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密雲小學生組建“護鵝小分隊”三年終盼鵝歸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佳 | 時間: 2020-11-06 | 責編: 劉佳

保護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善作善成,繼續守護好密雲水庫。

——習近平

適逢密雲水庫建成60週年,今年9月,密雲水庫“護水人”收到了一封來自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對於生在密雲、長在密雲的人們來説,守護綠水青山是他們世代的責任與使命。這種“生活慣性”已經被下一代“接棒”。

“這是早上看到的5隻天鵝,一隻黑天鵝領飛,後面跟著4隻白天鵝。”指著手機上剛拍的照片,北京市密雲區太師屯鎮中心小學(以下簡稱“太師屯小學”)一名三年級的學生興奮地告訴中國網記者。在他身著的紅色馬甲上,分明寫著“護河志願者”的字樣。為了盼來天鵝的“回歸”,這支“護鵝小分隊”在河邊“駐守”了3年。

“護河志願者”進行水樣監測(攝影/丁柏明)

多學科組成“最強大腦” 合力“護鵝”

臨近秋末,太師屯小學的學生逐漸忙碌了起來——每逢午休、週末,清水河畔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或撿拾垃圾,或監測水質,或引導遊人。因為清水河畔的“貴客”,天鵝開始在此停駐了。11月5日,“護鵝小分隊”再次出發,守護天鵝的“家”。

“從我們目前的監測數據來看,清水河的溶解氧量適中,很適合水中藻類、魚類的生長,同樣,也很適合天鵝棲息。”河邊,學生隨機採集河水,借助“多參數水質分析儀”對水質進行監測,水質如何一目了然。水質監測只是護河志願者日常工作中的一項,對周圍山地、社區村落及濕地內生態環境的調查,植被及動物種類的記錄,濕地及河岸周邊的垃圾撿拾、分類,遊客文明旅遊、不驚擾天鵝……這些都是護河小分隊的職責。從2017年開始,太師屯小學的小學生們就以年級為單位,自發結成小隊,各司其職為清水河“站崗”。這是他們守護家鄉密雲的實際行動,也是他們對綠水青山的“深情”。護河之外,“天鵝”也成了太師屯小學的另一大天然課程資源。自然課上研究溶解氧量和化學元素,語文課上練習語言溝通和表達,數學課上做數據分析和統計……多學科“最強大腦”,為“護鵝”共獻力。

經過3年的精心守護,久違了的天鵝終於重回清水河。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讓他們以家鄉為傲、為自己自豪。

“護河志願者”垃圾分類小組(攝影/丁柏明)

綠水青山 是教育資源的“金山銀山”

“密雲區作為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域內的密雲水庫是首都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打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典範之區,是密雲區建設發展的戰略任務。”2019年,密雲教育大會上提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打造生態文明教育典範之區”規劃目標。自此,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理念,密雲區構建了以主題教育活動為主體、課堂教學實踐為主渠道、課題研究推進為輔助、志願服務為拓展的生態文明教育體系,並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每學年中小學開學第一課,讓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實現生態文明教育常態化。密雲區教工委書記張文亮生動地形容:對於密雲師生來説,綠水青山就是我們最寶貴的教育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山銀山”。

“護河志願者”進行植被種類調查(攝影/丁柏明)

區內多所學校也以水庫為背景,開設了特色課程及活動。除太師屯小學外,密雲水庫中學也將生態文明教育自然注入“水庫精神”的元素與基因。學校保護水源、守衛青山,圍繞“水”字做文章,開設的《密雲水庫與可持續性發展》校本課程,系統的介紹了密雲水庫的歷史和地理、生態環境,用真實的事例和詳實的數據展現了密雲水庫的建設者、密雲水庫移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與此同時,通過一系列探究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水庫發展、宣傳環保理念,培養生態文明觀念和對家鄉的熱愛,豐富生態文明教育內涵。

文/中國網記者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