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北京高考生物:平中見奇 “抗疫”是最好的考題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徐虹 劉佳 | 時間: 2020-07-10 | 責編: 曾瑞鑫

中國網北京7月10日訊(記者 徐虹 劉佳)隨著中午12點半鈴聲的響起,北京2020年高考第五門學業水準考試科目——生物落下帷幕。今年,全球迎來新冠肺炎病毒的考驗,生物試卷中用大量“筆墨”考察了這部分內容。此外,試卷新增科學閱讀試題,以800字閱讀的方式讓考生“捕捉”資訊中的答案。北京多位學科專家表示,首張等級考試卷平中見奇,有利於學生在考場中發揮,有助於教師評估現有的教學水準,在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和評價中的落地提供了優秀的示範。

考生:試題開啟“簡單版” 問題設置很“親民”

“寫完最後一道大答題還剩下半小時的時間,我從未像今天這麼覺得自己是個生物‘大神’。”上午12點半的考試鈴聲響起,中國網記者在海澱區某考點校外與一名學生“邂逅”,他直言此次試卷難度開啟了“簡單版”,可能是他做過的最“親民”試卷。

與他有同樣感受的考生不在少數。還有考生表示,今年新冠是全球的高頻詞,因此對於新冠可能涉及知識的復習還是比較全面和充分的,在這次試卷中,果真看到此類題型,讓他們倍感親切。

戰“疫”做教材 著眼國家安全體系

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是生物學教學內容和考題情境必然關注的熱點問題。試題不僅局限在傳染病的致病機理、免疫應答機制和預防措施類型等基礎知識概念本身,而是從國家安全體系建設的高度著眼,引導考生理解生物安全對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意義。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特級教師荊林海分析稱,選擇題第15題的設計,讓選考生物學的考生能夠站在國家安全防禦體系建設的高度,綜合分析重大疫病、生物多樣性、全球氣候變暖等相關問題。無論考生將來學習什麼專業、從事哪個方面的社會工作,他們所需具備的全球化視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都可通過這樣的試題得以發展。

中國通過積極參與全球合作同國際社會分享了抗疫經驗,中國科研工作者一系列的檢測試劑、治療方案和疫苗研製的成果也讓世界矚目。選擇題第11題,聚焦我國科學家全人源單克隆抗體的製備成果,既考查了考生對免疫學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理解,也綜合考查了考生對現代生物技術與工程在藥物製備中的應用,提升未來國家棟樑的科技自信和民族自信。試卷倡導考生要像科學家一樣思考。非選擇題第18題中,考生需要更深入一步地對細菌感染引起的免疫應答實驗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在(2)小題中需要考生從研究者的視角探討絲狀噬菌體(f)與銅綠假單胞菌(Pa)感染的關係,要求分析實驗數據結果得出結論;在(3)小題中考生需要進一步經歷絲狀噬菌體(f)表面蛋白在小鼠身上的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結果分析的科學探究過程,在真科研中展示真素養。

首增科學閱讀 強調資訊捕捉

第19題為科學閱讀題,試題背景是以我國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研究揭示了高溫或強光抑制光合作用的機理,這一研究成果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糧食短缺等世界性問題的貢獻,本題展示了我國的科技成就,又引導學生關注國際重大問題。北京師範大附屬實驗中學正高級教師林祖榮分析稱,作為一種新的題型,在北京市2018年以來的學業水準合格性考試已經出現,在以往等級考測試卷中也都出現過,考生對此題型並不陌生。本題提供約800字科普短文,要求考生獲取和加工科學文本資訊,回答相關問題。這一題型的設置,既考查學生的學習積累,又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如獲取資訊能力、重新構建認知體系的能力。

“科學閱讀”題是考查學科素養的積極嘗試,考生解答“科學閱讀”題的過程,是學生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評價、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科學閱讀”題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快速學習能力,進而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都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