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學校管理,從系統設計開始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0-08-10 | 責編: 李穎

學校管理是學校發展的基石,有效的管理到高效的管理過程就是推進學校有品質發展的過程,拋開學校的管理談學校的發展是一種空談,是水中月,鏡中花。學校管理不僅僅是管人管物管環境,更是對人的影響力。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説,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思想去引領周邊的人,用實踐行為改變思想觀念,形成合作式管理,讓每個人都為學校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和智慧,每個人的存在都能為學校發展做出一份努力,學校的每一步發展就是集大家的智慧之果。

共同價值觀是管理的基石

學校管理機制應建立在共同價值觀基礎之上,學校發展過程中才能夠凝聚人心,明確發展方向,統一思想認識,在共同文化場域中能夠統一廣大教師的行為表現。滿洲裏市第六學校從歷史文化中汲取優秀文化基因,尋找學校發展的內驅力,重塑學校文化和教育行為價值觀,形成了“幫助學生和教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共同願景,共同願景體現了“清晰、持久、獨特、服務精神”的四大特徵,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幫助@未知”學校行為文化核心價值。“@幫助”主要指“利他性幫助”,是理解他人行為意圖,不求物質回報的行為表現。幫助學生發現自我、喚醒自我;幫助學生認識世界,學會選擇;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明確目標。“@未知”,體現著人類最大的智慧,特別是進入5G時代人類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新冠疫情的到來就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詮釋。面對未知,有兩點特別重要,是每一個人應該為之努力的方向:一是擁有自己支配的時間。二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喜歡自己做的事情。

余秋雨先生説:“幫助,是人際關係的良性啟動,包括被幫助。”學校健康的關係鏈就是從生生互幫互助,師生互幫互助,家校互幫互助中建立起來的。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帶來的一個問題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淡漠,與人的聯繫更多的是從利益的角度出發,利己是處理事務的一個關鍵準則,這也影響到了學校的各種關係的發展。“利他性幫助”是解決學校各類關係危機存在的關鍵因素,減少利己主義對校園生態的衝擊,讓師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體驗到內心的快樂與滿足,在被幫的過程中體驗到人性的光輝。最新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改變是從由外而內的,通過外部環境的改變與設計去影響人的內心感受,從而促進其品格的正向發展。“互幫互助”是指引學生精神價值的重要過程,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

人的發展是管理的尺子

“管理還是培育?”這是北京十一學校提出的評價學校的一把尺子,從人的角度來説,管理是基礎,培育是目的。管理的目的就是培育出優秀的人才,合格的公民,一切管理行為都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發展。滿洲裏市第六學校提出了“改變師生的生活方式,豐富師生的精神家園”的辦學使命,以“閱讀 運動 藝術”的生活改變學生的生活方式,以“互幫互助”的精神創建校園生態,培養具有“立志 勤學 改過 責善”的“完整的人”的戰略目標,把“@幫助@未知”作為學校文化核心價值引領,用學校的生活方式影響學生的家庭生活方式,用學校的精神家園引領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學生的一生健康幸福做準備”。

如何喚醒學生內心的善,引導學生走向至善之路,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方向。滿洲裏市第六學校把“務實 創新 尚美 至善”作為校風,把人生的最高境界放在了“至善”。學風中提出“責善”,倡導的是朋友之道,對朋友的缺點能以合適的方式告誡對方,並以此為誡完善自我,與朋友共同走向“至善”。我一直堅信,“閱讀 運動 藝術”的活動是引導師生改變生活方式、豐富精神家園的必由之路。

蒲公英大學對教師的閱讀有這樣一段話,“多讀書,並且因時因地把書中的‘經驗’,改造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教育教學方法論中,使之更加系統、全面、完整。”在學校裏,首先是有計劃推進教師的閱讀,然後才能促進學生的閱讀。滿洲裏市第六學校一直重視教師閱讀的推進,組織全體教師閱讀了《理解為先模式——單元教學設計指南(一)》對單元教學設計進行了整體的研究與設計,先後依據教師們的教學設計實踐整理了《UbD單元教學設計模板2.0》和《UbD單元教學設計之課時計劃》模板。伏麗達老師在滿洲裏市數學教學設計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數學學科部在滿洲裏市數學線上教研展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閱讀了《認知天性》引發老師們對學生認知規律的思考和實踐,日常教學中更加科學施教,遵循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嘗試探索學生的經驗起點就是教學的起點。成立了“成長合夥人”團隊,以學校的骨幹教師和剛入職的教師為主,學科之間結隊子,形成學習型團隊,閱讀了《初職教師20個怎麼辦》《學習的升級》使年青教師儘快成長,實際工作中能夠承擔起責任,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骨幹教師指導青年教師成長,也促使他們“換種思維方式”,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實踐活動。教師的帶動影響下,各年級學生也都參與到閱讀活動之中,每年的圖書義賣活動是學生們最高興的日子,把自己讀過的書推薦給大家,分享閱讀帶來的快樂。

