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萬元志願填報市場火爆 “保錄取”或是機構宣傳噱頭

來源: 新京報 | 作者: 馮琪 | 時間: 2020-08-03 | 責編: 徐虹

常言“三分考七分報”,隨著高考分數線出爐,在複雜的填報規則、較高的技巧性面前,越來越多考生及家長選擇求助於專業機構的付費指導,志願填報服務機構遍地開花。

截至7月31日,全國大部分省市的2020年高考志願填報已落下帷幕。記者走訪發現,不少機構稱具有資歷深厚的專家團隊,能為考生提供職業測評、分數定位、院校及專業分析、填報方案、錄取跟蹤等“一條龍”服務。同時,價格也不菲,報價通常在大幾千、近萬元,對於剛剛實施新高考改革的北京、天津等地區則更高,有機構報價高達數萬元,更有機構承諾“保錄取”,承諾如考生發生滑檔可全額退費。

保錄取是專業服務還是“交智商稅”?有專家稱,這更多是商家宣傳的噱頭,機構通過給學生填報低於成績等級的學校就可以做到保錄取,“但事實上選擇專業更重要的是,應將考生個人興趣與就業形勢、結合高考分數,進行綜合規劃和指導,而不是僅僅追求不滑檔,否則沒有意義。”

新高考改革改變填報規則 付費報志願市場火爆

“高考後備考和選擇時間有限,提早規劃,做好萬全準備!”

7月16日,高考剛剛結束不久,成績還未公佈,北京一家名為天科教育的機構工作人員就開始在考生家長群內發佈相關資訊,稱能提供強基計劃、綜評校考培訓,以及專家一對一規劃報考志願等服務。

徐女士也在家長群中。看到工作人員的介紹,她有點動心。徐女士的兒子是今年的北京考生。7月25日北京高考成績公佈,孩子總分620多,一家人對這個成績還算滿意。可是填報志願的時候,總發現有點“高不成低不就”。

“孩子想去財經類院校或專業,可是理想中的院校不夠線;位於外省份的某財經類院校挺合心意,可身邊幾個要好的朋友都留在北京,他也不想出去……”填報志願的時候一家人犯了難。有沒有更合適的院校填報方案?徐女士決定,付費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

記者了解到,對志願填報服務機構來説,每年高考志願填報週期約為高考前後一個月。“從高三第一學期就會有家長諮詢或報名志願填報的服務,在一模後會出現一個小高峰,高考結束之後會達到頂峰。”精華學校高考升學規劃服務中心校長何艷麗告訴記者,今年來進行志願填報付費諮詢的考生已有近千名。

何艷麗觀察到,高考志願填報業務用戶每年都在快速增長。“家長對付費志願填報的關注度與接受度也越來越高。由於2020年北京實行新高考,今年的志願填報相比往年,對家長與考生來説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對今年的志願填報也更為關注。”

天津也是今年首次實施新高考改革的地區之一。該地區一位志願填報機構工作人員稱,志願填報的難度增加了。

一二本合併後,報考的風險變大了,還是變小了?院校錄取分數會如何變化?不分文理科了,報考的時候該參考什麼?……這些問題困擾考生和家長,而“專業團隊擁有多年數據分析對比能力,能幫考生選擇最合適的學校和專業。”

來自天津的盧女士孩子今年即將上高三,明年高考填志願,而她已早早加入了各個機構的志願填報指導群內,關注2020年的各類填報資訊,“我先學習一下”。她還收集了多家志願填報機構派發的宣傳頁,“留著看明年能不能用得上。”盧女士認為,如果對志願填報不太懂、摸不準,可以請機構幫忙填報,“雖然價格不低,但為了孩子,反正就這一次。”

今年6月艾媒諮詢發佈的《2020中國高考志願填報行業用戶需求及就業前景數據分析》顯示,被訪者中了解高考志願填報資訊以學校招生簡章、熟人介紹、高校官網等渠道為主,獲取資訊相對單一、缺乏專業解讀,學校、專業選擇難以取捨,“這為高考志願付費輔導市場提供了發展空間。”

何艷麗發現,從目前所接觸的志願填報用戶來看,不同層次的考生都會有志願填報的需求。相比而言,中高檔、中檔、中低檔分數考生需求相對較高,中檔與中低檔分數考生容易出現前途迷茫,對自身能上什麼樣的院校定位不清楚。而中高檔分數考生,則是希望將自己的高考成績充分利用,在可利用的範圍內,盡可能地衝擊高層次的學校。

機構報價高達數萬元 提供測評、分析一條龍服務

“這個費用包括了全部服務,老師會直接把你的志願填報方案弄好。”北京一家志願填報服務機構告訴記者。

諮詢過程中記者發現,大部分機構都宣稱,自己具有“十年高考志願指導填報經驗的專家團隊”、“獨家研發職業測評系統”等。具體服務內容包括多個環節,一般來説會包含職業生涯測評、分數分析及院校定位、專業分析及定位、知分填報方案制定等流程,此外,部分機構還在合同內提供跟蹤錄取、大學預科課程等服務。

精銳教育北京某校區工作人員指出,專業志願填報服務需要先為孩子做測評,看孩子適合什麼專業、以後的職業方向等,再結合分數、地區、歷年數據等,給出填報方案。“爭取做到一分都不被浪費。”

徐女士為孩子報名的北京天科教育所提供的價格清單顯示,指導專家分為特級專家、講師專家、資深專家三個檔次,價格依次降低,分別為8999元、6599元、5999元。

而對於實施新高考改革的北京、天津等地區,則是單獨的價格體系。徐女士初步諮詢獲知,北京地區1對1指導服務13800元,考生及家長需先交99元,24小時內安排專家一對一溝通交流,若對該專家滿意,再補交剩餘費用。該機構工作人員表示,北京地區“最低可以按照8800收費”。

