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基於熱愛 勇登峰頂——訪山大實驗全國生物奧賽奪金學霸陳冠彬

來源: 大眾報業·海報新聞 | 作者: 秦瑾 | 時間: 2021-10-12 | 責編: 閆景臻

在浙江省蕭山中學剛結束的第30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中,濟南山大實驗學校高三學生陳冠彬斬獲金牌並進入國家集訓隊,獲保送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資格。

image.png

基於熱愛 奮勇向前

陳冠彬真正開始對生物學科感興趣是在高一那年,細胞生物學課本上ATP合酶參與ATP合成的過程,像一個水力發電機一樣,讓他體會到了生命世界的精巧,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

“對比從初中開始備戰奧賽的同學,陳冠彬在奧賽方面投入的時間還是比較少的”濟南山大實驗學校生物奧賽指導老師範運梁説到,“陳冠彬在高一開始接觸奧賽,算是普及入門;高二上學期利用每天晚上兩個小時來學習奧賽;高二下學期才真幹”。入門晚,基礎相對薄弱也是陳冠彬在備戰全國生物奧賽中面臨的一大困難。尤其是在經歷五一培訓模擬考試後,陳冠彬這一弱勢更是凸顯出來,“和全國各地的同學們一起考試,發現自己考的不是很好,受到挺大的打擊,懷疑自己到底行不行。也是在那個時候,我特別特別堅定地下定決心要真正地搏一把。”陳冠彬在回憶起那段培訓的時光,眼睛裏寫滿了堅定,也不難在言語中體會到他當時的困難。

基礎相對薄弱,陳冠彬就把精力主要放在基礎鞏固上,一遍遍地翻看奧賽資料,做之前聯賽的題目,有針對性地去發現、整理自己的一些漏洞,做到查漏補缺。

記者了解到,在高二的一段時間裏,陳冠彬也有萌生過退賽的想法。“競賽這條路挺難走的,很多人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比我多的,我也不算那種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進去,真正能走下來的也挺少的。”范運梁老師對於陳冠彬提出退賽的想法,還是感覺到惋惜的。作為生物奧賽指導老師,范老師對於陳冠彬的了解比較深入,“我能感覺到冠彬能量是非常大的,後來也證實了這一點,每天兩小時的奧賽學習也促進了他文化課整體能力的提升。”在范老師的開導下,陳冠彬繼續向著這條路走了下去。

image.png

山東山大基礎教育集團總校長、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趙勇(牛勇 攝)

“永遠不要把奧賽作為賭注,將其作為一門興趣愛好,通過奧賽開啟一項興趣之門。”山東山大基礎教育集團總校長、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趙勇的一番話,也是對陳冠彬成功之路一個最好的詮釋。

善於質疑 敢想敢拼

“濟南山大實驗學校是集團出資辦的十二年一貫制的學校,十二年一貫貫通式培養,對於學科素養關注,不是應試教育出來的,也不是壓榨出來的”趙勇校長表示。濟南山大實驗學校尊重規律,主張為學生減壓,每天的體育課、音樂課一節不落。輕鬆、自由、舒適的校園氛圍也為陳冠彬同學提供了一個勞逸結合的環境。每當他在實驗室待膩了,便會走在校園裏,享受這光景。

image.png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莊增臣(牛勇 攝)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莊增臣認為,濟南山大實驗學校是一個師生共用、質疑、交流的課堂。在這種課堂氛圍中,他看到了陳冠彬身上敢於質疑、善於質疑的那種精神。“我當時就覺得這個學生在課堂上是有思考的,不是覺得老師講什麼都是對的,這對於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莊校長在分享起那段課堂趣事時,這樣説道。

在採訪中,記者也是深刻體會到濟南山大實驗學校由內而外散發的校園文化的魅力。學校為同學們提供了敢想敢拼的文化思想,陳冠彬同學在這樣的文化氛圍熏陶下,也有著這樣一股“敢想、敢幹、敢拼、敢贏”的勁。8月25日到10月1日這段備戰奧賽期間,范運梁老師和陳冠彬同學將其分成四個階段——防禦、相持、反攻,在最後的十月份,陳冠彬寫下最後一個階段,即決勝。

強大的學習能力,堅韌的心理素質,學有餘力的條件,濃郁的家國情懷,支撐起陳冠彬走向奧賽成功之路。“經歷即成長,奮鬥即成功”,陳冠彬在興趣愛好的指引下,也為自己的高中生活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學無止境 氣有浩然

談到獲得保送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資格後未來的規劃時,陳冠彬表示,在短期內,想要重新回顧高中知識,將基礎打牢,同時能夠提前學習一下大學的課程,自己感興趣卻沒來得及去學習的知識、沒有完成的實驗項目,也想一一去實現;長期打算走科研這條路,大學本科畢業後,陳冠彬計劃出國深造,最終再回到這片土地,發揮自己的力量。

image.png

陳冠彬解剖鰲蝦(牛勇 攝)

趙勇校長對此很是欣慰,並對陳冠彬同學寄予厚望,以“興趣”、“責任”兩詞來勉勵他,真正做出大學問的一定是基於興趣,絕不是為了名和利,一定是自己基於興趣沉醉其中,廢寢忘食,即是“興趣”;“責任”,即承擔起民族復興的責任。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在此次全國生物奧賽備戰過程中,山東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王教授給予了很大的支援。這也是濟南山大實驗學校的一大優勢,無論是師資力量、實驗室設施,還是教學資源都有著山東大學強大的支撐。

“先緊後松,有序從容,每日一功,融會貫通”生物實驗室這十六字,引領陳冠彬一路走來。最後,陳冠彬將他學習的經驗總結為兩句話,一是多思考,深入理解知識背後的聯繫和邏輯,真正同化成自己的東西去使用它;二是學科間均有聯繫,不應該把學科割裂開。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繫,現在的創新也正是依靠跨學科的思維方式發展。

image.png

生物實驗室十六字(牛勇 攝)

“基於熱愛,勇登峰頂”,峰頂是方向,勇登是方法,陳冠彬飽含著生物熱愛,登上了他的第一座峰頂。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