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調查顯示:超六成中小學生擁有專屬移動電子産品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錢冬明 夏彧 李玉順 謝永祥 | 時間: 2021-04-26 | 責編: 徐虹

數據挖掘

手機!手機!

為了下一代健康成長 基礎教育亟須回應五大關注(五)

近年來,隨著資訊與通信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中小學生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電子産品日益廣泛。這一趨勢給傳統的學習與教育管理模式帶來了深刻變革,也對學生身心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

對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電子産品深度參與教學活動的利弊得失,社會上更是眾説紛紜。為深入了解中小學生對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電子産品的使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2020年年底,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課題組在吉林、內蒙古、北京、浙江、上海、河南、湖南等地,分別選取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的高中、初中和小學進行問卷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1.8萬餘份。課題組還對教育資訊技術企業以及行業標準研製專家等群體展開深入調研,對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在內的電子移動電子産品使用情況進行分析並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

超六成中小學生擁有專屬移動電子産品

課題組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中小學生普遍擁有專屬的移動電子産品。在全國17984名受訪中小學生中,超過六成的學生擁有個人專屬的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等電子産品。

高中生擁有個人專屬電子移動設備的學生比例為77.4%,這一比例在初中生中是64.6%,而小學階段為50.7%。此外,年級之間也存在差異。課題組調查數據顯示,年級越高(除高三外),擁有移動電子産品的學生比例越高。即使是小學一年級學生,也有超過40%學生擁有自己的移動電子産品。

中小學生個人移動電子産品擁有情況在不同類型的學校之間也存在差異。課題組調查數據顯示,與民辦學校相比,公辦學校學生擁有個人專屬的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等電子産品的比例更高,其佔比達到65.9%;而民辦學校學生擁有個人專屬移動電子産品的比例為53.1%。

中小學生移動電子産品擁有情況在不同區位也存在差異。學校所處的地區地理層級越高,學生擁有電子移動設備的比例越高。課題組調查數據顯示,省會、直轄市地區學生擁有電子移動設備的比例為74.4%;地級市的比例為61.9%;縣級市的比例為60.2%;鄉鎮的比例為54%。

學生每週使用電子設備玩遊戲的時間在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校之間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課題組調查數據顯示,小學、初中、高中學生每週玩電子遊戲的時間依次遞增。與民辦學校相比,公辦學校學生玩電子遊戲的學生比例更高,佔比達到61.5%;而民辦學校玩電子遊戲的學生比例為39.7%。

中小學生使用移動電子産品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隨著手機等移動電子産品日益普及,在教學場景不斷拓展的同時,移動電子産品的不規範使用也給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課題組認為,從政策目標與現實困境來看,目前中小學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電子産品使用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不加節制地使用移動電子産品損害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突出表現在視力損害、遊戲成癮和作息習慣等方面。

國家衛健委2018年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總體近視率已達到53.6%,其中6歲兒童的近視率為14.5%,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視率分別高達36%、71.6%和81%。此外,不加節制地使用電子産品還會影響學生的睡眠和作息。睡眠是機體復原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對中小學生大腦發育、骨骼生長以及提高學習能力與效率至關重要,在課餘時間過多地使用電子産品,會在一定程度上剝奪學生的睡眠時間,影響其身心健康發育,嚴重者將會導致學生生物節律紊亂,從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等後果;長此以往更可能損害兒童腦功能,甚至造成青少年抑鬱、焦慮、注意力缺陷等情緒行為問題。

不規範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産品,甚至是對移動電子産品上癮,使得學生長時間沉迷于虛擬世界中,導致缺少與同齡人、家人的相處時間,影響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影響和諧家庭關係的建立;缺少與大自然的親近,影響孩子對於世界的認識與了解,對青少年發育時期想像力、觀察力與注意力的培養起到負面作用;缺乏戶外運動時間,不利於青少年身體健康成長。此外,由於青少年身心發育還未成熟,是非辨別能力不強,容易被虛擬世界中的風氣影響,不利於自身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建立。

第二,移動電子産品進校園政策細則有待進一步完善。

資訊化時代,各類移動電子産品在學校教育教學場景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隨著手機等終端的普及,移動電子産品也越來越多地用在教學輔助實踐中。《2018年網際網路學習白皮書(基礎教育發展報告)》顯示,在學生常用的網路學習設備排名中,最受學生歡迎前兩名的學習設備為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且主要用來完成課後作業與觀看教學視頻。

近年來,教育部門陸續頒布政策,明確電子産品使用規範。前不久,教育部發佈了《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徵求意見稿、《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其中,《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學校應當禁止學生攜帶手機等智慧終端産品進入學校或者在校園內使用,對經允許帶入的,應當統一管理,禁止帶入課堂。課題組認為,“新政”並不意味著要退回到資訊化之前的教學手段,但移動電子産品如何進校園,針對不同成長階段的學生,有待更具針對性的規範。

