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高教 >

她是蘭大“95後”,也是38個孩子的“呂老師”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徐浩淼 | 時間: 2020-11-04 | 責編: 羅天林

白皙的皮膚、幹練的短髮、清晰的思維是呂孟凡留給大家的第一印象。

呂孟凡是誰?

她是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2019級生理學(心身疾病)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是一個“95後”,也是38個孩子的“呂老師”。

12月7日,“堅守初心,接續奮鬥”蘭州大學第四屆十大“校園之星”分享會暨表彰大會在蘭州大學榆中校區舉行,呂孟凡第七個走上講臺,開始了她的講述。

“我想去支教”

時間回到呂孟凡大四的上半學期,身邊很多同學都在實習、找工作、考研,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在準備考研的呂孟凡,心中卻一直有一個割捨不下的情結。“那時學校正在選拔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正好有這個契機,而且我也特別希望能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做點實事,於是我就想去支教。”

去支教,意味著遠離城市繁華的生活,走進貧困地區生活一年,這對一個女生來説是不小的挑戰。原本呂孟凡也擔心家裏人不同意,但父母的支援讓呂孟凡更加堅定了支教的信心。於是,她向學校遞交了研支團的申請。

“支教”如何成為一個女孩子心裏放不下的牽絆?這一切與呂孟凡的大學經歷有關。

早在大二時,哲學社會學院的呂孟凡就輔修了心理學雙學位。修雙學位,意味著增加了一倍的課業量。呂孟凡回憶道:“那個時候,第八節和第九節課的間隔只有半個小時,我整個學期都是趕在兩節課的空隙匆匆吃完晚飯,堅持著完成了雙學位的學業要求。”憑藉這樣一股拼勁,呂孟凡心理學雙學位的科目名列前茅,也逐漸喜歡上了從事心理輔導工作。

後來,呂孟凡報名參加過“美麗中國”的支教項目,承擔其中的組織工作。大三下半學期,她又拿到了高中政治的教師資格證,一年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資格證也被她收入囊中。立志從事教育工作,慢慢在呂孟凡心中埋下了種子。

在一次與留守兒童進行交流的時候,有一個孩子跟她説:“姐姐,我希望有你這樣的老師!”“聽到這句話時,我內心其實是有些緊張的,也不知道自己做老師是什麼樣子。”呂孟凡回憶道,當時自己並不知道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但被需要的那種幸福感和獲得感卻涌上了心頭。”

就這樣,懷揣著從事教育工作的夢想,呂孟凡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了支教團,並成功入選。

8月27日,呂孟凡和其他四位同學滿載著行囊,一起踏上了去往隴南市兩當縣西坡鎮西坡學校的路。“我們在大雨中離開熟悉的母校,在艷陽中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從此,便開始了我與西坡的故事。”呂孟凡在日記中寫道。

“我沒有白幹”

西坡鎮位於兩當縣東部,嘉陵江兩岸,北秦嶺山脈以南,平均海拔1367米,東北與陜西省寶雞市鳳縣相連,處於大山環抱之中。來這之前,呂孟凡雖然做了心理準備,卻發現想像和實際的距離之遠。

鎮子上的食品種類有限,只有兩種面可以吃;五位研支團成員不是當地人,自然也聽不懂西坡鎮的方言。呂孟凡笑著説:“去之前甚至沒有想到隴南還缺水。”慢慢地,五位研支團的同學逐漸習慣了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的全鎮統一的供水時間,甚至摸索出了一套“在全天都能洗澡”的方法。有時為了應對過低的水壓,他們不得不蹲下來洗澡。宿舍是沒有抽油煙機,只有生火爐的管道的“樓房”,甚至“微聞有鼠作作索索”,呂孟凡不得不逐漸克服從小怕鼠的弱點。漸漸地,呂孟凡甚至總結出了“捕鼠經驗”:在同一個地方兩次擒獲老鼠後,老鼠就不再造訪了。

呂孟凡一邊適應生活,一邊開始調整狀態,熟悉學校運作和教學工作,與各位老師深入接觸,了解當地基礎教育的現狀。

考慮到研支團成員的專業,在抵達西坡學校最初一個月的時間裏,西坡學校暫時讓呂孟凡通過校長助理、心理輔導、住校生晚自習巡視等工作了解學校教學管理運作。直到一個月後,呂孟凡開始教三年級英語課。

備課、教學、批改作業……呂孟凡的支教經歷從不熟悉到熟悉,從生澀到遊刃有餘。時間在流走,呂孟凡也在支教中成長。在這個過程中,也不乏對她觸動很深的事情。

• 一位家長因孩子被老師留下來寫作業衝進老師辦公室拿起翻開的書就往學生頭上扇;

