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全國教育 >

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在渝閉幕

來源: 消費日報網 | 作者: | 時間: 2020-12-07 | 責編: 徐虹

12月6日,由蒲公英教育智庫與蘇美達伊頓紀德品牌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在重慶閉幕。本屆年會舉辦了主題為“教育向善 企業向善”的跨界閉幕論壇,共吸引了校長、教育行政工作者、企業界、公益機構、創意機構、媒體等千余嘉賓線上線下參與,從理論到實踐多維度地探討教育與企業共通的“以人為本”的長期主義價值。

活動主辦方、蒲公英教育智庫總裁李斌在閉幕致辭中指出,教育既關乎企業本身與全球經濟的成長空間,也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首善之舉。教育不只是學校和家庭的事情,也不只是政府和社區的事情,這個時代個人受教育時間最長的地方是在社會,而在一個商業主導的社會,受企業所帶動的潮流影響最大。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劉雲杉教授在《平等與卓越的張力》主旨演講中提到,教育不應追逐熱點甚至成為各種未經驗證觀念的試驗場,而應是一種文化傳承與穩定的力量,一種社會團結與秩序建立的重要機制。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劉雲杉教授

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聯合創始人兼CEO沈東曙從探索企業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的融合出發,闡述了他的教育理念。他認為,好的教育應該培養時代所需人才,即積極行動的人、有創造力的人,積極回應時代價值層面的需求。“在談到公益的時候,我們更多是停留在對公共精神和公共價值的探討,除此之外,我們還需更多關注公共服務的改善以及公共參與的增加,幫助教育工作者用企業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來實現教育理想。這種良性的社會機制,對企業發展和社會提升,有多重正向作用。”

在本次論壇最後一場主旨演講中,歷史學者傅國涌談到,“教育向善 企業向善”是一個極具歷史和現實意義的主題,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張謇曾以“父教育而母實業”的理念推動了一批近代樣板工廠及近200所學校的發展,把實業與教育融為一體,互助互推,形成了良性的發展機制,這對當下的實業界和教育界,都極具啟發意義。百年前張謇、盧作孚等民族企業家,“得尺則尺,得寸進寸”的行動者們,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走出了一條實業救國、教育強國的道路。

  傅國涌做主旨演講

當前世界再次面臨大變局,更需要以史為鑒,把握時代脈搏和東西方那些古老而常新的共同價值,由學校、社會、企業各方共同推動低調、可持續、建設性的教育與社會創新,同時為中國企業的高品質發展提供借鑒。

本次活動的聯合主辦方,也是國機集團成員單位江蘇蘇美達伊頓紀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自品牌創立之初,便注入了“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基因。伊頓紀德品牌總經理助理王方在《向美向善——低調的理想主義建設力》案例演講中,介紹了伊頓紀德品牌是如何以中國校園服飾變革為觸點,尋求撬動教育的美善價值。“作為長期主義經營者,我們相信,企業應該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商業方案,並在創造社會價值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獲得利潤。”

他對現場傅國涌先生提到的,做教育和做企業想要做長久必須遵守的共同邏輯是“人之為人”十分認同,“'企'字頭上頂的是'人'”,經營企業誰能夠“在文明轉型的框架裏理解低調的理想主義”,建造“善托邦”的價值,誰就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獲得更大的社會效應。

  現場展示伊頓紀德校服

本屆年會借助疫情期間形成的線上交流機制,推出了為期一個月的“線上+線下”會議活動,以21場主題峰會、16場區域論壇,與千余位海內外教育名家、公益專家、企業實干家、熱心家長等,共同探討了近300所學校創新案例,對教育生態的重建等深刻問題進行探討。此次閉幕論壇的跨界舉行,進一步拓寬了年會的熱點議題,延展了教育與實業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