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熱議高考改革:不足以應試的應試教育

來源: 澎湃新聞 | 作者: | 時間: 2020-07-23 | 責編: 徐虹

2020年7月7日,安徽黃山歙縣二中高三考生在教室內復習功課。因暴雨導致歙縣城區積水嚴重,原定於當日舉行的高考語文、數學兩科考試延期舉行。

2020年7月7日,安徽黃山歙縣二中高三考生在教室內復習功課。因暴雨導致歙縣城區積水嚴重,原定於當日舉行的高考語文、數學兩科考試延期舉行。

自 20世紀末以來,我國高校已連續擴招了二十多年。2018年,我國高校在校生規模達383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

但不少研究顯示,在低層次的高職高專類高校,大多數學生為農村青年; 而在一流大學,農村新生的比例不高,甚至不及20世紀90年代的水準,也遠低於農村人口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在我國高等教育即將進入普及化階段時,農家子女難以升入一流大學,這一現象被形象地概括為“寒門難出貴子”。

在主流話語體系中,“寒門難出貴子”要麼是個無法扭轉的自然趨勢,要麼是農村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匱乏的必然結果。也有人將此歸咎於高校自主招生、不合理的高考加分政策或保送招生制度。

本文基於在河南省一所縣中高三文科班為期近一年的田野調查,審視高考擇優錄取標準和學校教育如何共同促成了“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本文重點考查以下幾個問題: 當前高考推崇什麼樣的學習方式? 當前的學校為寒門學子提供了什麼樣的學習方式? 兩者之間有什麼樣的吻合與脫節?

一所縣高中的文科畢業生

筆者將田野調查點選在了河南省北山縣的雲雀高中(化名)。

北山縣人口過百萬,其中 80多萬為農村人口。因種地收入很有限,大批青壯年勞力不得不流入城市,從事各種體力勞動。在全省 70多個縣域當中,北山縣的GDP排名長期比較靠前。

北山縣共有五所普通高中。從歷年畢業生的升學情況來看,雲雀高中僅次於北山縣唯一的重點高中。相應地,雲雀高中每年的中考分數線也僅低於這所重點高中,而遠高於其他三所高中。雲雀高中每年招生一千來人,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家庭。在北山縣的很多農村,只有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初中畢業生能升入高中。在雲雀高中,近三分之二的學生為文科生。

筆者在北山縣的田野調查從2013年10月開始,到2014年8月結束。調查對像是9名高三文科班的農村學生(5名男生和4名女生)。在調查結束時,1人升入二本院校,1人升入三本院校,5人升入高職學校,1人返校復讀,1人放棄上大學。在全校該年的文科畢業生當中,只有2人升入一本院校。

在文獻方面,筆者重點蒐集了河南省招生辦公室歷年發行的《河南省普通高考試卷評析》。除了羅列高考試題和答案以外,《試卷評析》還提供了權威專家對試題考查內容的解讀,分析了全省學生的答題情況和答題失誤,並指出了下一年學生及老師應當改進的方向。另外,筆者還收集了教育部發行的高中課程標準以及河南省2014屆高中畢業生使用的教材。

以這 9 名學生為中心,筆者對雲雀高中文科畢業生的課堂和課外學習進行了密切的觀察。課堂觀察的重點包括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老師的教學方法。課外觀察注意了學生在課外的具體學習活動。此外,在高考前及高考後,筆者還對這些學生做了家訪。在高三第一學期及高考後,筆者對這9名學生分別做了兩次訪談,內容包括他們在高中的學習方法以及他們對高中學習的反思。在高三第二個學期,筆者訪談了當時執教高三文科班各科目的12名老師,訪談時重點關注他們對高考錄取標準的理解以及他們的日常教學。

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將分析雲雀高中的農村學生為何難以在高考中斬荊折桂。

高考改革與課本知識的“活用”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的高考制度基本處於不斷變革之中。與推薦或者保送上大學相比,高考被視為一種更加公平的選拔人才機制。

不過,高考長期以來也廣受詬病。主流觀點認為,以往的高考過於注重考查課本知識,這助長或者催生了以“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為主的應試教育。這種教育培養的優秀學生擅長應付各種考試,卻不會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歷次高考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想方設法改變或改造我國的應試教育模式,通過倡導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逐步擺脫課本知識的束縛。

