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2月1日訊(劉楊)“假如你有兩塊麵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當我們大都在黑夜裏昧昧昏睡時,月亮為什麼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兩棵在清風夜唳的夜中獨自看守月亮的樹”;“學校的紅豆樹足有三層樓高,但少有人認出它來。大家只知道‘紅豆生南國’,但南國的人有幾個是真正採擷過紅豆的呢?人們把相思留在樹梢,一串串、一年年,寄挂給誰?”不知道的人,或許會説那是穆罕默德的理性與精緻,是鮑鵬山筆下孤傲不屈的莊子,還有那——是王維的詩吧?而凡是她的學生,連聽幾句後都會毫不遲疑地説,這正是肖老師的語文課,詩意而婉轉,深思又哲理。
“全國創新作文優秀指導教師”“四川省青年骨幹教師”“市高考先進個人”“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市優秀青年教師”“市先進個人”、“市三八紅旗手”“市優秀班主任”……還有那“琳瑯滿目”的教學經歷和教學成果,天府第七中學的肖俊伶總能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她追求有情懷的教育,有情感的課堂,有情趣的生活。她的語文課被學生稱為“聲情並茂,有趣有料”。
師者愛心,是學生心中經久不衰的回味
在學生眼裏,平日裏和藹可親的肖老師時而也會進入斯巴達模式:一頁頁板塊復習的筆記,一張張強化訓練的反思,每天必有十分鐘的語文當日清單;每週必有的“我思我在”作文訓練;每月必有的試題卷整理、錯難題整理、思維導圖整理……“你説沒時間?沒關係,她可以留出兩節正課讓你整理資料;你想‘矇混過關’?沒關係,她會把你‘借鑒’了別人勞動果實的那部分一頁頁抽出來,再給你寫上一段洋洋灑灑的評語,反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看見老師寫的比自己寫的篇幅還長、情感還真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羞澀。”
“上《邊城》,她會講到‘鄉下人,喝杯甜酒吧’的故事,也會放黃磊的《等等等等》;上《祝福》,她講祥林嫂,也講《離婚》裏的愛姑、《傷逝》中的子君;哪怕是考查默寫,如果恰好那天是寒露、是大雪、是春分,她都會隨口告訴我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寓意;甚至是情人節,她還會帶來巧克力與我們分享……”總之,肖老師的語文課不止在上課,還在生活。生活中的種種,都構成了她最靈動自然、詩意盎然的語文課。
“南山的樹啊,年復一年地站立,靜默、堅忍、櫛風沐雨,光潔的樹皮也會隨歲月流淌出一道道皺紋,就像我們的老師。他們經歷滄桑,同時也享受著永遠不老的青春。這些樹伴隨記憶一道駐留在我們所不忍忘懷的地方。而他們,是路標,標記人生的岔路口,卻並不隨道路變遷,只是把一茬又一茬的學生引向一陌舊路,一段故往,一個值得重遊的舊地。我的肖老師,就是那其中的一棵,華滋綠葉,馨香盈盈……”
師者初心,是對詩意語文的美好嚮往
在從教的19年裏,肖俊伶長期擔任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在她的教導下,30余名學生考上了國內頂尖高校,數百名學生進入一流高校。在這看似信手拈來的數字背後,是肖俊伶在教學上孜孜不倦的精進追求和對職業的敬畏與忠誠。
在教育的事業裏,肖俊伶總是想著,如何找到一種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精選時評、課前展示、伏案批改、對點個輔……“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從清晨到深夜,從辦公室到教室,她始終守候在我們的左右,但凡你想找到她,她就一定已經站在你的身邊。”
在學生的經歷中,肖老師的出現顯得彌足珍貴,她能讓孩子們期待每一節語文課,甚至讓同學們在重默古文時也充滿歡喜。肖俊伶就這樣在語文的長河上擺渡,引導著一批又一批學子從生活的這頭前往遠方的那頭……
師者仁心,是對學生亦師亦友的傾情相待
