,學校拓展社會資源育人渠道,鼓勵各學院發揮所在行業優勢,幫助學生暑期進行校外實習,增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吃苦耐勞、努力進取、自立自強的品質,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收集文件、列印表格、管理就業系統等是廣播電視學專業2020級的李同學作為學院辦公室助理的日常工作,沒有早課的上午,她需要在八點半之前到崗,做好衛生打掃、文件整理等基本工作。與其他幾位辦公室助理輪流值班,一學期下來,李同學已經能夠熟練地掌握基本的辦公軟體,往往能在最短的時間裏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跟老師的關係逐漸熟絡起來。
“平常通過與老師的溝通對接,我慢慢地不再‘社恐’,也學習到許多處事方法和技巧。”最初申請勤工助學的崗位,李同學更多的是想利用空閒時間賺點生活費,沒有想到這項工作帶給她這麼多“彩蛋”,高效和耐心也是她長期工作形成的優良品質。“很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鍛鍊的機會,讓我在學習之餘也能提升工作能力,以後出身社會處理問題應該更得心應手。”
學校資助工作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需求調整完善資助方式,不斷健全學生資助制度,積極探索學生資助規範化、資訊化、精準化發展,推動“發展型”資助育人新模式運作,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全面發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全面推動學生資助育人工作,豐富學生資助內涵,提升資助育人水準,使資助有深度更有溫度,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為全面提高學校育人品質提供堅實的保障。(圖文/學生記者 方鍇 李佳慧 岑富葉 陸靜雯 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