雖然高考試題在逐步遠離教材,但當前的高考實際上並未完全脫離課本知識,而是越來越反對學生“生搬硬套”課本知識,越來越要求學生“活學活用”課本知識。要想能夠靈活運用課本知識,學生就不能再單純依賴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而要訴諸更加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在訪談中,雲雀高中的老師們反覆提到,不學課本知識肯定答不出高考題,但掌握了課本知識也不一定能答出高考題。在矮化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的同時,近年來的高考變革實際上偏向了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多樣的學生。與新課程標準密切配合,一系列的高考變革實際上要求所有學生能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新課程標準及一些高考評論所提出的課程學習建議當中,這一點得以顯露無遺。比如:

語文課程學習建議: 鼓勵學生訂閱報刊,交換瀏覽。像《語文報》《讀者》《文苑》《語文學習》《青年文摘》《中外書摘》《語文教學通訊》等報刊資訊量大,可讀性強,可以讓學生從中汲取有價值的東西並積澱下來……

政治課學習建議: 廣泛的實踐活動包括課堂討論、辯論、演示等,也包括課堂外的參觀、調查、訪談等。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自然和人文景觀、教育基地等,都是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一部分。

這些林林總總的具體建議,大致可歸納為精選的課外閱讀、有品味的娛樂活動及文化朝聖式的旅行等。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課外閱讀、日常娛樂和假日旅行等必須符合知識分子階層的品味才能構成有效的學習方式。

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近年來高考改革的一大基石,新課程標準不僅注重學生的課外學習,而且反覆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按照新課程標準,高中老師應當為學生積極拓展各種課外資源。不過,新課程標準一方面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另一方面強調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或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結果,在現實當中,課外學習基本成了學生及其家長的責任。

但在雲雀高中,農村家長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收入不高又疲於奔命。他們無法為子女提供恰當的課外學習機會,因為他們不僅缺少穩定的收入,不能與子女長期共處,更重要的是,他們作為學校教育曾經的“失敗者”,無法理解或看清楚特定的課外閱讀、娛樂或旅行與高考之間存在密切聯繫。

在這些農村家長看來,從子女跨進雲雀高中的校門那天起,他們已經把子女的一切都交托給學校老師了。面對攸關他們今後命運的高考,雲雀高中的農村學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仰賴學校老師。而老師的日常教學實踐,正如下文所揭示的,則是一套尚未與新的高考改革方向“接軌”的老傳統。

慣常教學實踐: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

自21世紀初起,新課程標準已經實施了十多年,高考在這段時間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通過在雲雀高中課堂內外的觀察,筆者發現,雲雀高中的教學與20世紀末相比並無太大差別,高三年級的教學基本沿襲了“應試教育”的傳統,高度強調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在訪談中講到他們的課堂教學時,老師們反覆強調的就是背教材上的知識點和做練習題。

雲雀高中每年都是遴選教學業務突出的老師給高三學生上課。2014年時,王老師教齡已有二十多年,韓老師教齡7年,他們分別擔任高三年級兩個文科班的歷史課和政治課老師。在雲雀高中,每節課的時間基本是50分鐘,每個老師每次給同一個班連上兩節課。王老師每次上課基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先通過提問檢查學生背記上次課知識點的情況,接著講解幾道單項選擇類的練習題,然後點出這次課的重要知識點,最後要求學生背誦這節課的知識點。在這個過程當中,王老師顯然特別強調學生背記知識點和做練習題。

獲取和解讀資訊的能力是文科綜合試卷要求的一項基礎性學科能力。韓老師認為,要逐步培養學生的這項能力,只是背課本上的知識點還不夠,學生必須不斷地做模擬試題。簡言之,對應對高考的策略,韓老師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把背記課本知識點和題海戰術配合起來。

做模擬試題實際上是雲雀高中所有高三學生的一項日常訓練。與河南省絕大多數高中一樣,雲雀高中在高二學年已經上完了所有高中課程,高三學年基本由三個輪次的復習組成。在每一輪復習期間,雲雀高中都會組織若干次模擬考試。隨著高考的日益臨近,模擬考試由起初的每月一次密集到幾乎每週兩次。不過,指責這些老師或批評他們的教學因循守舊並非筆者的本意。實際上,在高考前的最後一年,這些老師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因為學生的升學結果是學校評價他們工作的最重要指標。而且,他們大多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農村生活的艱辛有過甚至仍有著切身感受。因此,他們真誠地希望學生能夠在高考中出人頭地,並從此過上體面的生活。

