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別讓家長群變“壓力群”

來源: 央視 | 作者: | 時間: 2020-11-02 | 責編: 徐虹

(原標題:《“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別讓家長群變“壓力群”》)

近日,江蘇一家長在自己發佈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從視頻內容來看,這位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視頻結尾處,這位家長問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後還要昧著良心説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

江西一所學校三年級的家長群中,老師甚至直接點名批評了幾名沒給孩子批改作業的家長。

家長群裏出現的問題,引發不少家長共鳴。不敢遮罩、生怕錯過什麼重要的消息,可又會經常收到一大堆沒用的消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本應是家校溝通的橋梁,無形間成為“壓力群”。

  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

今年國慶前夕,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長會突然情緒崩潰

因為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消息,在被老師點名提醒後,突然失控。他邊哭邊解釋,自己加班、開會又要盯著孩子,怎麼看得過來……

對於這位爸爸的情緒失控,家長紛紛表示:特別理解

“本來上班的壓力就很大,手機上還得看看老師又發了什麼通知。晚一點回復,就會被老師點名,每天下了班還要看著孩子做作業。有時候顧不過來,就被説成不關心小孩,是挺委屈的。”

10月13日,浙江還有一所學校,為了迎接檢查進行大掃除,要求家長自願參加打掃。

一位家長因沒看到群通知,沒有參加打掃,被老師要求面談,並被指責不尊重集體和老師。

  這並不是個案。

不少家長反映,自己不光要打掃教室還要去學校食堂幫忙打飯。

  家長群是如何“變味”的?

原本,家長群是為了方便老師和家長間的溝通,但之後卻演變為“誇誇群”

家長們為了替孩子在老師面前博得好印象,開啟稱讚、感恩模式。群組內甚至會出現“爭寵”、炫富、爭吵、辱罵等行為……

由此,家長群也開始慢慢變了味。

  老師的壓力同樣不小

不光家長抱怨,老師同樣對家長群有諸多不滿。

有老師甚至感慨:自從進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長會!

北京一所中學的劉老師稱,在班級家長群中,發一條學校通知,家長就“轟炸式”回復。

劉老師一方面感謝家長對自己工作的支援,但另一方面也很苦惱,“這樣回復,容易讓後來的家長看不到重要資訊。”

因手機總有點不完的未讀資訊,劉老師感覺自己對手機産生了“恐懼”。

南昌市一所幼兒園的陳老師,每天花費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著孩子們拍攝短視頻。

“從孩子進園到放學,從教室裏到教室外,我幾乎是跟蹤拍攝,一天要在家長群發至少10個短視頻,讓家長們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兒園裏的情況。”

  如何還原家長群“本來模樣”

為了避免家長與老師的雙重苦惱。不少地方學校都開始“自立規矩”

如,班主任在群裏規定,群內只發學校公告和班級通知,絕不就個別學生情況在群裏做任何討論。

大連一幼兒園更為明確,直接在家長群中設立9條規定,其中明確了老師和家庭溝通的時間,並特別説明,切忌在群中發送奉承拍馬的內容。

明確禁止家長批改作業

10月26日,太原教育局還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共有20條重點舉措,從規範中小學生作業管理、推進課後託管服務、促進教師回歸教書育人主業、推進教育管理機制改革等工作上全面發力。

20條舉措中,規範中小學生作業管理的就有8條。其中就明確指出,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打掃教室衛生、點讚轉發各類資訊等。

實際上,家長群本身只是服務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方式之一,但這並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校方也在探索,如統一用企業微信把通知發到家長微信上,避免接收資訊端口太多等問題。

但不管怎樣,家長和學校雙方還是應該互相理解,畢竟,教育永遠離不開兩者的緊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