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學校怎麼選?看地域、重歷史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作者: 陳志文 | 時間: 2020-07-22 | 責編: 徐虹

【你的大學你做主】

作者:陳志文(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填報志願時,幾乎所有人都會糾結,究竟是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這時候,你需要搞清楚的一大原則問題,就是學校。

分數足夠時 首選學校而非專業

面對層出不窮的就業歧視,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把學校擺在第一位。一般來説,在你分數有優勢,還有選擇權的情況下,學校優先。

學校優先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學什麼並不決定你未來做什麼,更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的就業市場,太看重初始學歷了。

學校優先還有一個原因是,著名高校所提供的軟環境是一般高校難以企及的,這包含視野、學習發展機會、周圍同學與老師的影響等等。

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一本二本,只是招生流程中的概念,並非學校等級品質的嚴格概念,全國從來就沒有一本二本的確定名單,每個省一本二本的名單也都不同,因此絕大多數用人單位也無法設立這個門檻。有很多高校既在一本招生,也在二本招生,我們如何界定這個高校是一本還是二本?北大在北京招生時,其護理專業曾在二本招生,我們難道説北大是二本高校?因此,沒有必要説這個學校是一本,就放棄自己心儀的專業。同時,伴隨新高考的推行,錄取上部分批次、一本二本的概念則徹底消亡了。

對於一般普通學校,我的鑒別建議是看歷史。教育講積澱,現在的2740所高校中,大概74%是大擴招的産物,歷史不足20年或者剛剛20年;本科高校中,60%以上的高校歷史也不足20年,因此,可以從這個角度做一個判斷。還有就是學校過去的隸屬關係,90年代末因為高校管理調整,大量部屬高校或轉交教育部,或下放地方政府,那些轉入教育部的基本發展都比較順利,下放地方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校,因為種種原因,逐漸沒落。這類學校其實都有厚重的歷史積澱,學風校風總體都不錯,值得選擇。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校值得特別重視,他們的辦學水準與品質遠遠高於很多雙一流高校。這些學校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中外合作辦學性質的,比如深圳的香港中文大學、上海紐約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還有一類是近年以新的體制舉辦的學校,如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等。這些學校有些歷史並不長,但因為不同的體制、強大的資金投入、優秀的舉辦者,讓這些學校迅速勝出,快速發展,值得期待。

最後要強調的是,學校優先的前提,是這個學校值得你放棄專業,對於絕大部分只能選擇普通高校或者高職高專的同學,還是以專業為重,主要原因是這個層面的多數學校之間區別比較小,沒有必要因此放棄專業的考慮。

上大學也是見世面

需要考量的另一大原則問題是地域,即到哪上學的問題。這個方面最經典的問題莫過於到西部上一個“雙一流”高校,還是到北京上海上一個普通學校?

不少人認為到發達地方去讀書很重要,我很贊同。

為什麼要到大城市去讀書?首先是見世面的問題。試想想,我們從一個小鄉村到了省會城市,到了北京上海,我們對中國與世界的判斷看法都會不同,對自己的認知、發展定位也會隨之變化。從這個角度講,我們非常有必要見見世面。

第二是發展機會的問題。在東部,在大城市,不僅發展機會多,而且競爭比較規範,這是很多落後的地方比較欠缺的。

第三,一般來説,對同一層次的高校而言,發達地區的教育品質也會高出一截。比如上海的高校,明顯比其他地區的高校品質要高,這和上海的整體社會發展水準直接相關。

當然,對於這個問題,只是一個原則意見,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與發展定位,做出自己恰當的選擇,並非都去發達地區。

在具體的城市選擇上,北京、上海毫無疑問是第一層次,東部省會以及廈門、青島等都是值得我們重點考慮的。有一些大區中心城市也值得特別考慮,如華中的武漢,西北的西安,西南的成都、重慶等。這些大區中心城市因為歷史原因,高校雲集,也往往是當地經濟發展重鎮,會給我們帶來全方位的收益。

除了這些城市,有一個城市我特別推薦,這就是深圳。

從大學角度看,深圳目前沒有特別突出的大學,但深圳高等教育發展速度非常快。2017年,深圳在高等教育的投入超過了北京、上海的總和。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強大投入下,可以預計,深圳將會很快出現一批一流高校。推薦深圳,更主要的原因是發展機會。和北京、上海相比,深圳未來發展空間與想像空間更大,騰訊、華為、大疆等高科技企業在深圳密集崛起是有原因的,這座城市因為歷史的原因,更有活力、更包容,將會給更多有志青年提供更大發展機會。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22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