接受訪談的申老師教齡已有二十多年。他對新課程標準及近年來的高考改革關注頗多,也在不斷反思學校傳統的應試教育。

通過與農村學生的長期交往,申老師認識到,這些學生的課外知識過於貧乏。在北山縣的農村,電視已經非常普及,手機、電腦和網路也飛快進入了千家萬戶。農村學生的課外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但是缺少了適當的家長引導或約束,無節制地看電視或者打遊戲無法構成有效的課外學習。申老師特別提到,在初中階段,學校每學期都會給學生配發一冊類似于泛讀的讀本,不過,由於初中語文老師只教課本,這些學生很少認真看讀本,也就基本沒有課外閱讀量。到了高中階段,語文老師又過多強調機械化的訓練,既耗時又效率不高。

申老師認為,對提升這些學生的高考成績而言,做練習題並非完全無效; 不過,最佳的語文教學方式應當是在適量且深入訓練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課外學習機會,如組織一些體驗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或者指導學生讀一些課外書。

可惜的是,雖然當時擔任主管高三年級事務的副校長,申老師也沒有勇氣把這種想法付諸實踐。一方面,與北山縣其他高中的老師一樣,雲雀高中的老師已經高度習慣採用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 另一方面,在學校領導、教育部門主管以及學生家長看來,任何新的嘗試或探索不僅顯得另類,而且帶有無法估量的風險。

在雲雀高中,老師們仍然習慣於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往往被貼上“應試教育”的標簽,但卻不夠“應試”——因為實際上已經無法滿足新課程標準和高考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被萬千家長寄予厚望的雲雀高中,沒能有效轉變農村學生的學習方式,沒能為他們提供吻合高考要求的課外學習機會。

結語:農村高中應探索有效的應試教育模式

長期以來,學界和媒體習慣性地指責高考助長了我國的應試教育。

為轉變廣受詬病的應試教育,我國高考改革逐步擺脫了課本知識的束縛。以 21 世紀初的新課程標準為基礎,近年來的高考實際上已經要求所有學生通過精選的課外閱讀、日常娛樂和假日旅行來積累課外知識。然而,在以農村學生為基本生源的雲雀高中,老師們仍然習慣於傳統的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由於課本知識通常與農村學生的日常生活比較疏遠,這樣的教學方式並非一無是處,但顯然已經不能應對當前的高考。

近年來,雲雀高中的學生很難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不過,學校教學與高考改革的脫節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些學生在高考中勝出的機會。

為幫助這些學生走出現有的升學困境,雲雀高中的老師們不僅需要反思現在的學校教育模式,更需要拿出勇氣和魄力去探索教學方式的變革。當然,開展這樣的積極探索離不開教育主管部門的許可和支援。

在主流的話語體系當中,“應試教育”已經帶有太多的負面義涵。然而,對於以農村生源為主的學校來説,幫助學生應對考試、通過篩選本當是學校教育推進社會公平的應有之意,因為一代代農村學子都抱有一個樸素的願望——取得學業上的成功,改變生為底層的命運。

要去除“應試教育”的污名,首先就不能再把它等同為已經不足以應對高考的“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如同雲雀高中的申老師指出的那樣,在適當強調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的基礎上,學校老師應當為農村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課外知識的機會。舉例來説,學校老師可以根據高考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為學生安排適當的閱讀課時且提供必要的閱讀指導,組織學生參加一些體驗性的旅行或者社會實踐活動等等。

只有教師的教學回應了當前的高考變革,學校教育才能成為改變農村學生命運的重要力量,高考擇優錄取才能不再過度淘汰或貶斥農村學生,“寒門出貴子”才能越來越普遍,並激勵更多的寒門學子自強不息、奮勇拼搏。

(本文原題“農村高中日常教學實踐與高考改革之脫節——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原載《全球教育展望》2020年第3期。原文約15000字,經授權重新刊用,並有較多刪節,具體技術細節請參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