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野雞大學”屢禁不止,監管不能“牛欄關雞”

來源: 工人日報 | 作者: 郭亞麗 | 時間: 2021-04-28 | 責編: 徐虹

據《光明日報》報道,日前,北京市民政局依法對非法社會組織“中國國學院大學”及下設的“中國國學院大學國醫藥生命科學院”“中國國學院大學國醫藥生命科學院量子醫學研究院”等70家分支機構予以取締。至此,這個招搖撞騙多年的非法社會組織終於“土崩瓦解”。

顯然,“中國國學院大學”是一所傳説中的“野雞大學”。據報道,該非法組織“偽裝”得很好,校區、校歌、畢業證書一應俱全,對外宣稱有文化部支援,在北京,天津,廣東廣州、深圳,湖南長沙多地有分校。而真實情況是該校從未在相關部門註冊登記,還偽造國家部委公文及登記證書,私刻印章,發佈帶有“中國國學院大學”的“紅頭文件”,並通過設立分支、舉辦揭牌儀式、頒獎等方式收取費用。

這些年來,“野雞大學”似乎從未淡出公眾視野。有關部門曾多次通報“野雞大學”名錄,僅2018年就取締並公佈了392所。每年高考填報志願時,也會有不少媒體報道提醒大家注意防範“野雞大學”。

就算如此,不少人依然“中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這與“野雞大學”名字極具迷惑性有很大關係。比如,被教育部通報的“野雞大學”——“中國郵電大學”像極了正規高校北京郵電大學。其次,一些運作“野雞大學”的非法組織和人員會將自己冒牌的官網伺服器放到國外,以逃避監管,即便事後被查處,換個域名還可繼續存在。再有,一些人並非不了解“野雞大學”的真面目,而是彼此“心照不宣”,互相利用,做著金錢與學歷、名號、榮譽的交易。比如,在“中國國學院”花2.7萬元就可買到一張“國學使者”證書,頂著這個名頭就可到處收費演講。如果能出十幾萬元,還可配齊所有偽造文件,設立分支機構,自行招人。這已然是一條清晰的利益鏈。

面對這些騙術較高的非法社會組織,監管部門本應雷霆出擊,實施常態化、長效性的監管。遺憾的是,“野雞大學”年年被打擊,但往往“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此番北京市民政局摘牌“中國國學院”當然是大快人心,但從其已有70多家分支機構的現實不難看出,相關監管並不及時。

長期以來,對包括“野雞大學”在內的一些非法社會組織的打擊治理,往往難以形成合力——教育部門認為“野雞大學”屬於詐騙範圍,公安機關認為如果沒有人報案,全面、主動排查相對困難。眼下,打擊行動多是民政部門牽頭,其他相關部門配合。比如不久前,民政部等22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就剷除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土壤、凈化社會組織生態空間進行了強勢表態。

歸根結底,只有形成多部門合作打擊和長效監管機制,有牽頭、有配合,有主力、有助攻,各司其職,全方位拉網,才能真正擠壓非法社會組織的生存空間。期待這樣的機制能夠儘快完善、高效運作起來,攔截那些非法牟利的行為,保護人們的諸多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