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小金,是一名南韓留學生,在中國生活學習有四個年頭了。因為此次疫情,我未能回到中國,只能在南韓上著中國大學的網課。回想起這四年的時光,我至今都覺得很神奇。感謝當初的我做出了如此勇敢的決定,決定出來看一看。在中國的這四年我學到了很多,收穫到了很多。我從最初的陌生到融入,以及現在的想念,中國仿佛擁有著巨大的魔力,讓我這個異鄉人融入到其中,並且愛上了它。
還記得剛到中國機場的時候,周圍的一切對我來説都很陌生。廣告牌匾上寫著中文,周圍的人們用我聽不懂的語言交流。我仿佛與周圍隔離開來,一股陌生孤獨的感覺從心底涌出。坐上動車到市裏,周圍的一切對我來説都很新奇。姨媽定居的地方是中國東北的一個三線城市,這裡物價便宜,人們的普通話都很標準,天很藍,空氣很清新。晚上出來散步,你會看到三三倆倆的情侶在手挽著手散步;阿姨們組隊伴著歌曲跳舞;LED燈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十分好看。我很喜歡這裡的夜景,沿著江散步,有一種漫步在故鄉江邊的感覺。這個城市還有不少的朝鮮族。他們在這裡生活,學習,工作,有時坐車時會路過朝鮮族學校,姨媽家附近還有朝鮮族阿姨開的飯館,讓我感到十分親切。就這樣我慢慢熟悉這裡,習慣這裡的生活了。
習慣當地的生活後,選擇在哪學習成為了我的第二個難題。選擇學校的時候,我猶豫了很久,最終我選擇就讀當地的漢族高中。雖然當地也有朝鮮族高中,但我相信純中文的語言環境將對我更有幫助。就這樣我就開始了我的高中生活。萬事開頭難,上學的第一天我就被老師記在黑板上了。由於聽不懂老師講課,第一節課我就睡著了,就這樣我的名字被老師牢牢記住了。從那天開始我暗自下定決心認真學習,我從只會兩句中文,到最後可以和同學無障礙對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這段時間我有懷疑自己,質問過自己能否繼續下去,對不爭氣的自己失望過,也懷疑過自己的當初的選擇,但是我還是堅持下來了。一切都是值得的,我順利通過了HSK考試,並且申請上一所不錯的大學。在這裡度過了難忘的三年,我太捨不得這裡的人和物了。所以在申請大學的時候,我申請了了離這裡近的大學,相信那裏的人們也會像這裡的人兒一樣熱情親切。
(圖一:學校夜景)
(圖二:在操場階梯彈琴的學生)
2018年的秋季,我變成了一名大學生,開始我的大學生活。中國地大物博,大學校園也十分的寬廣。當我第一次走進校園的時候,被這所學校的辦學規模給震撼到了。有人説這所大學包圍著整座城市,看來是真的。新的校園,新的老師,新的同學,萬事都得重新開始適應。高聳的教學樓,優美的教學環境,令人憧憬的大學生活慢慢拉開帷幕。但是突如其來的語言關讓我著實有些吃力。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口音也是各不相同。福建人還是胡建人,吃飯還是恰飯,讓本來語言功底不怎麼好的我,犯了難。後來才知道,其實中國每個地方的口音都不一樣。雖然第一次聽的時候有些摸不著頭腦,後來聽多了就慢慢聽懂了。雖然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是中國人的熱情好像都是一樣的,他們都很樂意和我交朋友。大家一起交流,一起玩耍。
要説大學裏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大一開學初,由於沒看懂老師發的通知,而選錯了課,崩潰之時,輔導員老師伸出援手讓我順利選課的那件事了。當導員知道我的情況後,及時幫我聯繫教務處修改了我的選課列表。她把我叫去辦公室,耐心地與我交談,告訴我中韓兩國的差異,溫柔地安慰我,讓我不要氣餒,跟我細心解説學校裏的選課系統該如何正確運用……從那以後,輔導員老師會定期詢問我的情況,學業上鼓勵我,生活上關心我,讓我覺得很溫暖。
(手寫的課堂筆記)
