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北京:超99%小學生和初中生家門口上好學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 時間: 2020-10-27 | 責編: 曾瑞鑫

原標題:北京:超99%小學生和初中生家門口上好學

霍營地鐵站往東,一條在地圖上還沒有正式命名的小路兩側,一邊是綠色的圍擋,裏面挖掘機、吊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另一邊是上個月剛投入使用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昌平學校,校園裏書聲瑯瑯。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昌平學校的一年級新生正在上課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昌平學校的一年級新生正在上課

這所公立校由人大附中與昌平區教委合作建設,是一所涵蓋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目前啟用的是小學部,除了新入學的5個一年級班,之前在外借址辦學的4個二年級班也搬回來了,還有初一年級的2個班暫時在這裡上課。每天上下班,該校初一年級組長劉璐都會望一望對面的工地,建成後那裏將成為學校的中學部。她常笑著跟人介紹:“我們會有體育館、游泳館,還會有一個標準的400米跑道,一切都會和夢裏的一樣。”

“夢”,是在人大附中昌平學校採訪時聽到最多的一個詞。二年級學生家長何鵬細數他心中“好學校”的標準:“老師不告狀;孩子學會了見人主動打招呼,還會提醒我關注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第一次開家長會,老師説‘好習慣的養成,比成績更重要’。這些學校都做到了,跟我夢想的一樣。”

走進校園,處處透著溫情。綠油油的草坪上,學生和老師三五成群地做著遊戲。教學樓裏,一層通往二層的樓梯扶手被設計成小書架,圓形棉墊兒整齊地摞在一旁,學生可以自由享受閱讀樂趣。辦公室裏,年輕老師王爽正在備課,手邊的參考資料是人大附中資深老師“壓箱底”的經驗——“寫字時,身正肩平腳放地”“教孩子識字寫字,更要關注他們握筆姿勢”。

點滴間,優質教育資源精準“灌溉”,助力教育薄弱地區快速升級。

“以前家門口可沒有這麼好的學校。每年七八月份總有鄰居拖家帶口地往城裏搬,都是為了孩子上學。”謝冰的兩個孩子都在人大附中昌平學校就讀,大兒子上初一,小兒子上小學二年級。她心裏有本賬,大兒子原來在西城區上小學,擁有一個人人艷羨的好學位。“但是小學六年,孩子每天早上6點準點出門,否則就會遲到;下課後不能參加課外活動,否則遇到晚高峰,到家就晚上8點多了。整個過程,我們也焦慮過,在取捨間不停徘徊。”

“聽説新學校落地回天地區,又有人大附中護航,我們下定了決心——家門口上學。”謝冰説,“現在就是夢想照進現實。孩子步行十多分鐘到學校,放學後終於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成績也挺好。”

和她一樣,最近5年,越來越多的回天家長敢做“夢”了,因為一個又一個“教育夢”正在他們眼前實現。

11所海澱區和西城區的優質學校組團結對回天地區中小學。中關村第二小學與昌平區天通苑小學就是其中一對。中關村二小校長楊剛説,幫就要真幫,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天小最需要什麼。經過調研和溝通,我們發現,天小教師隊伍很年輕,急需提升教師基本功,所以達成了以“教師專業成長與自我提升”為核心的三年合作方案。

西城區與昌平回龍觀地區的學校(幼兒園)開展合作辦學,將其納入“第十二學區”。西城區的執行校長、骨幹教師等優質師資送到府,該區戶籍適齡兒童都可優先免試就近入學。

天通苑南街道中心幼兒園等13所普惠幼兒園移交使用,保教費由原來的每月最高6800元,降到了每月不超過750元;清華附小成志幼兒園開園了;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天通苑校區(北校區)投入使用……“回天三年行動計劃”涉及教育項目32個,總投資約23.1億元,建成後將增加學位1.9萬個。到今年底,該計劃涉及的17個教育項目將完工,累計增加學位6780個。

還有更多美好的夢想在未來等待。人大附中昌平學校校長秦金森經常去學校二期工程的工地看一看。他説:“這將是一所擁有36個班的完全中學,提供近1500個學位。”

更令人驚喜的是,“回天教育升級模式”正在本市很多地方推廣。市教委説,“十三五”期間,本市不斷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政府統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礎教育城鄉間、區域間、校際間的發展差距不斷縮小,全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態勢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全市集團化辦學覆蓋學校1400多所,達到全市學校的70%以上。全市有各類教育集團199個,學區131個,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學校納入學區制管理。

5年間,一張教育新地圖就這樣一點點鋪陳展開。今年,本市小學、初中就近入學比例雙超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