針對北京地區的志願填報服務價格相對於大部分地區來説較高,在幾千元至幾萬元不等。記者諮詢了北京多家提供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的機構,報價最低的一家為6800元,最高的一家為19800元。

此外,部分機構提供按小時收費的諮詢服務,例如文都教育此項服務的價格為兩個小時2500元,不提供全流程服務,只對存在個別針對性疑問的考生及家長提供答疑服務。

“志願填報不能只看分數與位次,因為這不僅僅決定著考生在哪所大學深造,更決定著考生的未來就業、甚至是人生軌跡。”何艷麗認為,做志願填報的時候,應更多分析考生個人興趣與就業形勢、結合高考分數,進行綜合規劃和指導,而不僅僅為考生與家長提供高考志願填報規則的指導。“只有從大局指導志願填報,才真正有意義。”

保錄取難不難?專家:更多是宣傳噱頭

“歷年高考志願填報100%錄取,針對每一個考生的情況制定個性化填報方案,同時可簽訂高考志願填報協議,保障學員權益。”諮詢過程中,天科教育負責招生的工作人員告訴徐女士。

隨後,記者從購買此服務的考生家長處獲取了一份上述機構提供的《高考志願填報(保錄取)服務協議書》。協議顯示,服務“確保考生被所在分數段的學校或專業錄取”。同時,協議明確“服務流程結束後,若考生未實現被所在分數段的學校或專業錄取,乙方予以退費,退費金額為甲方實繳服務費。”

對於“所在分數段批次”含義,上述機構工作人員解釋稱,是指“經過我們的填報,使孩子滑入下一批次,低於自己所在分數段的批次。”

記者諮詢多家機構發現,其他機構雖然並未出具“保錄取協議”並承諾退費,但均口頭表示“肯定不會出現滑檔的情況,這麼多年從未有一個孩子滑檔。”

精銳教育負責志願填報服務的相關工作人員稱,專家在填報時會按照“衝穩保”原則,最後設置保底志願院校,“基本上不會出現滑檔,如果出現,我們會緊接著給出下一步徵集志願方案。”

然而,“保錄取”是否真如聽起來那樣神秘?一位從事志願填報多年的專家告訴記者,機構做到志願填報保錄取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給學生填報低於成績等級的學校,也就是低報,就很容易做到錄取,因此“保錄取”其實更多是商家宣傳的一個噱頭。

一位曾為孩子購買過志願填報服務的家長直言,部分收費機構給考生報志願時,和考生及家長自身的訴求點和關注點不一樣,“機構關注的是這個學生能不能在他們的操作下儘量上一個聽起來不錯的學校,不太會考慮孩子將來的就業。而家長要考慮的是孩子以後在哪個城市、哪個行業讀書工作,學校的底蘊和社會認同度等問題。”

上述專家建議,考生及家長切勿輕信任何機構的“保錄取”保證,避免學生被不符合自身情況的學校錄取。

大數據靈不靈?數據結合需求才有意義

“報志願的都號稱大數據,我對比了很多家,全一個樣……”陳先生是河北2020屆考生的家長,今年高考前,他就在為孩子高考報志願的事情奔走。考察了多家志願填報機構後,陳先生選擇了其中一家,費用在四千元左右。

經過和專家的面談,告知對方考生的分數、專業喜好、城市偏好等資訊後,專家依據電腦系統內的數據,以及考生分數定位及上下浮動情況,為陳先生和孩子出具了一份可填報院校清單。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志願填報服務大概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就是上文中提到的一對一人工指導服務,相比而言,這種填報方式更能適應考生的個性化需求,能夠覆蓋了職業測評、院校分析、專業分析、填報方案、錄取跟蹤等全流程,同時,這種方式也更為考驗指導教師的經驗和資歷。

另外一類,是運用大數據、AI等技術的志願填報輔助系統。記者體驗發現,這類系統可全程“自助”,輸入各科分數、排名、地區等資訊後,系統內演算法會根據數據自動生成一份可填報院校清單,供考生參考,使用一次價格在幾百元。

以一家名為“子有高考”的志願填報輔助系統為例,價格299元,能夠為考生提供衝刺型、穩健型和保守型三種志願模板。系統建議考生選擇穩健型模板填報。但該系統僅適用於普通類本科文理科考生,提前批、自主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不適用。

一位北京志願填報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實際上,數據和人工諮詢需要結合,“出定制方案肯定還得一對一諮詢,但也要借助數據系統工具。”

何艷麗提醒考生及家長,數據對志願填報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家長們需要注意一定要選擇正規機構,關注他們的數據來源,選擇權威公開的平臺,如陽光高考平臺、教育考試院,正規渠道的準確數據才有指導意義。“切勿被宣傳的大數據填報蒙蔽。”同時她指出,考生及家長除看數據之外,還需根據學生個性化的需求進行填報,如對未來職業的發展需求、興趣等方面。

此外,教育部提醒考生,一些培訓機構、諮詢公司、個人會冒用教育部門、招考機構或高校名義搞高考志願填報現場諮詢、輔導活動,或倣冒官方網站開展網上諮詢、輔導,號稱專家指導,包準包錄,向考生和家長收取高額諮詢費、輔導費、大數據平臺使用費等,令考生和家長遭受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還可能被誤導,喪失正常錄取機會。

“考生參加志願填報指導諮詢活動一定要認清主辦機構。對於社會上各類諮詢機構舉辦的收費性質的志願填報諮詢活動要提高警惕,一些高價服務收費的APP、網站或諮詢機構存在不規範和安全風險等問題。”教育部表示。

新京報記者 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