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教育資訊化 >

“資訊化2.0”時代來臨,資訊化校園你知多少?

來源: 大眾網 | 作者: 田雲潔 | 時間: 2020-09-15 | 責編: 徐虹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通知,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其中,“三全”指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兩高”指資訊化應用水準和師生資訊素養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教育資訊化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

而隨著《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的發佈,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推進資訊化校園的建設,不難看出,資訊化校園與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技術息息相關,為新時代校園建設作出重大貢獻。那麼資訊化校園的建設應該如何落地呢?

降低資金投入,社會化運營共建基礎層應用

基礎層為整個“資訊化校園”系統能正常運作,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基礎層指校園網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有線網、無線網的高效運作。

而現如今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校園網各種設備的折舊率高,更新速度快;校園網日常維護和管理經費不足;出口頻寬不足;高校資訊中心人手有限。

加入社會化運營後,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將會一一得到解決。以新路服務的部分高校為例,在新路網路介入升級之前,高峰時段的校園網不能滿足多數人的需求,經常會出現掉線、斷網等現象。將校園網的運營工作交給新路後,新路搭建了覆蓋全校的無線網路,師生可以在教學區、辦公區以及宿舍區漫遊、無感知認證上網。與此同時,新路將學校原有的7G出口頻寬升級至20G(移動10G+聯通10G),提速擴容後的校園網將告別高峰時期網路不穩的情況。

社會化運營將會大大降低高校每年在網路建設方面的經費支出,以前,高校往往每年投入數百萬元資金補貼校園網運營。在新路介入後,節省了大量的專線租賃費用,新路網路安排專人工程師入駐高校,減輕高校資訊中心人手不足的現象。

新路網路作為高教領域的網際網路服務商,採用創新的模式,將融合通信、雲服務、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於教育服務領域,幫助高校將運營商的通信能力和校園資訊化整合起來,用專業的服務能力幫助學校優化校園網,節省運營費用,形成“網好、不貴、安全、 省心”的校園網服務,促進高校資訊化快速成熟。

校園萬物聯網,打造全新的資訊化校園

2017年11月2日,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在“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成立啟動會上指出:教育資訊化將不再僅僅是“可做或可不做”“可多做或可少做”的選擇,而是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意義,將與教育所包含的一切空間深度融合,促進産品以及平臺間的互聯互通,實現校園物聯網”。

校園資訊化建設到這一層,感覺已經比較豐富了,能實現校園物聯網+這個概念,但這些都還只是工具!是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的工具,還只能算是一至四階段的建設內容,還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資訊化校園。要給教育的工具裝上智慧的大腦,即平臺層的建設內容:資訊化校園雲平臺。

新路網路不僅僅全媒體呼叫中心、大數據、雲服務等技術幫助學校招收到更好的學生,讓畢業生找到更滿意的工作,還能從師生的點滴生活入手,讓科技為教育賦予新的能量。以西安歐亞學院為例,新路網路不僅僅提升了師生用網體驗,還開展了教育資訊化的深度合作。為歐亞學院建設招生系統、後勤報障系統、教師績效管理系統、教學實踐管理平臺、簽到考勤系統、微校等,助力歐亞實現資訊化教育。

資訊化校園2.0,新路網路在行動

資訊化校園2.0的推出,提出了許多新的思考和轉變。

1:教育資源觀轉變。“過去,我們將知識資源數字化、平面資源立體化,但這還不夠,我們要更強調基於網際網路的大資源觀。這個大資源觀既包括知識,也包括知識之間關係、即知識圖譜;既包括填充學生頭腦的,也包括點燃學生智慧的,教育不是把一杯水注滿,更多是把一團火點燃。”

2:技術素養觀轉變。從技術應用能力轉向資訊素養能力,“我們不僅要利用技術,更要利用資訊素養和資訊技術合作。”

3:教育技術觀轉變。教育技術不能僅停留在學習環境,而要嵌入學習系統中去。

4:發展動力觀轉變。“過去,我們非常強調教育系統的應用,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尚未得到充分體現。”

5:教育治理水準轉變。過去的教育治理是補救型的,先出現問題、後治理問題,沒有強調教育治理現代化。

6:思維類型觀轉變。“當今教育面臨的問題之一是思維方式還停留在工業時代,我們的思維類型急需從工具型思維轉向人工智慧思維。”

資訊化校園的建設已經成為教育資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教育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有力的主導了當前高校教育資訊化建設與發展的方向。新路網路不僅為資訊化校園建設提供了硬核技術支援,更重要是補齊了軟體能力,讓資訊化校園的網路管理方案可用、可行、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