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教育部等部門聯合發文:到2035年要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強國

來源: 央廣網 | 作者: 李欣 | 時間: 2020-09-22 | 責編: 曾瑞鑫

央廣網北京9月22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教育部等部門22日聯合發佈《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35年,要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強國。

今年,我國在學研究生將達到300萬人,成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但要如何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如何發力才能從研究生大國走向強國?

“十三五”期間,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從2016年的約80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萬人左右,招生增量主要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傾斜,向積體電路、人工智慧、公共衛生等服務國家戰略、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相關學科傾斜。

但研究生大國並不等於研究生強國,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介紹,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比如,有的學校片面追求規模擴張,高品質、個性化培養不足。“導師規模不斷擴大,總體素質有保障,但一些導師責任沒有壓實、指導能力不夠,師德師風建設仍需加強;研究生培養機制還不完善,對重點學科、基礎學科保障還不到位;一些單位內部品質管控不到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學位‘注水’現象。”

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在管理上更要高標準、嚴要求,把提升品質作為核心,把工作重心真正回歸到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上來。洪大用介紹,《意見》提出要嚴把入口關,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精準選拔人才。“嚴把過程關,嚴把出口關,合理制定與學位授予相關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強學風建設,敢於讓不合格的學生畢不了業,倒逼學生潛心治學。用好學位授權點評估、學位論文抽檢等手段,加強對研究生教育品質監督檢測。將學位論文作假行為作為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他説。

在學科專業調整和人才培養體系方面,《意見》提出,要建立基礎學科、應用學科、交叉學科分類發展和動態調整新機制,實施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計劃。洪大用介紹,為了確保《意見》取得實效,將重點推進“十大專項行動”,其中,將著眼于夯實基礎,培育核心競爭力的相關行動。“支援一批事關原始創新支撐的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基礎學科,以及具有極高保護傳承價值的‘絕學’、冷門學科,深化科研組織和評價體系改革,健全投入和激勵機制,為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夯實長遠基礎。”洪大用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