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抗疫之年填報高考志願 “從醫熱”有抬頭跡象

來源: 解放日報 | 作者: | 時間: 2020-08-05 | 責編: 徐虹

滬上醫學類專業分數線逐年走高,名校“強基計劃”和11校綜評批次今晚開始錄取

抗疫之年填報高考志願,是否出現了“從醫熱”

8月初,申城約5萬高考生陸續在志願填報系統上完成志願填報並簽字確認。按照上海高招日程安排,最早一批“準大學生”將是今晚被名校“強基計劃”和11校綜評批次錄取的考生,其中不乏醫科院校。

今年,部分優秀學子因敬佩“抗疫英雄”,在填報志願時選擇醫學。復旦附中一位女生高考成績為590分,選擇了預防醫學。問及原因,她直言:“親眼見到醫務工作者奮戰在一線,感受了醫學的偉大,而預防醫學作為未雨綢繆的學科,應該受到更多關注。”

事實上,滬上醫學類專業的分數線逐年走高,“從醫熱”有抬頭跡象。那麼,“過來人”歡迎什麼樣的新醫護加盟,當下又緊缺什麼樣的醫務人才?

醫學院分數線遠超一本線

隨著國家投入力度持續增大,社會風氣持續向好,報讀醫學院的考生有增無減

今年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以“無條件通過”的成績,獲得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醫學教育認證機構認定,標誌著我國醫學教育標準和認證體系實現國際實質等效,醫學教育認證品質得到國際認可。臨床醫學全國排名A+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作為唯一代表中國大陸的醫學院接受了WFME高級顧問全過程觀察。

以最近3年上海交大醫學院各省市本科錄取線為例,各年份分數線均大大高出當地“一本線”。在上海,2017年被視為自主招生劃線參考的“一本線”為501分,上海交大醫學院分數線為566分,高出65分;2018年,前者502分,後者578分,相差76分;2019年,這兩個分數分別是503分和577分,相差74分。再看廣東省,“一本線”與上海交大醫學院分數線的分值差更大:2017年分別為485分和649分,相差164分;2018年為500分和668分,相差168分;2019年為495分和666分,相差171分。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招生負責人高海峰説,隨著國家投入力度持續增大、社會風氣持續向好,報讀醫學院的考生有增無減。從分數線來看,近3年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錄取分數線比上海本地“自招線”分別高出64分、75分、76分,全國各省份錄取分數線也持續上揚。過去幾年,其招錄學生排名約在全省前100-200名左右,競爭力強。

臨床醫學八年制報考熱門

八年制本博連讀可節省3年時間,但對學生自身“耐力”、學業成長很具有挑戰性

從目前報考形勢看,臨床醫學八年制仍最受熱捧。高海峰説,八年制本博連讀,可節省3年時間,同時對學生自身“耐力”、對學業成長確實很具有挑戰性。

長學制是醫學院標桿式的專業方向。上海交大醫學院教務處處長邵莉説,交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本博連讀)屬於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實行八年一貫制連續培養,合格的畢業生將被授予醫學博士專業學位。作為醫學特色班的,還有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法語班)。

根據醫學事業實際需求,不斷調整招生計劃,才能實現供需平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今年招生計劃中,上海地區招生名額增加10個,主要是應對抗疫增加預防醫學、藥學兩個專業的招生,各增加5人。全國範圍內,招生總數則增加20個,增加專業為口腔專業。同時,作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王牌專業”之一,公共衛生專業今年招生人數未變,仍為120人。專家表示,未來招生計劃每年可能微調,但總體人數規模相對穩定,以此確保人才培養品質。

“從醫熱”有利於學科發展

金融等熱門領域入行意願趨向理性時,醫學專業因其人文因素和硬核內涵更受追捧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年度“熱詞”,影響了不少學生的志願選擇。高海峰説,在志願填報諮詢中,很多考生直言,抗疫戰場上的“白衣戰士”成了自己的新偶像。從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到滬上首位“逆行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鐘鳴,英雄們立下“戰功”時,也圈粉一批青年。“社會處於轉型期,當經濟、金融等熱門領域入行意願趨向理性時,醫學專業因其人文因素和硬核內涵更受追捧。”

另一方面,“從醫熱”對學科發展大有裨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説,近年來明顯感受到生源持續向好,尖子生選擇醫學是好事。在高精尖的臨床研究領域,優秀學生通過規範化、高品質培養,將有助於學科取得突破性成果。

當然,醫學院校最歡迎的還是理性擇醫者。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説,不希望有考生因一時興起填報醫學志願。“學醫從醫不浮躁、不功利,是一生一世的事。”

高海峰説:“我們希望有更多學生抱持真正的興趣、為實現人生價值選擇醫學,也願意為人類健康奮鬥。”

選擇醫學專業視野需放寬

不少醫學相關的交叉融合領域恰恰是人才較為稀缺、急需補上短板的“中間地帶”

“從醫熱”何止考生,高校醫學教育今年也出現一波熱潮。二季度,在長寧區婦幼保健院、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等相關領域尖端醫院成為華東師大附屬醫院後,華東師範大學正式設立醫學與健康研究院;不到1個月,上海大學也成立醫工交叉研究院,成為滬上繼復旦、上海交大、同濟、華東師大之後第5家設有“醫字頭”院係的綜合性大學。

不論是新的“醫字頭”院係,還是既有的醫科院校,他們聚焦的專業領域未必都是標準意義上的“臨床醫學”。比如,華東師範大學今年首開的醫學門類新專業,就是聽力與言語康複學專業。據了解,我國現有言語聽覺康復需求的人群超過1.2億,而國內言語康復從業者不足1萬人,該領域尚缺至少14萬名的專業人才。科班培養的這批康復治療師,不僅可以進入醫療衛生系統,同樣能服務於特殊教育學校或特教指導中心等。

又如多校組建而成的上海健康醫學院,今年在江蘇、河南、廣西、青海、新疆本科招生批次均為一本。在其15個本科招生專業中,有些獨家專業為醫療機構的需求“補白”。在校內超過1萬平方米的影像大樓內,裝有CT、磁共振、DR、PET/CT、DSA、彩色B超及直線加速器等大型高檔影像及治療設備百餘臺。醫學影像學院院長何培忠透露,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上海市唯一以臨床影像技師為主要培養目標的本科專業。與此“醫技”崗位相關的還有國內首創的臨床工程技術專業。目前,該專業70多名畢業生通過日本臨床工程師國家考試,已在日本各大醫院的臨床工程一線任職。

對學子而言,選擇醫學專業不意味著將來就是做醫生或護士,視野還需放寬。不少醫學相關的交叉融合領域恰恰是人才較為稀缺、急需補上短板的“中間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