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家庭教育 >

冠軍媽媽鄧亞萍的親子觀:讓孩子在電競中建立正確的輸贏觀

來源: 北青網 | 作者: | 時間: 2020-10-20 | 責編: 徐虹

近日,鄧亞萍與騰訊成長守護平臺共同發起“家庭溝通計劃”,期望為家長和孩子搭建一個溝通的橋梁,幫助孩子理解家長,讓家長聽得見孩子的心聲。在接受成長守護平臺的採訪中,鄧亞萍分享了自己作為一個“冠軍媽媽”的教育觀、如何看待“遊戲、電競”這類Z世代年輕人的共同愛好、如何通過遊戲與孩子建立高品質的親子關係。

昔日乒壇冠軍王者,今日Z世代的開明母親

作為世界乒乓球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選手,鄧亞萍5歲起就隨父親開始學習打乒乓球,雖然個子矮,但她憑藉永不服輸的勁頭和超強的意志力,書寫了一代乒壇傳奇。在14年的運動生涯中,鄧亞萍共獲得18個世界冠軍,其中包括4枚奧運會金牌,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在乒壇排名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也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如今,這位乒壇冠軍王者在退役22年之後,已成為一位14歲“00後”Z世代男孩的媽媽。如同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鄧亞萍也面臨著日常生活的各種挑戰,遇到過家長們最普遍的困難和煩惱,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對孩子的教育和親子溝通問題。

在面對當下諸多家長感到焦慮的“孩子愛玩遊戲”這個問題時,鄧亞萍的態度卻是開明和從容的。尊重孩子的天性、理解孩子的動機,同時適時引導孩子的行為,這是鄧亞萍育兒親子的核心理念。“遊戲是人類的天性,更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屬於他們這一代的交流語言。如果不讓孩子玩遊戲,他們會失去和小夥伴們的共同語言,與他們的社會脫節,這個結果反而更糟糕”,鄧亞萍這樣説道。“當然,遊戲該玩就玩,但作為家長,進行適時的程度把控也是絕對有必要的”。

當發現兒子身邊的許多小夥伴都專程來找他一起打遊戲時,鄧亞萍的第一反應並不是阻止抗拒,反而是好奇為什麼兒子在這方面能夠如此受歡迎。經過真誠溝通,鄧亞萍發現了兒子在遊戲方面展現的興趣和天賦,她便立即開始跟兒子虛心學習如何玩遊戲,身體力行地去嘗試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分享孩子的樂趣和成就感。與此同時,鄧亞萍還去電競俱樂部進行了實地考察,通過主動學習獲取各方資訊,及時與兒子分享所觀所感,確保自己作為家長給予孩子必要的方向引導。

尊重、信任、支援,通過遊戲教會孩子自律和拼搏

鄧亞萍在追逐乒乓球夢想的道路上並不是順風順水,由於身高太矮,不符合乒乓球傳統選材標準,鄧亞萍曾被乒乓球省隊無情拒絕。身高矮,那就用步速來彌補,鄧亞萍在腿上綁上沙袋、身上穿著沙衣負重30斤訓練,全年無休,風雨無阻。以“死磕到底、一定要贏”的精神,鄧亞萍頑強拼搏,最終一步步開啟冠軍傳奇。

而這樣一位高度自律、永不言敗的媽媽,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卻展現出獨特的從容和智慧。一方面,鄧亞萍並沒有執著于打造“同款孩子”,而是通過充分的信任和支援,尊重孩子的節奏,讓孩子體會純粹的樂趣,享受應有的童年。尤其在玩遊戲這件事上,鄧亞萍給予孩子更多的是信任,在制定好規則、設定好前提條件以後,敢於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家長只在必要的時候加以引導,同時,家長自身也要做好榜樣,先管理好自己,才能真正管好孩子,讓孩子信服。鄧亞萍説道,“如果我們大人都管不住自己,憑什麼管孩子呢?”當父母樹立真正的榜樣之後,父母與孩子之間平等、尊重的溝通,自然水到渠成。

另一方面,鄧亞萍也努力在相對寬鬆的氛圍中,引導孩子在遊戲中建立起正確的輸贏觀,學會拼搏。傳統體育乒乓球和遊戲、電子競技的項目雖然形式不同,但擁有著相同的競技內核,在賽場上選手必須奮勇拼搏,去展示自己的天賦和個性,去盡全力追求勝利。同時,要學會積極地面對失敗,讓孩子能夠接受失敗帶來的打擊和崩潰,並能從中有所反思和進步。

有意思的是,疫情期間鄧亞萍加大了孩子乒乓球的訓練量,同時與孩子約定每天可以玩1個半小時《王者榮耀》,而孩子也告訴鄧亞萍,打乒乓球可以提高反應和手指的靈敏性,這些可以運用在電競上。鄧亞萍發現在與孩子交流電競的過程中,原來“打電競也能促進親子關係。”

發起家庭溝通計劃,成就高品質親子溝通,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尊重孩子的天性、理解孩子的動機,同時適時引導孩子的行為,在這樣的育兒親子理念下,通過對親子溝通的重視和付出,鄧亞萍為兒子提供了最強的安全感,也收穫了兒子的無條件信任。通過積極、開放、包容地看待遊戲問題,鄧亞萍不僅找到了能與孩子共做共用的樂事,以此走進青春期少年的世界,實現高品質的親子陪伴,同時也以此有效地培養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輸贏觀。

這一次,鄧亞萍攜手成長守護平臺,發起家庭溝通計劃。雙方希望通過家庭溝通計劃,幫助更多的家長成就高品質的親子溝通,守護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據悉,成長守護平臺是一款由騰訊開發的平臺,用來協助家長對未成年子女的遊戲帳號進行良性、健康的監護。

在成長守護平臺上,家長可以綁定孩子遊戲賬號,對孩子遊戲時間和消費進行查詢、設置提醒,也能彼此共用遊戲時長等資訊,與孩子建立平等夥伴關係,互相了解、激勵,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遊戲觀和上網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