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中國網小記者 > 優秀作品 >

北京新英才學校:隨一條河流看世界 《家住溫榆河》項目式探究第二屆學生論壇側記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1-04-23 | 責編: 羅天林

北京新英才學校:隨一條河流看世界

《家住溫榆河》項目式探究第二屆學生論壇側寫

芳菲四月,楊柳依依。北京順義安華街7號——北京市新英才學校的師生們正在享受著一場學術的盛宴,唱著時代的詩歌,訴説著河流的故事,這條河流流過我們的家門口,它就是——溫榆河。

我家就在溫榆河邊住,了解探究溫榆河,愛國愛家園,就從居住環境入手,新英才師生做了不尋常的研究,在《家住溫榆河》項目式探究第二屆學生論壇將研究成果完美呈現。中國網教育頻道領導、中央電視臺及清華大學專家、北京市新英才學校執行校長張萬瓊教授及其管理團隊,初中部、AP國際中心以及中華英才書院的師生也參加了本次論壇。

溫榆河是北京最早開發的一條河,作為京杭大運河的上游,這裡是北京最早種水稻的地方,也是民風民俗最純粹的地方,創造了北京獨具特色的農耕文化、城市文明、文學藝術。同學們帶著自己喜歡的課題,把課堂延伸到溫榆河兩岸,專家、市民、文獻都是我們的老師,大家的研究以學科為經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類別為緯線,再現一個不一樣的多層面的溫榆河。


這是一場同學們自選課題、團隊協作的項目式學習過程,理綜聚焦溫榆河水質、土壤和動植物,數學還原大數據下的溫榆河豐水期和枯水期規律。文綜告訴我們溫榆河畔我黨的鬥爭歷史,英語組是溫榆河起點、公民責任話題。語文截取了溫榆河兩岸的民情,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快樂。

各位發言人登臺論道的順序是:溫榆河生態環境探究組、溫榆河動植物探究組、回聲社團、溫榆河政治探究組、語文組、大數據與中華文化探究組、七年級英語組。

論壇程式:1.溫榆河生態環境探究組:《溫榆河水中塑化劑DEHP及沿岸植物受重金屬污染狀況調查研究》;2.溫榆河動植物探究組:溫榆河動植物調查;3.回聲社團:溫榆河畔的回聲;4.溫榆河政治探究組:千年溫榆 百年黨史;5.語文組:歌聲飛過溫榆河;6.大數據與中華文化探究組:《枯水年與五運六氣的關聯性》;7.七年級英語組:美式辯論;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肖康老師對同學們的研究彙報做出了專業的點評:

“我覺得同學們做得非常好的一點,就是開始從污染物的監測逐漸過渡到對污染物源頭來源的解析,我想未來除了去分析它的源頭之外,可以加上一些數學的量化的指標,去分析它的來源,比如説統計學的一些分析。

第二點就是關於中間同學們在計算污染物在環境當中的分佈的時候,引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平衡的一個觀念,它可能分佈在水裏面,也可能在土裏面,也可能在動植物體內,整個過程當中,你可能觀察到水裏面污染物增多了,逐漸的就是説環境變差了,為什麼呢?

有可能是不停的有乾淨的水過來,但是歷史上河流問題裏面有一些歷史的原因的一些污染物,它逐漸的被釋放到水體裏面,你有可能會關注到這樣一個現象,它不見得就是一定是環境變差的,也有可能是短暫的環境變差,但是長期的是環境變好的趨勢也不一定,所以大家需要去思辨這樣一個問題。

關於重金屬這一塊的研究,我覺得同學展示的非常有意思,直接就地去採污染物,這些植被認為在毒性最重的地方,長出來的植被就應該是解毒的良藥,對吧?所以他認為就在附近去找這些植被,這些草什麼的,認為它有高的富集性,最後遺憾的是沒發現有超富集的植物,但是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沒有超富集呢?有可能是因為咱們的環境還不夠差是吧?如果環境差到一定程度了,差到跟那些放射油田的差不多的情況下,沒準也會出現超富集的植物。所以這可能是好事,可能是對於研究來説可能是壞事,大家對自然環境的評價來説總是好事。

