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愛培優CEO張金榮:強基計劃是頂尖高校選拔創新人才的新途徑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0-08-21 | 責編: 李穎

2020年,是國務院“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進程中的重要一年。在新高考“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大背景下,新課標、強基計劃、核心素養、綜合素質評價等改革同步推進中,與之相關的升學、規劃等行業,也亟待轉型、變革與創新。

在此背景下,第六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活動日前開幕。活動期間,由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和中國網教育頻道主辦、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三十人論壇承辦、愛培優協辦的“2020年新高考升學規劃高峰論壇暨中國網教育升學規劃三十人論壇啟動儀式”,于8月20日在北京同步舉行。

本次論壇聚焦于新時代背景下高考改革帶來的挑戰與機遇。論壇上,愛培優創始人、CEO張金榮,以《強基計劃重構多元升學格局》做主題演講。張金榮表示,強基計劃已經成為頂尖高校選拔創新人才的最重要途徑之一。他針對強基計劃的幾個認知誤區進行了釋疑,同時呼籲教育同仁做好強基計劃政策普及工作,助推強基計劃更好地落地,為國家的基礎科研人才培養做一些貢獻。

以下內容,根據張金榮演講整理而來,略有刪減,相關內容已經過其本人確認。

image.png

(愛培優創始人、CEO 張金榮)

頂尖名校傾向於通過自主選拔方式來選撥人才

 我們對今年的高考分數做了一些統計。可以看到,高考分數發生了極大的通貨膨脹, 700分以上的人數大幅增加。我參加高考那一年山東省高考分第一名707分,現在在很多省份700分連清北分數線都到不了。這説明高考選拔區分度是在變差的,700分考生這麼多的情況下,北大清華怎麼選拔學生?光靠高考成績是不夠的。

高考分數的通貨膨脹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新高考(選考科目)實行賦分制。每個學科前1%都是滿分,怎麼區分呢?因此,北大清華一定要通過校考(面試、筆試)做二次選拔。第二是新課改減負,去掉了一些原來比較難的教材內容。

今年年初,高校自主選撥政策發生了一個劇烈的變化,自主招生不再進行,代之以強基計劃。除了強基計劃之外還有其他的招生錄取方式,我們統計過,進入北大的方式有16種之多,比如,綜合評價、專項計劃、強基計劃、保送生、高水準藝術團、高水準運動隊,等等。

綜合評價目前在山東、浙江、江蘇等省試點。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專項計劃。專項計劃分三類:國家專項、地方專項、高校專項。大家經常説的專項計劃是高校專項,它的錄取方式跟之前的自主招生方式很像。與普通報考相比,專項計劃的競爭範圍極大地縮小了,只要在貧困地區的學生裏面勝出就可以了。當然它的選拔難度也是不低的,比如説之前北大的築夢計劃跟自招考同一個卷子。

強基計劃常見的七大誤區

強基計劃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但目前地方的教育系統對於強基計劃認識是極其有問題的,會影響強基計劃的發展。

誤區一:強基計劃是過渡性政策,很快又會調整

一些教育局長、中學校長猶豫到底強基計劃要不要做,要怎麼做,擔心萬一過兩年又變了。我的觀點是不會變。它其實是一個教育領域的基本國策。教育部高教司吳岩司長的公開講話裏就明顯體現了這一點。強基計劃對應著“拔尖計劃2.0”,它不僅是錄取方式的變化,還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培養計劃。因此,從中學到教育局再到整個教育系統都要足夠重視強基計劃。

誤區二:強基計劃不能轉專業,限制了未來學生的發展

大家可以把強基計劃理解為重點高校裏面的重點班。強基計劃的重點是增強基礎學科的建設,對於基礎學科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來講,強基計劃是一個特別適合的。因為強基計劃是本碩博貫通化培養,包括加強學生科研培養,支援學生的出國需求,優先給予獎學金,等等,有很多的傾斜政策。它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生,但是對適合的學生來説,是有利於學生的個體發展的。

誤區三:強基計劃招生專業都是冷門專業

從政策上來講,強基計劃的專業首先包括傳統的文理基礎類專業,數理化生,哲學、歷史、古文,聽起來很冷門,但實際上不一定。比如,我當初是學物理的,我不覺得物理是冷門的,將來可以去搞金融、AI、網際網路、大數據都可以。

其次,強基計劃的專業還包括高端晶片與軟體、新材料、先進製造、智慧科技、國家安全等重點領域,這些都是新工科和緊缺的行業。強基計劃是基本國策,是為國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怎麼可能就不了業?

誤區四:強基計劃是屬於頂尖中學和競賽生的升學通道

自主招生時代,競賽強省搶佔了大量的自主招生名額,但強基計劃徹底改變了這個局面。

強基計劃時代,有競賽經歷的學生佔一定優勢,但不具備絕對的優勢。因為,強基計劃主要的入圍依據是高考成績。教育部規定強基計劃是按照1:3-1:5來入圍,而清北都是1:5的入圍比例。

以北大在江蘇招生為例,去年全省排名55名才能被投檔,而今年考到全省729名就可以入圍強基計劃,得到一次被選拔的機會。這個變化應該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當然,參加強基計劃的學生也需要額外學習一些課程,但是比競賽還是輕鬆多了。

誤區五:校測分數權重太低了,只要搞好高考就行了

這個觀點也是不對,因為高考本來就拉不開分差的。校考難度一定是高於高考的,尤其是這些頂級名校。這意味著,折合成百分制後,如果你能在校考裏面比別人多考2分,就相當於高考比別人多考了16.6分。

誤區六:校考沒有考試範圍,沒法提前準備

這個需要教研的積累,各個大學自主選撥校考的命題風格、難度還是比較穩定,有章可循的。只要是考試,都是可以準備的。

誤區七:強基計劃投放名額少,機會不大

這是最大的誤區。不可否認,很多雙一流的高校投放名額不多,但是北大清華投放的名額是很多的。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數據證明,今年清北的強基計劃名額與去年的自主招生+博雅領軍名額是大體相當的。去年清北博雅領軍錄取了1110人,自主招生735人,加起來1800多人。今年這兩所學校的強基計劃總名額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同時,強基計劃是在所有的批次之前錄取,如果強基計劃沒被錄取,不影響後面批次的錄取。因此,強基計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大家一定要重視。

最後,我們大家要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共識,成功等於努力加規劃,兩者缺一不可。對於一個個體來講是這樣,對於一個學校和區域的教育系統來講也是這樣,既要努力也要做好規劃。用好強基計劃和專項計劃這些政策,高中就有可能實現新的突破。希望我們一起努力,去做一些政策普及的工作,助推強基計劃政策落地,為國家的基礎科研人才培養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