• 一位七年級學生的家長追打學生導致學生將自己的書本全部撕爛;

• 整個鎮只有一所小學,一位在鎮上租住的學生因父母忘記留下進家的鑰匙而被迫“輟學”一週返回自己在村裏的爺爺奶奶家……

呂孟凡漸漸意識到眼前這些孩子們所缺乏的鼓勵與關愛,於是她只要看到孩子們有好的表現,便讓全班同學與她一起鼓掌。她還利用學校心理諮詢室的便利條件,經常邀請孩子們和她一起玩沙盤遊戲,她與學生們打成了一片。在磨合和調整中,呂孟凡對學校、學生的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面對農村小學三年級的英語教育基礎薄弱的現狀,她深刻體會到,在啟蒙階段,要培養孩子們學習英語的樂趣,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

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有了回報。從英文版小豬佩奇到各類英文動畫視頻、從英語歌到英語童話故事、從角色扮演到遊戲……她不斷用鮮活生動的故事、貼近八九歲孩子成長的事物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營造出了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和氛圍,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最開始呂孟凡接手的時候,這個班在英語考試有五人不能及格平均分82分,後來,在一次全縣統考的期中考試中,她所帶班級38名學生的成績提升為21人考了100分,全班平均分98分。在她離開支教崗位後,她還給接任的老師打電話詢問孩子們期末考試的情況,那位老師説在期末考試中有17人得了滿分,她聽後感到一陣欣慰,“我沒有白幹”。她還帶過一個班一段時間的七年級地理,那個班的統考成績是全縣第三。

後來,呂孟凡的事跡被《中國青年報》報道,她其實感到很意外:“我覺得我沒有做什麼”呂孟凡説,“看到孩子們的成績都提高了,我最大的感受是很欣慰。

“一定要努力”

在呂孟凡的支教過程中,一位幫孩子寫語文作業的家長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位小學生寫作業時很磨蹭,到晚上九點也沒有寫完語文作業。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因沒寫完作業而讓家長被老師叫去陪寫作業,這位家長便為孩子代寫作業。第二天老師檢查作業時一眼就注意到了作業上兩種不同的筆跡,在向學生問清原因後,老師只得與家長進行深入的溝通,讓家長不再為孩子代寫作業。

像這樣與家長進行深入交流的經歷,呂孟凡和她的同事們有很多很多。

針對呂孟凡所教的三年級英語,她跟家長們交流後發現,家長們不知道英語有什麼用,也聽不懂英語。不少當地人的業餘愛好就是打牌,據呂孟凡講述,一位家長和鄉鄰打牌時佔了桌子,孩子就只能趴在進門的臺階上寫作業。

呂孟凡多次主持家長會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她希望家長們無論如何要監督自己的孩子們朗讀課文,多抽出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孩子,她也將自己的一些教育理念傳遞給了家長們。

有時在跟同學們聊的過程中,呂孟凡也會提起蘭州大學。孩子們總是圍著她好奇地問,蘭州大學在哪呀,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地方,那裏有沒有體育館呀,體育館又有多大呀。呂孟凡在跟孩子們解釋的時候總是以兩當縣或鳳縣的建築舉例,在她所帶的班級中,有孩子甚至連鳳縣也沒有去過。呂孟凡説,她在跟孩子們提起蘭州大學或國內的其他大學,給他們看大學的圖片或視頻時,孩子們的眼神中總是充滿了嚮往。

面對此情此景,呂孟凡有時會感到無能為力,但是,她覺得,她支教一年的意義就在於:“告訴孩子們一定要努力,不能靠別人,他們憑著自己的努力還是可以幹成一些事的。”若干年後孩子們回想起呂老師,應該會想起當年他們在三年級的英語考試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滿分,至今仍有孩子打電話、發短信告訴呂孟凡,老師,我會做數學應用題了;老師,我轉到鳳縣的小學上學,我的成績有很大的提高……

結束了支教生涯,如今的呂孟凡擔任著基礎醫學院2019級本科生的兼職輔導員,她每週二三四在城關校區上課,周內的其他時間就返回榆中校區辦公。她坦言:“我不是在坐校車回城關,就是在趕校車回城關的路上。”談及過去一年的支教生活,她的眼裏總是閃著光亮。她依舊熱愛學生工作,在工作和學習中找到了平衡,把自己一直以來對心理輔導工作的熱愛延續了下來,她説:“經過這些鍛鍊,我學會了傾聽和陪伴。”

在去支教之前,她對自己的描述一直是“要強”,她和了解她的同學都覺得,一年的支教生活讓她變得溫柔了許多,這份支教的經歷讓她有了很大的成長。談及未來的規劃,她説“我希望自己去當一名老師,也希望有機會把心理輔導的工作一直幹下去。”(作者:徐浩淼 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