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線上教育應不斷彌合數字鴻溝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作者: | 時間: 2020-05-27 | 責編: 徐虹

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正常教學秩序被迫做出重大調整,線上教育成為應急狀態下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傳統線下教學向家庭線上教學切換過程中,出現家庭接入條件、教師資訊素養等方面的一些問題。對此,相關各方妥善應對、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採取有效措施彌合教育數字鴻溝,“停課不停學”任務推進總體平穩,為線上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教育部工作月報顯示,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末,全國中小學網際網路接入率達97.9%,擁有多媒體教室的學校佔比93.6%。但疫情期間,線上學習以居家為主,依靠的資訊化基礎設施主要來自家庭、村莊或社區,而非學校。根據工信部數據,截至2019年10月,我國行政村通光纖、通4G的比例雖然超過98%,但仍意味著有不少行政村沒有接通光纖或4G網路,無法為村裏的學生提供網路接入條件。還有部分學生家庭因為經濟原因,沒有開通網路,缺少電腦、智慧手機等基本上網終端,難以正常開展線上學習。同時,面對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的任務,不少教師倉促上陣。有些教師擅長教室裏時空同構環境下的強交互教學,在講臺上可以對著學生侃侃而談,卻拙于網路上時空異構環境下的弱交互教學,面對攝像頭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這主要是因為線上教學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數字教學資源製作和整合能力,能夠圍繞線上教學特點調整教學設計、優化教學環節,掌握線上溝通方式和技巧,要有“鏡頭感”,擅長保持課堂熱度,最大程度保證學生專注度“不掉線”。而傳統教師相關能力儲備不足,距離開展高效優質的線上教學活動還有一定差距。正如湖南省教科院《疫情期間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數據調研報告》顯示,只有5.22%的教師認為自己完全具備網路教學組織實施能力,66.91%的教師希望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線上教學管理與指導,45.43%的教師認為自己完全不具備網路教學組織實施能力或與實際要求差距較大。

疫情期間,每一個學生是否有機會接受線上教育,影響社會公眾對教育公平的認知和判斷;而每一個學生接受線上教育品質如何,則體現教育公共服務水準和教育治理能力的高低。前述問題和不足,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應對。“停課不停學”基本覆蓋了每一名學生,線上教學品質不斷優化,線上教育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教育部啟用“直播衛星+教育”,通過直播衛星播發空中課堂學習資源,覆蓋網路信號弱、有線電視未通達地區。學校和基層社區開展實際困難排查,制定“一生一策”,通過贈送愛心補助流量、借調資助上網終端、安排上網專用場地(如村委會)等形式,滿足線上學習基本上網條件,減輕網路資費壓力。工信部、運營商持續加大寬頻網路和基站建設力度,擴大有線無線網路覆蓋範圍,落實困難家庭頻寬提速和手機流量費用減免政策。通過上述一系列措施,線上教育的網路接入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基本實現不讓一個學生“掉線”的目標。

疫情為線上教育向更深層次、更廣範圍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線上教育高品質持續發展不可能“畢其功於一‘疫’”,還需要從根本上解決教育數字鴻溝問題,不斷提升教師掌握應用新技術的能力,在更高水準持續縮小教師資訊素養的區域差異、城鄉差異、代際差異和個體差異。相信經此一“疫”,線上教育在國家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能夠得以強化,成為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重要表徵指標和關鍵驅動因素。

(作者係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資訊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