第三,家長監管能力亟須進一步加強。

課題組調研發現,多數家庭不能有效監管學生在家的移動電子産品使用行為。具體表現在:第一,親子之間並未對移動電子産品的使用時間進行約束,未能做到及時干預、制止和矯正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任由孩子長時間使用移動電子産品。那些每週在手機等移動電子産品上消耗大量時間的學生,往往在課後缺乏有效的監管。第二,部分家長監督意識較弱,並未意識到自己在孩子近視防控、作息管理上的引導和監督責任,沒有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居家視覺環境。第三,父母本身不加節制的使用移動電子産品,給孩子帶來不良示範。一些父母由於工作繁忙或其他理由,忽視了親子間互動,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陪伴與關愛;更有甚者,自己在孩子面前過度使用移動電子産品,未樹立好榜樣形象,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當親子之間缺乏溝通、代際之間關係不佳,孩子更容易被移動電子産品吸引甚至沉迷其中。實際上,行為習慣的養成不能僅僅依靠學校或家庭的單方面監管。在學校限制使用,回到家中如果缺少有益的家庭氛圍,甚至可能加重孩子對移動電子産品的沉溺行為。

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使用移動電子産品需分類管理、家校協同

為此,課題組建議:

第一,在中小學校實行移動電子産品分類分級管理政策。

移動電子産品分級管理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資訊化素養,為適應智慧時代的社會發展做好知識和技能儲備。針對不同類型的移動電子産品,課題組建議,應當根據教育教學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現實狀況,採用有針對性的設備管理政策,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採取分類分級管理方式:在小學階段,學生尚未具備基本的資訊素養和自控能力,應嚴格管控學生自帶移動電子設備,建議由學校統一提供教育教學需要的資訊化設備;在初中階段,學校應有序引導學生定時定點使用移動電子設備,可在教室配備移動電子設備存放櫃,課前學生將攜帶進校園的移動電子産品統一放入存放櫃,在教師的引導和監管下適度使用移動電子産品;而到了高中階段,學校應提倡學生自覺合理使用移動電子設備,學校應制訂移動電子設備管理規定,培養學生使用移動電子設備開展學習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及時查閱相關學習資料,增進知識理解,培養學生探索式與自主式學習,保持持久學習興趣。

需要注意的是,政策規範的對像是不恰當使用移動電子設備而非所有電子設備。在政策執行中,也需要避免矯枉過正,不要讓一刀切的政策執行影響教育資訊化的順利推進。學校也應避免簡單粗暴的管理行為,學生確有將移動電子産品帶入校園需要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移動電子産品交由學校統一保管,向相關管理人員申請時方可使用。

第二,打好學校家庭的“組合拳”,規範使用移動電子産品。

家長是孩子在成長時期親近的陪伴者和引導者,保障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從家長做起。課題組建議,一方面,家長在孩子面前應有節制地使用移動電子産品,使家長成為孩子在校園外學習與生活的榜樣。家長也要落實好監管責任,嚴格限制孩子使用移動電子産品的時間和場所。另一方面,家長要重視與孩子的相處和陪伴,和孩子一同科學規劃學習與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自律性,提高時間管理能力,養成合宜的作息和休閒習慣,以適當的勞動實踐體驗和戶外陽光運動豐富孩子校外生活,遠離移動電子産品,親近綠色自然。此外,學生應規範科學使用移動電子産品,發揮移動電子産品正能量,查閱學習資料、開拓眼界,豐富日常生活,調試心情。並自覺抵制沉迷網路遊戲、網路小説等行為。在家應與父母科學規劃使用移動電子産品,自覺遵守與父母的約定,提高自製力。

而學校需要加強對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移動電子設備和學生自帶移動電子設備的規範管理,要尊重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與教學場景的需要,引導學生合理使用,同時注重引導學生注意力從虛擬世界轉向現實世界,努力發現現實世界的多姿多彩。同時,學校為家長開設親子教育課程,讓家長學會與孩子溝通,並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陪伴孩子讀書、鍛鍊與休閒。

同時,增進家校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學校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加強與家長的定期溝通,引導家長了解學生行為管理相關的知識。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加強對移動電子産品和網路遊戲的管理,為學生構築成長的“安全網”。

第三,多措並舉,促進教育高品質發展。

教育資訊化發展有助於縮小區域、城鄉和校際差距,緩解教育的數字鴻溝,實現教育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提出:“構建一體化的‘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引入‘平臺+教育’服務模式,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支援系統,逐步實現資源平臺和管理平臺的互通、銜接與開放,建成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

隨著中國本土資訊産業的發展,課題組建議,國家應大力倡導開放與使用能夠滿足數字化教學場景全流程需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徵、便於教師管理的數字教學設備,並結合教育App備案制度,加強網上思想品德教育,助力管理部門、家長、老師、學生實現一體化的精準管理,智慧化的精準服務,陪伴式的家校溝通,以及個性化、多元化的精準教學。規範移動電子設備規格與配套軟體,推動教育資訊化水準,實現資訊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

(錢冬明為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夏彧為該院博士後;李玉順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謝永祥為復旦大學博士生)

錢冬明 夏彧 李玉順 謝永祥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