上了大學後,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考試中取得滿意的分數了。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但是大學的學習強度是我從未想像到的。我上的這所大學留學生和中國學生會在一起上課。也就是説我要加倍學習才能趕上中國學生的進度。這對我來説有著不小的難度。聽不懂的地方我會下課問老師,問同學,不會的地方回寢室之後繼續補。周圍的同學們都很努力,所以我也要加把勁。同學們也會借給我他們的筆記看。他們的筆記密密麻麻寫了很多東西,有不會的詞查字典,中文解釋不明白的,用韓文加以註釋。我用我的親身體驗感受到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疫情期間,我很擔心由於網課限制,會不會影響到我的學習效率和原有的學習計劃,但事實證明,學校強有力的支援和系統的支援是足夠撐得起網課的教學品質的。就這樣我在南韓一直跟著國內的同學的一起學習。班裏的學習委員也會及時把資料發給我,讓我可以及時跟上課程進度。雖然回不了中國,但此時此刻我依舊可以學到和中國同學一樣的課程內容,這一點讓我十分開心。
如果問我回中國想到哪看看,我會迫不及待地告訴你—我想去我宿舍附近的公園看看。我宿舍附近有一條小河,圍繞著這條河,修建了一個公園。我的宿舍離教學樓很遠,但是會穿插一個公園。每次走過這個公園的時候就會覺得多走幾步也是值得的。春天,桃花和杏花盛開在公園裏,老人們會出來曬曬太陽,傍晚的時候學校家屬樓裏的老太太會拿帶她的小盆栽出來讓這些盆栽也曬曬太陽,極富有生活氣息。夏天,綠油油的樹林撐起了一片綠蔭,綠色給炎炎夏日帶來一抹清爽的氣息。秋天,金黃色的葉子隨風飄揚,飄落的葉子乘著微風帶走我的鄉愁,讓我想停留在此刻的美好,永遠在這裡生活下去。冬天,銀裝素裹的大地,安靜而美麗,和友人一起打雪仗,嬉戲打鬧,樂哉樂哉。除了自然環境,吸引我的是這裡的人。每個人都在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活,把每天都過好。站在講臺的老師,認真備課,認真講課;圖書館永遠坐滿了認真學習的同學;傍晚出來跳舞的大媽臉上永遠挂著微笑;放風箏的小朋友永遠是元氣滿滿,跟他們在同一片土地,融入到這個當地的社會中,我感覺我也有一種和他們相似的幸福感。在中國的時候,並未刻意去了解文化,但是我發現我已經被博大的中華文化慢慢影響著,我並且接受著這種文化的熏陶。吃飯的時候,我會考慮吃麻辣燙還是吃餃子;看電視劇的時候,我會在想是看青春偶像劇還是看宮廷劇;節假日的時候,我也會和學校的老師一起過節,一起歡度中國的傳統節日,感受到節日的快樂。中國社會就像一碗麻辣燙,它是多元的,而且也是極為包容的。作為一個異鄉人,我並沒有感受到太多的孤獨,而是感到了更多的溫暖和關心。就像一碗冬日的麻辣燙,吃著心裏暖暖的。
(圖書館裏全都是認真學習的同學)
(臨近春節的時候公園裏的樹挂著紅紅的小燈籠)
(春天盛開的杏花)
(五彩斑斕的校園的秋天)
來中國的前一天晚上,和姐姐聊天的時候,姐姐跟我説要小心麻辣燙。我問她為什麼,她説因為吃了一次,就想吃第二次,會一直想吃。直到我來到中國,
我知道了她説的是真的。麻辣燙真的是吃了一次就會想吃第二次,第三次。中國好像也是這樣的,來過一次就想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想要一直住在這裡。中國用它獨有的魅力,讓我無法自拔。我喜歡麻辣燙,更喜歡有麻辣燙的中國。在中國,我發現了生命的無數種可能。任何人只要努力生活,都能活出屬於他的一片天地。
(學校我愛吃的麻辣燙)
無知者無畏,初來乍到的我當初只會兩句中文,一句“老師”,一句“謝謝”,靠著這兩句話,我度過了最初的艱難學習漢語的歲月。現在雖然我的中文水準比當初高了很多,但是我説的最多的話依舊是這兩句。中國有很多的“老師”教會我很多東西,這些“老師”包含真正教我知識的老師,也有平時給我講作業的同學們,還有關心我的學校的職工叔叔阿姨們。我想跟他們説聲謝謝,謝謝他們曾經溫暖照亮我曾經孤獨的留學時光。時光荏苒,轉眼間四年已經過去了。我想讓時間過的慢一點,讓我可以更多地去感受中國文化,去回報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們。
(在南韓戴口罩的我)
希望疫情可以快點結束,讓我早日見到這些可愛的人們。(作者:崔教星 金智訚 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