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給孩子的希臘羅馬神話,怎麼總是讀不進去?丨專訪

來源: 新京報 | 作者: 申嬋 | 時間: 2021-04-25 | 責編: 徐虹

漫威和DC電影裏的超級英雄們,不僅在大人中收穫了一批忠實的粉絲,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其周邊産品,諸如T恤、手辦等數不勝數。但若探究超級英雄背後的淵源,就得提一提神話故事了——這些超級英雄大多取自西方神話體系:古希臘神話、古羅馬神話和北歐神話。

不僅僅是電影,眾神的隱喻還出現在政治、文學、哲學等與建構思想有關的學科中。對於小學生來説,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的教材中,就有講到宙斯和普羅米修斯的故事,老師會把西方的神話人物與中國的神話人物拿來對比解析,並給學生佈置閱讀延伸讀物的家庭作業。

圖書的策劃多多少少要迎合節假日或社會熱點,但那些關於希臘羅馬神話的童書就從不需要理會這些。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不同的版本上市。有的是把希臘神話完整講全,十分厚重,比如《希臘神話全書》(中譯出版社);有的會把世界各地的神話匯總成套裝,比如《太喜歡神話了!》(中信出版社)和《講了一百萬次的故事》(樂府文化);有的則把希臘、羅馬神話中的神與英雄分來開寫,比如《繪本希臘神話》(愛心樹);有的會把希臘神話與羅馬神話分開來寫,比如《我們親歷的古羅馬傳奇》和《眾神講述的希臘神話》(譯林出版社);有的是中英雙語,比如剛剛重版的《多萊爾的希臘神話書:雙語珍藏版》(聯合低音);還有的在書裏插入西方建築和名畫的圖片輔助理解,比如《希臘神話:諸神故事和英雄傳説》(浪花朵朵),等等。

這些不同版本的“神話”,不僅寫法不同,開本與排版上的差異也很大。可以説,從繪本到拼音讀物再到兒童文學,每個年齡段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神話故事書,單從書名上很難分辨。而翻開後,就算作者貼心地畫了人物譜係圖,在背景知識空白且人名翻譯不統一的情況下,也很難馬上理順人物關係,這些對於家長選書和兒童閱讀來説,都是很大的挑戰。

基於此,我們聯繫到了一位對神話頗有研究的學者席路德,請她來講一講與希臘羅馬神話有關的背景知識。席路德曾出版過寫給神話愛好者的書——《神話之城》和《男神考》,因為小時候讀過一本講希臘神話的書,她從此就迷上了神話,之後很多年致力於對希臘神話、羅馬神話、北歐神話、凱爾特神話等全球各地的神話進行考據。

  《神話之城》,席路德著,低音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0年6月版。

采寫丨申嬋

神話起源於哪,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新京報:古代人類出於對自然界的無知,參照自己創造了神的故事。但現在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物種進化而來,天地萬物的運作也自有規律,並不是神在操控。現在的孩子從親子共讀開始,就會接觸大量的科普進化與人類歷史的知識,比起以往任何一代,他們對世界認知都更科學。既然如此,閱讀神話的意義在哪呢?或者説它與我們現代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席路德:“神話故事”這個詞本身就是一種現代表述。它的含義即:虛構而成、絕非事實。但是這樣的觀點在最初口口相傳故事的人看來,若不是褻神之説,便是無稽之談,因為對他們而言,山川、江河、湖泊、森林裏都有神靈。

在世界上尚沒有科學家來推測自然界的運作規律之前,神話傳説解釋了萬事萬物的起源、宇宙的存在以及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是人類理解世界和建立信仰的重要方式。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神話的分量越來越弱,因為古老的神靈幾乎都是自然力的代表,他們對人類內心甚少表現出同情或關心,而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宗教則因為對人類精神需求表示關懷而逐漸受到廣泛歡迎。

作為信仰,神話現在已經淡出歷史舞臺,但經歷了數千年的時代更疊,它仍舊保持著原貌。聖經故事、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它們構成西方古典文化的精神原型。

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講故事與聽故事都是一種精神療法,幫助人們直面內心的恐懼與希望。電影誕生以後,觀眾們置身於夢幻般的黑暗裏,面對寬闊的銀幕,看著主角們投入的表演,猶如古人在黑暗中圍坐在篝火旁聆聽古老的傳説。從傳統神話中還不斷地在衍生出新的都市神話,神話從未真的遠離我們。

就閱讀神話故事來説,它能豐富孩子們的想像力,了解人類文明的童年時代。就功利性目的來説,它對學習英語與理解西方文學藝術很有幫助。

  電影《指環王1:護戒使者》(2001)劇照

新京報:剛剛説到神話從未真的遠離我們,可否舉幾個例子?

