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中國留學生談反歧視:消除偏見很難 先從自我保護做起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時間: 2021-05-13 | 責編: 徐虹

中新網北京5月11日電 (劉立琨)日前,在發佈“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學生簽證申請服務已階段性恢復”的消息時,簽證處工作人員對中國學生的不當措辭惹怒了網友。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多位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表示,目前海外針對華人、中國留學生的歧視事件頻發,希望大家做好防範。

在法國巴黎讀研的小路告訴記者,疫情以來,當地曾出現過幾次歧視亞裔的小高峰。“前陣子有一個日本女生被潑了硫酸,不久後又有一個中國女生在火車站被潑水。”

小路表示,疫情以來生活改變了很多,除了出行受限制、上課變成上網課,自己與身邊的中國同學還遭受過歧視。但在與家人聊天的時候,為避免家人擔心,她會過很久才告訴家人。

“法律會對反歧視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未必能夠執行到位。”在德留學生張偉表示,德國公共場所的監控設施並不算多,如果走在街上突然遭到攻擊,事後對方迅速逃跑,即使報警也未必有效。

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讀書的小天表示,學校有處理歧視申訴的部門,但作用有限,尤其對校外人員無法起到作用。大家平時也會互相提醒,交流攻擊者的相貌、活動地點等。“大部分有歧視言行的人都欺軟怕硬,我們結伴而行就會好很多。”

在澳大利亞讀書的王文表示,雖然反歧視早已寫進澳大利亞的憲法,但許多人仍對中國人、亞洲人懷有根深蒂固的偏見和誤解。留學生們應做好自我保護,減少受到傷害的可能。

“具體來講,就是少去治安較差的地區,乘坐公共交通時保持警惕,不要炫富;遭受歧視時要引起別人的注意,讓他們看到歧視行為;有時間也應該鍛鍊身體,學一些防身術。”王文説。

張偉認為,歧視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疫情起了催化作用。如果害怕遭遇攻擊,出門時可帶防身用具,遭遇歧視後也要學會心理調節。

“如果因為歧視現象就害怕上街,那就沒法生活了。”小路表示,要消除人們心裏的偏見,完全依靠法律也是不太可能的,希望在海外的學子都能多加防範,保護好自己,平平安安地完成學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