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劉澤軍:高教+文化 是大學思政的最佳路徑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佳 | 時間: 2021-03-05 | 責編: 劉佳

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院長

劉澤軍:高教+文化 是大學思政的最佳路徑

作為一所理工類特色院校,北方工業大學卻有著令人意外的“B面”——上世紀80年代,北方工大就提出“懂科學的藝術家,懂藝術的科學家”的培養目標,美育作為立校根本,為無數北方工大學子打下了絢麗且紮實的美育底色。

課程“框”進美育 本科重“美”

發展美育,課程是重要載體。北方工大就構建了“必修+選修”的四維課程框架,將美育浸潤學生日常。北方工大文法學院院長劉澤軍是學校美育工作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對此,他很有發言權。

“四維課程框架”具體指什麼?劉澤軍介紹,包括“大學美育”、“十五講系列”課程、50余門選修課等。首先,“大學美育”是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課,也是國家級精品課。其下有《大學語文》、《中國文化經典閱讀》;共同引領學生進入藝術之美、中國語言文學之美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外,學校還開設了藝術類、文學類、文化類、思想類、社會類等“十五講系列”課程,“系列”課程有:《中國文化十五講》、《西方文化十五講》、《生活美學十五講》、《創意文化十五講》、《中國戲曲十五講》、《古典詩詞十五講》、《古代小説十五講》、《比較文學十五講》、《中西建築十五講》等,並陸續出版了“十五講”系列圖書。劉澤軍認為,“十五講”系列課程更具體地引導學生進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經典文化,與“大學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相互補充與互有區別。最後,學校開設了50余門選修課,涉及具體的文化、藝術、文學、思想門類與經典作品,也把最新的理論和知識傳遞給學生。其中,“大學美育”是核心,是國家級精品課,曾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所編寫的課程教材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教材和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書係第一批書目,獲當時主管教育的李嵐清副總理作序推介,並在全國美育會上推廣介紹美育課程和教材建設經驗。

除課程以外,學校還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美育。其中包括,充分利用審美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實踐基礎—藝術館、陶藝製作室、木工實驗室、絲網印刷實驗室和模型室建設等,設立審美實踐項目和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際審美能力和創美能力。同時,學校還通過文化、藝術、科學、體育等“四大節”,通過這四大節,鼓勵、支援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在實踐中育人,從而實現兩個課堂互動。據劉澤軍介紹,學校有一支學生骨幹隊伍,這就是各種文藝社團。學校特別聘請優秀藝術家輔導,其中創立於1986年的學生話劇團就曾由北京人藝長期指導,著名導演蘇民,著名演員李婉芬、濮純晰等多次來校輔導,演出過《家》、《雷雨》等名劇。

美育+高校 是“大學思政”的最佳途徑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色,搭好高校美育的架子,本身就是高校思政的最佳詮釋方式。劉澤軍介紹,北方工大的美育建設一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融為一體的,“大學美育”、“大學語文”和“中國文化經典閱讀”從中華美育精神、中國語言文學之美和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等不同的角度,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位居首都,學校還充分挖掘地緣優勢,使教育充分“在地化”。北京城是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最好的大課堂,北京文化是學生觀視呼吸于其中的活生生的文化。為此,學校專門開設了北京文化相關的選修課,帶學生了解北京的文學地標、建築文化、三山五園等。同時,結合學校地處京西的特點,成立了西山永定河文化研究中心,重點引導學生了解和學習腳下的土地和文化,了解北京三大文化帶之一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並帶學生進行文化考察和研究。

“高校美育能夠長久持續健康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以美育人建立在文化的根基上,以美育人與以文化人相結合。”劉澤軍認為,高校教育要不斷積累形成美育文化,才可成其久;要能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才能成其大;要與在地文化相結合,把美育的課堂放到大北京城,才能成其實;要能成為課程美育,體現在所有的課堂中,要能滲透到整個的校園文化中,才能成其全。

文字/中國網記者 劉佳

供圖/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