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劉希婭代表: 遇到難題直接查答案?教育類APP鋪天蓋地隱患多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作者: 唐琪 楊國營 | 時間: 2021-03-03 | 責編: 徐虹

“前段時間,我女兒讓我下載一個教育APP,我問她為什麼,她説電梯裏天天都是這個廣告。最近我發現她做題時經常用這個APP,掃一掃問題,答案和解題過程就出現了,有一次她説同一道題掃出來竟然有三種答案,這時候我才發現,她只是用這個APP完成了作業,不加思考地照搬了過程和答案,一直沒有搞懂解題思路。”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劉希婭在對家長的調研中聽到的一個小故事。

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每年提交的建議都和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息息相關。今年她帶來的《基礎教育階段合理使用人工智慧的建議》,關注的就是教育類APP的濫用問題。

劉希婭調研發現,部分教育類APP與線上學習平臺缺乏教育專業性,導致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下降,比如快速獲取答案、錯漏百齣、誇大宣傳師資等。部分教育APP與線上學習平臺,為獲取利益推送色情、暴力廣告甚至挑戰制度紅線,不利於學生社會性發展。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缺乏有效的準入、監管、約束及退出機制;以課外補習機構為主導,形成人工智慧學習産品與課外補習機構、媒體甚至部分學校、教師的經濟利益鏈條。

“現在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是,網路教學由於成本低,許多網課通過打價格戰的方式爭取客戶,導致家長容易被各類産品綁架,學生疲於參加多個線上平臺的學習,既容易導致近視、脊柱側彎等身體問題,又容易産生焦慮、回避等心理問題,影響同伴交往與親子關係。”調研得越深入,劉希婭越焦心。

據此,劉希婭提出建議:

首先,加強人工智慧在基礎教育階段應用的專業研究。在規範研究導向的基礎上,注重研究如何採用互動式學習方式,避免單向傳輸,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研究團隊方面,探索以學校引進專業人士進行技術研發,實現“教育+網際網路”模式,探索建構“人機協同”“A1教師與真人教師協同執教”的教學模式,兩者優勢互補,融合教育。

其次,完善智慧技術運用於基礎教育領域的準入機制、監管機制和退出機制,形成自上而下的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教師、學校使用線上學習産品的相關規定、建議。

最後,她建議媒體主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管,減少大量線上學習産品對教育的干擾,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應該加強對人工智慧學習類産品廣告的專項督導,嚴格建立準入機制,降低黃金時段、頭版頭條等宣傳此類産品的比率,減少學生、家長焦慮;進一步強化問責機制,人工智慧學習産品出現問題,加大對相關媒體的處罰力度;還要加強對學校、教師的監管,針對學校、教師有償推廣人工智慧産品的情況,要從嚴處理。”劉希婭説。

中國教育報客戶端 唐琪 楊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