席路德:大家熟悉的超人,就融合了許多英雄神話中的常見元素。他誕生於一個衰落的星球,出生後被派遣到地球上,與“棄嬰”這個神話裏的主題遙相呼應。漫威宇宙則是直接搬來了神話裏的大神,諸如雷神托爾和狡黠的洛基的人氣組合。

除了知名的神祇,還有許多周邊的小故事非常有趣,與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星期、月份、行星、星座,許多都來自神話。

  乙太陽係為例,許多行星的英文名也來自希臘神話。

希臘神話裏的怪物們也是現在許多品牌或是影視動漫形象的靈感來源。漫威電影裏的九頭蛇,它就來自希臘神話裏的大反派九頭蛇海德拉(Hydra)。

還有星巴克的徽標(logo)雙尾人魚來自希臘神話裏的海妖塞壬。最初的塞壬男女皆有,只是男性形象的塞壬西元前5世紀左右就從藝術作品裏消失了。古典時期之後,塞壬的形象被慢慢地和美人魚混淆在一起,逐漸演化成單尾人魚與雙尾人魚。

范思哲的商標是希臘神話裏的蛇發女妖美杜莎。拋開故事不談,蛇發女妖在古希臘羅馬的民俗裏也是一種辟邪符號,許多古代建築的正門拱頂下飾有蛇發女妖雕像,以防邪眼入侵,比如約旦玫瑰古城佩特拉的卡茲涅神廟。過去希臘的麵包師傅也常在他們烤爐上涂上蛇發女妖,以防好事者打開烤爐門查看,導致麵包被吹壞。

新京報:很多書會將希臘神話與羅馬神話放在一起講,希臘神話與羅馬神話有什麼區別嗎?

席路德:有些學者認為,最早定居在希臘諸島的土著居民被稱作佩拉斯基人,這群人大約在西元前3500年左右從巴勒斯坦來到希臘境內,而西元前十三世紀左右,當來自小亞細亞的早期希臘人通過位於愛琴海南部的昔克蘭群島抵達伯羅奔尼撒半島時,發現這裡早已有人定居了。他們之間的爭鬥産生了一系列早期神話的雛形。

  希臘神話譜係

常有小夥伴們認為,羅馬神話是對希臘神話的簡單山寨,羅馬神祇就是改個名搬過來的希臘神祇。其實情況並非如此。羅馬神話的形成是一個兼收並蓄的發展過程。

早期的羅馬信仰本質上是萬物有靈論,人們相信他們周圍住滿了精魂,萬事萬物皆有神靈掌管。最早的羅馬人也相信,他們被先祖的靈魂所守護著。或許是受他們臨近部落薩賓人的影響,起初羅馬人崇拜一組三位一體的神,包括戰神瑪爾斯——他被認為是羅馬創始者羅穆路斯和雷穆斯的父親;奎利努斯,即神格化的羅穆路斯,他守護著羅馬人;最後是至高之神朱庇特,他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他們三位神祇被供奉在羅馬七丘的卡彼托山一座神殿中。隨後,受鄰近的伊特魯裏亞人影響,羅馬人的神係發生了一些變化。

有學者認為,羅馬神話中有許多神祇來自伊特魯裏亞人。伊特魯裏亞人早在前8世紀時到達臺伯河流域的北部地區,于西元前8至6世紀在義大利中北部盛極一時,羅馬的興盛使得他們最終被吸納到羅馬版圖之中。

早期的伊特魯裏亞神似乎是沒有面孔的,但古希臘文明的熠熠光輝影響了伊特魯裏亞人。到了西元前5世紀,許多伊特魯裏亞人的神被同化為希臘人的神,增加了他們的“人性化”,至少在藝術表現上是這樣的,在陶器或鏡子上的銘文中,有時能看到奧林匹斯山諸神的形象被賦予了伊特魯裏亞人的名字,諸如宙斯是提恩,尤尼是赫拉,埃伊塔是哈迪斯,圖冉(Turan)是阿芙洛蒂忒,福弗倫斯成了狄奧尼索斯,等等。

但這些知識只有研究者會在意,小朋友閱讀的時候也無需做詳細的區分,作為周邊擴展知識了解一下就好了。比如宙斯、赫拉、雅典娜,它們是以希臘神話中的名字而知名的。而戰神瑪爾斯或者愛神維納斯,它們又是以羅馬神話中的名字而知名的。

怎麼看待希臘羅馬神話的不同版本?