關於本次研究的幾點建議:第一就是大家在做數據分析的時候,建議是要做重復的實驗,來消除這種隨機的運氣的因素對我們測量結果的影響,通過重復實驗來評價隨機誤差的影響。第二,建議大家做研究的時候,也需要關注文獻當中的一些報道,比如説你發現這幾種草,它對污染物的富集比例是怎麼樣的,溫榆河是這種情況,那麼全國別的地方是什麼情況呢?可以做一些比較。第三,建議研究小組的同學可以後續把泥水採過來之後進行一個化學成果稍微實驗來評判,實際上它的一個污染物的分配系數是怎麼樣的。

關於動植物生態調查研究組,展示了非常多的生動的畫面,所以我感覺非常好。我有一個建議,就是關於植被的調查,因為你們提到了多樣性的問題,你如何用量化的指標來衡量它的多樣性的?我們一方面是需要有直觀的逐漸的認識,從理性的角度,如何去評判它的多樣性,你們可以去看看文獻,文獻裏面有一些關於生物多樣性的這塊指標。

通過動物的分享,社團的同學的分享,也啟發了我一個思考,關於對生命的思考,作為螞蟻來説是一隻,螞蟻是一個生命,但是一群也是一種生命,我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還有可能是整個一個群體來做一件事情。像有一些穿越大洋的蝴蝶,你是説它是一隻是一個生命,還是説整個一個時間的鏈條串起來?事實上來講是一個生命,這是一個我的不成熟的一些思考。”

論壇最後,張萬瓊校長做了重要講話: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謝我們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國網等各大媒體朋友們對於我們新英才的關注支援,特別是對《家住溫榆河》項目的一個支援,感謝肖康教授對項目的關心和指導。第二個感謝特別感謝我們李婆婆及其帶領的團隊,感謝AP中心和所有的教職員工們,以及為這個項目做出努力的新英才的所有相關的人們,感謝同學們的積極參與,謝謝你們。

今天我特別驕傲特別激動,因為我們的孩子思維是跳躍的,從他們的實地探察研究中感受到世界是相互關聯的。世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環境意識,我們要有環境的倫理觀和價值觀。因為一些植物遷移它的原生地之後,來到其他地方可能帶來生物多樣性,但有的是帶來災難性的結果,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

我非常高興地看到在溫榆河項目當中,我們的孩子們把我們對於環境的關注,已經遷移到了我們身邊的小事。比如説回聲社團,他們就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其實人人關注這個環境,人人愛我們的世界就是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然後形成良好的環境的意識和價值觀,這個世界就會更加美好。

今天來到這裡的同學們,從初一的一直到高三的,我最親愛的畢業班地孩子們,要不了多久就要離開這裡了,他們帶著對新英才的愛,對祖國對民族的愛走向世界,去貢獻中國智慧。講中國的故事,我相信特別是經歷過這次溫榆河項目的孩子們,你們一定會非常精彩,為中國長臉。我也希望我們初一的孩子,你們在這裡看學長學姐們,看到他們是怎麼做的,就是為了破除這種神秘感,看學長學姐們他們在怎麼做。你們要去思考,能不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去進行研究,是不是還有另外一些方面進行研究,我的身邊還有其他什麼樣的我感興趣的地方,或者説有一些不注意的地方,我就作為我的研究項目,我要為我的同學們,為我的家人,為我的朋友,為這個世界更加美好貢獻我的智慧。

這就是新才“愛與創造”這一個教育主張,深入每一個孩子內心,接下來無論是我們AP中心還是康橋中心,所有的新英才的孩子們,我希望你們自己成立自己感興趣地研究小組,做一些相關的項目式的學習,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視野,將來做一個真正對社會對人類有用的人。

謝謝大家!

我的家溫榆河,溫榆河畔的北京市新英才學校是一個有著2300多名學生的大家庭,孩子的年齡從2歲至18歲,從開蒙到完成基礎教育,他們人生最美好最重要的時間都是在新英才度過的,新英才就是孩子們的家。(中國網小記者北京新英才學校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