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校企共治:推升職業院校品質的必由之路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作者: 余偉良 | 時間: 2020-07-14 | 責編: 徐虹

【知與行】    

作者:余偉良(湖南省教育廳職成處處長)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高校提升教育品質的題中應有之義。行業企業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體,更是職業院校的用人主體。因此,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構建校企共治的治理體系,提升職業院校治理能力,是推動職業院校品質持續提升的必由之路。

  

加強黨的領導,保證辦學品質和方向

當前,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形式多樣,但校企合作普遍不深,且一些校企合作存在權利義務不清、辦學方向不明的問題。職業院校黨組織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的教育方針,著力研究解決産教融合、校企合作關鍵問題,以校企共治引領校企共建共用,保證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辦學品質和方向,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是總攬校企合作全局。職業院校黨組織應建立黨員幹部、教師定點聯繫企業制度,充分了解行業企業技術技能人才、技術技能積累需求,實現校企供需對接。應將校企合作列入重要議事決策議程,明確校企合作思路,審定校企合作方案,出臺校企合作政策措施;要將校企合作納入基層黨組織考核,抓實抓好校企合作的每個環節。

二是破解校企合作難題。職業院校黨組織應定期研究解決校企合作中的重大難點問題,在校企合作重大改革問題上支援學校行政、專業係部、一線教師大膽試、大膽闖,為校企合作保駕護航;要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支援校企合作;要積極搭建産教融合平臺,創新校企合作方式,下氣力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

三是營造校企共治文化。校企共治需要開放,更需要融合。要將企業負責人、技術人員請進來,也要推進學校教師走出去,推動校企對話、協作常態化;要將學校專業鏈、人才鏈融入企業産品鏈、價值鏈,推動校企互融共生。要共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增強校企雙方認同。

創新治理制度,打造特色品質標準

“品質是有標準的,沒有標準就沒有品質”。職業院校要以整體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為抓手,引領國家職業教育標準落地落實,並在此基礎上推動健全具有職教特色的品質標準體系。

第一,制度設計要體現校企共同參與。職業院校要形成目標明確、層次清晰、相互協調、充滿活力的治理制度,必須做好制度建設頂層設計。要科學制定責權明晰的學校章程,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能動性。要設計行業企業全程參與教學的人才培養制度,校企共同制定教學標準、頂崗實習標準、畢業標準、人才培養方案等品質標準,明確校企雙方承擔的教學任務;要校企共同設計教師成長和管理制度,遵循“四有”好老師要求,結合職業教育特點,制定教師發展標準和評價標準;要遵循技能人才成長規律,設計學生管理制度,實施校企共同管理,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要構建學校與企業聯合技術攻關制度,實現成果共用、風險共擔。要規範職業院校制度建設流程,相關制度應校企共同制定、共同審核,學校黨組織審定後公開發佈。

第二,制度運作要體現校企協同。要通過治理活動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要校企協同開展勞動素養和工匠精神培養,推動企業勞模、工匠進校園,校企共同培養一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工匠新生代;要大力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探索工學交替的學習制度,真正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要實質性推進産業學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組織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協同攻關;要推進校企協同創建就業車間、就業社區,為職業院校畢業生、企業員工、外出務工人員、返鄉農民工特別是就業困難群體提供精細化、全天候、無縫隙的就業服務。

優化治理結構,確保育人品質持續提升

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職業院校因其校企合作的辦學特徵,必須建立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的組織架構層級,為持續提升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品質搭好平臺。

宏觀層面,統籌規劃頂層設計。職業院校應設立企業專家深度參與的辦學理事會和教學指導委員會,為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決策諮詢服務。要理順校級黨組織、校長辦公會、理事會、學術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工會、共青團等學校機構的職權範圍;按照校級黨組織決定重要事項的原則,明確學校決策程式和議事規則。要充分吸收行業企業專家列席校級黨組織會、校長辦公會,參與學校決策,推進學校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中觀層面,積極推進以專業群建二級院係(科)。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産業發展、産業鏈和供應鏈完善必將引發職業快速迭代。職業院校應集中優勢打造特色專業群,發揮專業聚集效應,提升服務新興優勢産業鏈能力。要創新與專業群相適應的專業治理組織架構,以群建二級院係(科)。要創新專業建設組織,成立有行業企業專家參與的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實行學校教學名師、企業大師雙專業群帶頭人制度;要聚焦專業建設核心要素,推動行業企業專家全程參與專業發展規劃、專業建設和評價等。

微觀層面,積極推進結構化教學團隊建設。要以專業、課程為基本單位,成立有行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技術專家、技能大師參與的結構化教學團隊,實現團隊來源結構化、年齡結構化、學習工作經歷和技術專長結構化。要發揮團隊成員專長,明確教學任務分工,實質性推進校內專任教師、企業兼職教師同臺授課或協作教學,促進教師共同成長,落實教育品質和育人品質的雙提升。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14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