新京報:不同的書對這些人名的翻譯都不太一樣,如果閱讀的時候對名字不熟悉,換一本書就又要重新適應名字,這些神的名字有沒有比較權威的翻譯呢?

席路德:名字的翻譯不同,可能涉及一些歷史的因素,再加上中文翻譯在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中文用法。早期的翻譯是根據希臘文/拉丁文的音譯來的,而現在很多翻譯是使用英文的發音來的。比如宙斯的第一任妻子墨提斯,古希臘文是Μ τι ,英文是Metis, “Me”如果按照英文就有可能翻譯成美提斯。

但是希臘神話的人名在翻譯這方面還算是相對統一的。像宙斯、阿波羅、赫拉等最著名的神,現在都是通用的翻譯。還有些名字只是個別的字寫法不一樣,但讀起來差不多。比如阿波羅的姐姐Artemis,有的譯為阿爾忒彌斯,有的則譯為阿耳忒彌斯,美神Aphrodite,有的譯為阿弗洛狄忒,有的譯為阿佛洛蒂忒,或者阿芙洛狄忒。如果看凱爾特神話等其他神話,就會發現由於英文發音和威爾士語/蓋爾語等發音的不同,名字的翻譯差異會更大。

要想準確地把人名對上,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看英文的名字。

  希臘羅馬神名對照表

新京報:關於希臘羅馬神話的童書有很多,作者來自不同國家,結構框架不一樣,選取的人物也不一樣。這樣就會給人造成一個困惑,有沒有最原始的完整版本存在?怎樣才把這些故事講得更動人呢?

席路德:希臘羅馬神話並不存在一個原始的版本。從西元前13世紀左右開始,早期希臘人入侵到希臘,後來又被羅馬人征服。希臘人吸收了原來的希臘土著的神話。然後希臘城邦之間彼此征戰,每一個新的政權強大起來又對城邦的神話進行改編,所以它有一個不斷融合和改編的過程,流傳下來體系就變得十分龐大。每個國家的每個人在講述它的時候,都可能截取其中的部分內容。

我們可以把希臘羅馬神話比喻成一個圓柱體,有的人橫切看到的是一個圓,有的人縱切看到的就是一個橢圓。每個國家的作者對這些故事再演繹的時候,都會切入自己的角度。但這些角度並不影響我們了解故事本身,而是啟發我們對故事産生更多的想像。

後人在不斷地重復神話時也會出現多種描述。就拿美杜莎如何成為蛇發女妖的來説,不同神話的説法不同,有幾個神話提到她生來就是蛇發女妖,是眾怪之父福耳庫斯與半蛇半魚的海怪刻托所生的戈耳貢三姐妹中最小的一個,也有神話説她原本是一位美麗的海洋女神。

土耳其以弗所古城的哈德良神廟,外面是勝利女神尼刻(英文名為Nike,運動品牌“耐克”就來自這個女神),裏面是戈耳貢。

孩子不會去想有多少不同的版本,他們可能只在乎讀故事時的體驗。我小的時候,就很重視神話的故事性與想像力。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講神話故事的書是19世紀美國小説家納斯尼爾·霍桑寫的《神奇的故事》,它是一本兒童讀物,挑選了希臘羅馬神話中的12個故事來講,有些地方的描述非常優美,比如他在描寫飛馬珀伽索斯的時候,這樣寫道:

啊, 做一匹飛馬是多麼幸福啊! 珀伽索斯晚上在高高的山巔睡覺,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空中飛行,似乎根本就不是人間的生物。每當它在高空中飛過時,陽光照耀著它銀色的羽翼,你會以為它屬於天空。有時它會從低空掠過,飛得過低了一些,便會迷失在薄霧和水汽中,急著尋找回去的路。它衝進一團閃亮柔軟的白雲中,短暫地迷失在裏面,又突然從另一邊衝出來,真是令人賞心悅目。

有時暴雨陰沉,天空中佈滿烏雲,這匹飛馬從雲層中飛下,雲上那令人愉悅的陽光會跟在它身後閃耀。然而一瞬間,珀伽索斯和美麗的陽光就會一同消失得無影無蹤。不過,不管風暴持續多久,任何有幸見到這種奇異景象的人,會一整天都覺得很快樂。