校長對學校課程的發展無疑是深遠的,特別是對體育、藝術課程的發展更是如此,應該有正確的體育、藝術課程觀。體育、藝術課程不僅僅是掌握技法和提升審美能力的問題,更是“指向推動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對真善美的追求;促進學生的國際理解、多元文化包容、全球勝任力”。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科技生産力的發展,體育、藝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深入,將會超越其他一切學校課程的影響力。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熟練掌握運動技巧,並經常性的參與訓練活動,對打通兒童的神經通絡是極有幫助的,對今後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滿洲裏市第六學校一直堅持一天兩次的跑操,確保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學生的體質有了明顯的改善。新冠疫情其間,結合教育部的運動要求,八九年級學生依據每個人的能力個性化地開展跑操,學生的跑步熱情得到了空前的激發,所有的學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進行跑步,自願組隊,體驗著跑步帶來的身心快樂。一至七年級開展跳繩運動,從一開始許多學生不會跳,到現在所有學生都能超越自己,每分鐘跳一百個的學生數量每天都在增加,個別學生每分鐘達到200個,十分鐘跳繩時間裏達到500個的大有人在,個別學生能達到800——1000個,其運動量相當於半個小時的跑步。古希臘奧林匹亞阿爾菲斯河岸的岩壁上刻著三句格言,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跑步不僅關係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更是影響著學生的智力發展,學校要重視體育課程,立足於本校開展好體育運動,這是利國利民的百年大計。

1919年12月1日,蔡元培先生在《晨報副刊》上呼籲國人:“要用美育提起一種超越利害的興趣,融合一種劃分人我的偏見,保持一種永久平和的心境。”百年前蔡元培先生的話對於今天的校園生活依然鏗鏘有力,令人深思。滿洲裏市第六學校在藝術課程上除了完成國家規定內容之外,也積極開拓新的課程內容,開設了戲曲、舞蹈、彩陶、葫蘆絲、書法、水墨畫、科幻畫等,許多課程都是深受學生們的喜愛,豐富了學生的藝術生活,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因家庭貧困沒能早期接受藝術教育的遺憾。學校藝術課程拓寬了學生的藝術境界,指引學生走向更加有意義的人生之路,不少學生由此走上了藝術設計行業,成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舞臺。

項目發展是管理的抓手

項目管理是一所學校辦學水準的重要體現,是提升幹部隊伍素養的主渠道,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忽視項目管理的領導容易坐而論道,甚至熱衷於表面文章,一時熱鬧,製造出虛假的繁榮,缺少對學校長遠的規劃與管理。謀一時,不謀一世的校長是不稱職的,對學校的長遠發展危害性不小,只有依託于項目發展,學校的發展才能真正走上內涵式發展之路。學校項目有長遠考慮的,也有針對現階段問題而設計的,長期項目也好,短期項目也好,都要符合學校長遠發展利益。做項目切忌只為迎合時代潮流而與學校發展關係不密切的,或者不能為學校的長遠發展産生積極影響的,對於別的學校來説是好的項目,但對於自己的學校就不一定是好的項目。項目選擇一定要與學校的發展密切聯繫起來,否則就是花架子,對於學校緊張的資源來説,都是一種極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費,更是時間上的浪費。

2017年我因工作需要到滿洲裏市第六學校做校長,先後制定了兩個三年發展規劃,經歷了兩次組織環節幹部和骨幹力量設計制定學校三年重點發展項目,培養了幹部隊伍,規範學校的發展之路,從整體上提升了學校的管理水準和治理能力,對許多遇到困難的學生和家庭給予了幫助,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兩個三年發展規劃中的重點發展項目有其內在的聯繫,第一個三年發展規劃制定了九個重點發展項目,第二個三年發展規劃制定了十個重點發展項目,從項目的選擇上體現了繼承、深化、細化的特點。李希貴校長説:“能夠用結構去調整的,就不用制度;能夠用制度去解決的,就不用開會。”,“學校管理”項目體現了繼承關係,主要圍繞著組織機構設計、幹部培養使用制度建設推進,第二次項目設計中重新整合了組織機構,成立了學生發展中心和課程發展中心,著重管理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發展。“師德建設”到了第二次項目設計上改為“師生關係”,項目更有針對性,通過改善師生關係來提升學校的師德建設能力。“課程發展”項目經過三年實施與總結,在第二次項目設計中延伸出“UbD單元教學設計”“工具開發與應用”項目,更具有了深度和專業性,對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品質發展”到了第二次項目設計中細化為三個項目,即“教學品質”“作業設計”“閱讀與寫作”項目,提升品質的方向更加明確了,更能細緻評估和診斷品質的過程與結果。把第一次“運動發展”“藝術發展”兩個項目整合為“運動與審美”,對學科整合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標。依據學生道德品質發展需要,第二次項目設計中增設了“媽媽成長學校”“學生成長學分制”項目,希望通過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學校的教育形成合力,對學生的品格發展做到更細緻,更具體,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備優秀的人格,為今後的人生發展奠定基礎。

    管理大師約瑟夫·熊彼特在彌留之際,對前來探望的彼德·德魯克説了這樣一番話:“我現在到了這樣的年齡,知道僅僅憑藉自己的書和理論而流芳百世是不夠的。除非能改變人們的生活,否則就沒有任何重大意義。”辦學的最終目標就在於通過學校的教育,能不能改變學生的未來生活,讓生活變得越來越有意義,這才是一所學校是否成功的根本所在。“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滿洲裏市第六學校在實現“改變師生的生活方式,豐富師生的精神家園”的辦學使命的路上,每一個六校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家園”,實現自己的有意義的人生價值。

(作者: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滿洲裏市第六學校校長  洪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