肖俊伶説,在遂寧時她曾經遇見過這樣一個班,班上孩子頭腦聰明、心理素質好,但很多孩子偏科嚴重。“他可以在數理化上追求極致的滿分,但是語文分數很可能只有兩位數。”
而肖俊伶卻有自己的方法讓學生愛上語文,追尋詩意。“白天,有趣的您用生動的課堂為我們傳遞有趣的知識。黑夜,在辦公室的西南角總有您安靜忙碌的身影,伴我度過一個又一個寂寥又繁忙的深夜,溫暖了我的整個高三時光。山水有時盡,師恩日月長!”無論何時,想起肖老師,她總能在學生心中留下溫暖而感動的形象。
“各科老師的教學也各有特色,特別是語文課,那應該是我們高中生活的百草園。”在同學們的記憶中,肖老師要求的每次課前演講便是他們每天的期待,而對於大家爭論得面紅耳赤的問題,肖老師總有四兩撥千斤的能力讓大家陷入沉思。現在想來,很多同學都覺得自己的思辨與觀察能力也正是在那一場場正方反方的辯證過程中逐漸提升的。
“放過自己”是肖俊伶在學生緊張備考下,産生焦慮時説的話。她説一切都得慢慢來,不能太急功近利。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如今學子們雖各赴前程,卻都無比懷念和“肖大仙女”相處的時光,記挂著那些語文課上的美好詩意。
“某個平凡的早晨,白衣藍裙,與肖老師第一次相見:‘人淡如菊’‘高冷’。沒有多餘的介紹,肖老師直接開始講,自此上了肖老師的車,從此沿途風景如畫,歡聲笑語與古今知識並載。”
“第一次,我知道語文答題不是雜亂無章,但也不是那麼一板一眼;第一次,覺得作文不是天馬行空,思路會讓一篇文章更恣意靈活;第一次,我發現古文不再無味枯燥,蘇軾、老莊也可以妙趣橫生;第一次發覺文字可以變得有溫度,長河落日格外壯闊溫暖,細雨枯荷何等悲涼淒寂……”
“真的很想念你教學嚴謹、氛圍詼諧的語文課堂:那一堂堂的作文小講座、那一次次表面嚴厲又內含親昵的白眼‘攻擊’……”
或詩或文,孩子們畢業後書寫著對肖俊伶的思念,而她惟願能讓更多的學子能夠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出寒門,見識到更大更廣闊的世界。
師者匠心,是對教育事業的赤誠追求
除了在教書育人這件事上追求極致外,肖俊伶在很多時候都是雲淡風輕的。她很推崇周國平的“無用”論:遊歷山川,沉醉閱讀,愛好攝影,熱衷甜食,對於所有“無用”的事物,她都保持著好奇的心態和躍躍欲試的勇氣。
長期以來她堅持寫教研論文,也寫“風花雪月”的公眾號;她羨慕播音員有副好嗓子,便在業餘時間考取了《四川省普通話測試員》的資格證,多次主持大型活動;她熱愛話劇,便嘗試寫劇本、做導演,作品獲得了四川省一等獎……
師者冰心,是對平凡生活的真誠熱愛
“我至今記得我的高中班主任,説起她在南山教書時,晚上熄燈後,拿著盆兒,操起竹竿,在宿舍門口打下一滿盆的菩提,做成老人家喜歡的念珠。打下的紅豆不見了蹤影,便匍匐在草叢中用手電一一去尋……”
“從那時起,我就覺得我應該做一名老師,像我的老師一樣,不僅教孩子們知識,同時帶他們一起發現美好,所以大學畢業後我毫不猶豫地回到了母校……”
與她共事的青年教師對紅豆的故事耳熟能詳。肖俊伶喜歡和他們交流工作和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因為看到這些年輕而熱忱的後輩們,她就像又看到那棵挺拔向上的老樹上再次新生的一顆顆紅豆,稚嫩卻又充滿光澤。
成熟的稻穀總是低垂的,有崇高的師德、淵博的學識,肖俊伶卻以謙遜的姿態引領著年輕一輩。在她的指導下,無數青年教師在各種區、市、省賽課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同時也在她的影響下,更多的青年教師真正愛上了語文、愛上了生活。
從班主任那接來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紅豆”,肖俊伶將它傳給了南山的孩子,傳給了青年教師,再傳給了百里之遙遂寧的孩子,如今,這些種子,又將在天七的沃土裏生根發芽、抽條吐蕊,明亮著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師者丹心,是對教育情懷的堅定傳承
“我欲化一陣春風,一陣吹噓生命的春風,催促那寂寞的大木,驚破他深長的迷夢。”這句詩是對肖俊伶的真實寫照:作為師者,化作春風,喚醒每一位學子、青年向上的渴望;用赤誠與堅守,化作那把倔強的鐵鋤,開放潛流,在塵世間翻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