我當時讀了這段之後也覺得非常快樂,就一直都記得,等我長大了拿出這本書再讀,依然覺得十分快樂。

也因為希臘羅馬神話的故事體系龐大,不可能每一個故事都加入這麼多豐富的想像,有些作者也就只選擇部分故事來講。

《神奇的故事》,[美]納斯尼爾·霍桑著,周曉賢譯,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4年7月版。

新京報:説到講故事,每一本講述希臘羅馬神話的書裏出場的人都特別多,而且父親與女兒、母親與兒子結合的情節也比較多,這些可能“少兒不宜”的內容從孩子的角度要怎麼理解呢?

席路德:希臘羅馬神話裏也有許多少兒不宜的內容,但在給兒童的讀物裏肯定都省去了。在現有內容裏提到誰和誰結合了,很多也是出於政治因素的考量,不一定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的血脈關係,而是名義上的父親與女兒,母親與兒子,這與神話的歷史背景有很大關係。

舉例來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在很多王朝,包括比希臘更古老的兩河流域比如蘇美爾時期,女性在祭祀上擁有很大的權力。在當時的蘇美爾,各城邦的國王名義上都是蘇美爾最重要也是最任性的女神伊南娜的神夫,也就是儀式上的丈夫。城邦的繁榮與伊南娜的眷寵密切相關。一個國王如果想要維持統治,就必須得到神權的認可,要證明自己得到了神的庇祐,有一個做法就是去娶代表女神的女祭祀。但這也只代表這個國王在這一任期內是合法的。如果這個國王決定延長任期,超越傳統所限定的長度,他就需要與年輕的女祭司(名義上是他的女兒)舉行婚禮,而不是讓下一任國王迎娶她,奪取他的王國。母親與兒子通婚也類似,這是權力之間的一種傳遞。

再説雅典娜的出生。最為人熟知的版本來自荷馬和赫西奧德。《伊利亞特》裏説,雅典娜是宙斯非常器重的女兒,但沒提到任何她母親的消息;《神譜》則説,宙斯的第一任妻子墨提斯是雅典娜的母親,雅典娜則是在宙斯吞下墨提斯後,從宙斯腦袋裏蹦出來的。這並非天馬行空的幻想,而是一種精心構思的神學教義,有學者認為,這其實隱喻的是將雅典娜由母系傳承變成了父系傳承。墨提斯女神此前即是智慧的象徵,墨提斯被宙斯吞噬,寓意一切智慧都被歸功於父神宙斯;又因為頭腦是産生智慧的地方,所以雅典娜就成了智慧女神。

在文字尚未出現的社會之中,神話傳説是人類所有的記憶載體。當時社會中君主或勇士的事跡有時候會被誇大並世代相傳,如同中國遠古神話和帝王造勢用的傳説那樣,在一件史實之上,人們不斷添枝加葉,直至真正發展成不可思議的奇跡傳説。

  電影《特洛伊》(2004)劇照。

新京報:你覺得希臘羅馬神話裏哪些故事比較有趣?

席路德:關於星空的神話很有意思。占星學就是來源於古希臘。現在孩子們了解天文知識,其實也可以先從星座的故事入手。

以水瓶座為例。在希臘神話中,水瓶座常被認為與美少年伽倪墨德有關。據説,在青春女神赫柏嫁給死後封神的赫拉克勒斯後,眾神的酒桌前少了個倒酒的侍者。於是宙斯某天外出時捉走了俊美的特洛伊王子伽倪墨德回奧林匹斯當侍酒童子。宙斯對他十分寵愛,還把他的形象放上天空,成了水瓶座。

這個神話還有情節更曲折八卦的版本,稱伽倪墨德先是被愛幕其美色的黎明女神厄俄斯(Eos)綁架,之後才被宙斯從厄俄斯處偷運到奧林匹斯山上當酒童。不過一個不那麼八卦的神話版稱那個人並不是什麼美少年,而是曾被宙斯傳喚上天,給雅典娜與波塞冬爭奪雅典統治權比賽當評委的雅典國王刻克洛普斯一世(Cecrops I),他向眾神獻祭的也不是酒,而是水。

不過水瓶座的歷史遠比上述神話産生的年代更久遠。在巴比倫星圖中,這個星群被視作手持滿溢水壺的智慧水神埃阿(Ea),對應冬至前後45天的週期,有時被稱作“埃阿之路”,與巴比倫人經常經歷的洪水有關。在古埃及,水瓶座被認為與尼羅河每年春季的洪水有關,每當水瓶座的瓶子浸到河裏時,尼羅河便會開始週期性地氾濫。

挖掘這些星座故事的不同版本很有趣,但它們可能不會出現在一本書裏,還是要在了解基本的神話框架後多做延伸閱讀。

希臘羅馬神話與其他地區神話的不同

新京報:希臘羅馬神話和其他地區的神話有什麼不同嗎?

