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基礎教育的靈魂在鄉村——聽總理報告有感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肖遠騎 | 時間: 2021-03-06 | 責編: 曾瑞鑫

李克強總理在剛剛召開的人代會報告中提出: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計劃。

振興鄉村,我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振興鄉村的基礎教育,提升鄉村文化風尚。

前一段時期,隨著加快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不得不承認,我國鄉村的教育整體水準提高不快,有的地方還有退化和削弱的傾向。學校教育大多到了城市,這對鄉村文化力的提升,帶來了負面影響。因此,我提出:基礎教育的靈魂在鄉村!

何以如此?

提升鄉村教育水準,是世界公認的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本世紀初,我有幸在歐洲工作了三年(在匈牙利中匈雙語學校工作),有機會考察歐洲的教育。我印象很深的是英國朋友的一句話:英國的文化精神在鄉村!

英國作家傑裏米·帕克斯曼認為,“在英國人的腦海裏,英國的靈魂在鄉村。”這位作者寫過一本書,叫《英國人》,在對自己的國家有過深刻認識之後,他有資格這樣説。帕克斯曼説:英國人堅持認為他們不屬於近在咫尺的城市,而屬於相對遠離自己的鄉村,真正的英國人是個鄉下人。英國的貴族對於鄉村生活的熱愛,對整個民族産生了重大的影響。一個真正的英國紳士,一定是熱愛鄉村野趣的。如果説英國的靈魂在鄉村,那麼,中國的靈魂在哪呢?中國基礎教育的靈魂在哪?

在鄉村!所以國家提出全面振興鄉村計劃,提高我國鄉村基礎教育的水準,是當務之急。英國人對於鄉村生活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英國鄉村不但生活舒適,就連天氣和教育環境都比城裏更好,他們還提出英國的精神在鄉村。我國是一個農業國。在鄉村居住的多是生活比較艱苦的農民,他們文化程度相對來説比較低,在中國,農村常常與貧窮落後,與愚昧低俗劃等號,所以我認為,全面振興鄉村,要重視提升鄉村的基礎教育水準!

英國的許多大學就建設在鄉村,英國的大學鑲嵌在鄉村的風光裏,這裡首先是鄉村,是森林;其次才是建築,才是師生,康橋大學如此,牛津大學也是如此。一所大學,就是一個鄉鎮,讓自然的幽靜,化為思想的幽遠。而我們鄉村不僅沒有大學,現在有的中小學都搬到了城裏,鄉村沒有了學校,沒有了讀書聲,文化氣息少了,有人説“鄉村成了文化沙漠地區”,這需要我們十分重視! 在全國的兩會上,有代表呼籲:希望在城鎮化進程中兼顧保護傳統村落文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很多地方的歷史風貌慘遭破壞,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的建築和設施,但大同小異的城鎮、村莊風貌,失去了各自獨有的地方特色。難道中國準備在城市化進程中,把鄉村土地上的一切先夷為平地,然後用水泥森林代替原先的植物森林嗎?要知道這片土地上也曾是田園風光,一派自然生態的生活氣息,如今已與都市別無二致。我知道現在有地方,摧毀了真古董,建了些假古董,很可惜!

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鄉村基礎教育水準?

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認真審視農村學校發展中的困難。隨著鄉村振興計劃的提出和實施,農村學校必將長期存在而且不可或缺。因此,辦好農村學校,應該成為鄉村振興計劃的主要內容之一。人是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和接受者,如何辦好農村學校,關鍵要解決留住人的問題:留住群眾,留住教師,留住學生。怎麼留?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在實施鄉村振興計劃時,因地制宜統籌産業規劃、經濟發展、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因素,採取有針對性措施,推進鄉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産業興旺、生活富裕、交通便利、鄉風文明、生態宜居,最大限度留住群眾,特別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優化鄉村學校佈局,持續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健全完善有利於鄉村教師安心從教的激勵機制,留住鄉村教師,特別是中青年骨幹教師。以城鄉教師輪崗交流機制為抓手,最大限度解決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和教育品質不高問題。把留住群眾和教師的問題解決了,留住學生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當然,留住人非教育一家之事,需要政府層面自上而下通盤考慮,做好頂層設計,督促相關部門抓好貫徹落實,真正使鄉村振興計劃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其次要科學謀劃農村學校發展。在辦學條件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農村學校要突圍,品質提升是關鍵。要實現小規模學校的內涵發展和突圍,重要的是健全校長激勵機制、讓更多中青年骨幹教師熱衷於校長崗位。同時,鄉村學校校長要帶領教師加強學校與村社的聯繫,深度挖掘地域鄉土文化資源,開發學校課程,健全學校課程體系;要充分利用小校小班優勢,實施個性化教學和幫扶,讓每一個學生得到最大程度發展,使學校教育教學品質不斷提升;要自覺融入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堅持開門辦學,向村社共用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從農村教育、科技、文化中心的高度定位學校發展,真正讓學校成為鄉村振興計劃的命運共同體,實現持續內涵發展。否則,只能走向越辦越小甚至成為空殼的死衚同。

第三要借力借智,實現城鄉互動。要利用資訊資源,深度促進農村學校發展。隨著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改善,尤其是寬頻網路和多媒體設備全覆蓋的背景下,要組織開展教師資訊技術和數字資源應用能力全員培訓,使線上教研、遠端網路備課、翻轉課堂等教育教學實踐成為規定動作,形成“人人用、課課用、堂堂用、時時用”的資訊化教學新常態,使現代資訊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讓教育資訊化“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和效益得到充分發揮。還可以通過聯盟幫扶、聯繫託管、抱團發展等方式,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開創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促進農村學校實現華麗轉身。

作者:肖遠騎,人大附中特級教師、教授,寫于2021年3月5日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