席路德:要説區別的話,希臘神話的延續是相對比較好與比較完整的。先是希臘人創造,然後是羅馬人繼承,中世紀之後的文藝復興又對它進行了再創造,與文學、藝術、建築等各領域進行了非常充分的融合,到現代,運用得也非常多。其實格林童話裏也有許多故事是希臘神話的改編,這種口口相傳的故事在一代代傳遞過程中都在發生不同形式的變形。

《格林童話初版全集》,[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著,[美] 傑克·奇普斯注,姚了了 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相比較來説,埃及神話、凱爾特神話等其他地區的神話流傳下來的就沒有希臘羅馬神話那麼豐富多彩,與現代的互動也相對較少。北歐神話算是也有許多故事可講的,但是也遠不如希臘神話那麼完整,在文藝復興期間被再演繹的也不多。

新京報:中國的神話故事也非常龐大,那麼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與中國神話的區別在哪呢?

席路德:這個問題非常宏大,從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做出解釋。我提供一個我的角度吧。我覺得很大的不同在於,中國的神話對血統或血脈沒有看得那麼重,它更像是人間社會映射到了天空眾神那裏。不管你在人間是妖也好,是人也罷,只要認真勤奮地修行,就有機會被招安到天庭,變成神仙,這個是不講究出身的,只看努力程度。

但是在希臘神話或西方神話中,血統非常重要。英雄可不是隨便誰都能當的,首先你的父親或者母親必須有一半的神的血統。一個凡人,不管你做了多少好事,你都不可能被人説成是英雄。如果一個故事的主角是宙斯或者波塞冬的後裔,那麼他的敵手可能永遠都是怪物或者妖族。怪物的宿命就是被英雄當成了練手的工具。但是在中國神話就不一樣,嫦娥的寵物玉兔下了凡可以變成妖怪,而黑熊精在人間為非作歹,被觀音收服後馬上就能成仙。

希臘神話裏重視血統的特點也反映在現在的西方奇幻電影裏。比如《魔戒》裏有好幾大種族,他們都是按血統來區分的。而且母親的血脈是比較重要的。現在中國有些流行的電影或電視劇裏強調魔族、神族與妖族,也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神話對現代商業世界的影響

新京報:做神話方面的研究與考據,對你的生活和對世界的看法有沒有産生什麼影響?

席路德:入了神話的“坑”,做了許多研究,也算是在繁忙的工作之餘,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可以全情投入的精神空間。有時候抬頭看看太陽,看看星空,就會想到關於它們的神話故事。去旅行的時候,看到不同國家的不同建築,不同文化,也會想它們與神話的關聯,這個過程很有趣。我也希望用通俗風趣而又不失嚴謹的科普文向大家推薦神話,吸引更多人來愛好神話,這也是我寫微信公號“三分鐘讀神話”的原因。

新京報:現在做神話研究的人多嗎?

席路德:從我身邊的朋友來看,神話研究本身是一個很小眾的愛好。但因為神話在很多電影或美劇中有大量露出,對神話感興趣的人也不少。《異形》的導演前不久拍了一個美劇,就跟羅馬建立時的神話有關。包括之前很火的《冰與火之歌》,因為它的流行,而催生了一大批神話愛好者。還有一些遊戲公司,它們會有世界觀設定小組,這個世界觀的架構就需要用到神話的元素在裏面。想要經營一個宏大的遊戲,架構世界觀的時候就沒有什麼比古老的神話更給力的了。

我感覺現在中國的電影也好,遊戲也好,電視劇也罷,對中國古老神話的挖掘做得還不夠,翻來覆去的就是《山海經》,對《山海經》的拓展也做得不太好。反觀鄰國日本,一個推理系列,就把日本各地所有能挖掘的神話都挖了個遍。希臘羅馬神話並非美國本土的神話,但美國利用從這些神話中提取出來的元素拍了很多不錯的電影。所以,商業化運用也是現代社會中神話得以存在,並不斷進行再演繹的重要方面。

作者丨申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