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教育資訊化 >

疫情下教育思考與實踐丨郭冬紅:非常時期線上教育的區域做法與思考

來源: 北青網 | 作者: 郭冬紅 | 時間: 2020-04-15 | 責編: 徐虹

一場疫情,極大彰顯了線上教育的價值,為教育行政部門引領與規劃區域未來教育發展積累了經驗,帶來了啟思。我們相信,非常時期的線上教育絕不是曇花一現,它必將深遠地影響中國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

郭冬紅北京市房山區教委副主任、教師進修學校校長。曾出版《創新教育新視野》、《中小學家庭教育指南》等專著,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北京市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疫情突襲,2月12日,教育部、工信部向全國發出中小學延期開學的通知,提出了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停課不停學”的要求,於是中華大地啟動了一場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線上教育。這既是對我國基礎教育資訊化發展水準的展示,更是對教育行政部門特殊時期面對特殊的管理任務,落實政策、統籌資源、指導實施能力的考驗。

如何推進全區線上教育順利、有效實施,是非常時期擺在教育區域行政管理部門面前的首要任務,也是推動區域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結合實際,從行政管理的視角,我談一談房山區落實“停課不停學”要求,實施線上教育的做法及對線上教育發展的認識與思考。

區域推進線上教育的4大行動策略

策略一:把握導向,系統建設區域“停課不停學”的政策指導體系。

區域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要使命是執行、轉化、落地國家、省市教育政策、要求,正確認識與把握教育政策,是推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做好全區中小學生的線上教育,區域行政部門首先要做的是深入理解教育部、省市的延期開學政策,把握正確導向,結合區域實際形成落地實施的策略。

在深入理解教育部、北京市延期開學政策的政治導向、思想導向、原則導向、操作導向的基礎上,形成了房山區“停課不停學”的五點共識和五個底線要求,以此保障全區線上教育有序、健康的進行。

在既定的指導思想和底線要求的基礎上,教委協同業務部門研究出臺了8個指導性文件,構建起了線上教育完整的政策支援體系。其中《指導意見》明確了業務部門和基層學校實施線上教育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標、實施方法;《課程方案》重點規劃了線上教育的內容框架;《學習指導方案》對各學段各年級的教學內容、線上教學組織形式、線上教學的答疑反饋、線上學習評價等提出了指導與要求;《資源與技術支援方案》重點指向線上教育的技術支援保障體系的建設。這8個文件在指導學校實施線上教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策略二:立足實際,構建區域線上教育課程資源體系。

在推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的一個深切體會就是“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因為教育內容充分體現教育者對教育的價值追求。線上教育同樣如此。豐富、優質的線上課程,從根本上決定了線上教育的品質。因此,在推進區域的線上教育中,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要構建起市區校三級線上教育課程資源體系,為學生線上學習提供多元的、可供選擇的、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學習資源,為學校線上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

房山區專門制定了延期開學學生學習指導課程方案,明確了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原則與目標,提出了“我學習,我進步;我閱讀,我成長;我創作,我精彩;我運動,我健康;我勞動,我快樂”五大主題課程結構,通過五大主題的課程建設,引導學校形成防疫與學習共促進,指向學生全面成長的線上教育工作格局;建構一個特殊環境下,社會、家長、學校和學生四結合的教育體系;探索在教師指導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

策略三:多元整合,優化區域線上教育的支援體系。

1.面向全體,確保線上教育全員覆蓋。

特殊時期的線上教育是公共政策、公共服務,全員覆蓋、一個都不能少是基本要求。線上教育對設備的依賴性以及地域、家庭的條件差異,成了線上教育普遍實施的難點。經開展全區學生參與線上學習條件的調研,我區共有121名學生不具備線上學習的設備條件,有115名學生為隨班就讀學生,不具備個人獨立學習能力。針對特殊教育學生制定專項學生生活指導計劃,教師與學生建立固定聯繫,點對點幫扶學生;針對不具備線上學習條件的學生,通過學校支援和引入社會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2.瞄準需求,提升教師資訊技術的應用水準。

線上教育的實施,有賴於教師的資訊化素養。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教師全員上線,資訊技術應用能力難以支撐線上教學的需要。教師繼續進行培訓,而且培訓的內容必須切中實際,有的放矢。

在調研教師資訊化應用需求的的基礎上,區教育資訊中心整合網、骨幹教師,以“實用、有效”為原則,組織了遠端教學指導、線上教學軟體使用、微課製作等多次線上培訓,錄製了多個應用工具的微視頻教程,推動教師的資訊化素養快速提升。

區教育資訊中心對國家教育資源網、北京數字學校、智慧學伴、雙師服務、歌華有線等資源平臺的資源內容、資源特點、資源優勢、應用方式等進行梳理,編制資源應用手冊;為教師推送多種適切的工具軟體,並編制工具的使用説明。精細化的工作,使教師節省了大量選擇、學習、適應平臺、工具的時間,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到受教師的歡迎。

3.整合社會資源,服務區域線上教育

為保障區域上千個課程資源的準時上線,滿足7萬多名學生的訪問,解決區域教育平臺的承載力不足難題,我們聯動了聯通教育雲平臺、移動公司平臺等社會資源。

策略四:統籌施策,加強對線上教學的管理。

1.聚焦平臺使用,提升線上教學效益。

適切的平臺是成功學習的基礎。目前學習平臺千姿百態、良莠不齊,學校面臨選擇難、適應慢的問題。房山區教委從升級平臺服務、教學管理、線上測評等多個方面制定了疫情期間服務師生教與學的支援方案。

一是升級平臺服務,助力線上教與學。為滿足一線師生在疫情期間使用智慧學伴“互動課堂”的需求,平臺開放了“線上教學”功能,在校師生均可使用。組織全市中高考科目的中學教師,開展針對初三高三畢業年級學生的線上答疑工作。增加優質資源推薦功能,幫助教師更快更準地理解學科能力指標體系與教材章節之間的關係,迅速找到相應資源,提高線上教學資源的適切性。

二是利用平臺數據,助力線上教學管理。借助平臺運營統計的功能,以周為單位,反饋區域及學校層面教師在“微測批閱”、“日常測評發佈”、“資源觀看”等維度的使用數據,方便教委及學校管理者了解疫情期間教師的線上教學情況。通過對測評數據做系統全面的分析,並基於數據分析的結果開展有針對性的教研,提高初高三備考的效益。

三是發揮平臺功能,大膽嘗試線上測評。3月7日我區順利完成了高三的適應性測試,整個測試過程採取線上發佈、線上作答、線上批閱的方式,節省很多人力成本,尤其在試卷批閱及成績分析環節充分發揮平臺智慧處理的優勢,有效減輕教師工作量,規避人工處理的弊端,使測試各環節更加流暢、高效、便捷。

2.基於問題,加強學校線上教學的方法指導。

延期開學第二周,我區即研製調研問卷,全方位調研全區的課程實施情況及線上教學情況。調研中有很多令人欣喜的發現,如教師線上教學實施方式多樣;線上教學平臺、工具、課程資源比較多元;學生參與線上學習積極性高;學生對教師整體評價高等。當然也發現了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線上學習時間過長,學生眼睛嚴重疲勞;線上教學比課堂教學效果差;學生線上學習的自覺性差,教師監管難度大;教師對自身資訊技術能力信心不足;終端設備和網路條件差等。

針對問題,我們研製了針對教師教和針對學生學的方法指南,重點圍繞線上教學方式,給教師提出了明確的建議,以期提升教師的認識、擴寬教師的思維,激發教師的創造力,從而形成更多更鮮活的線上教學實踐,提升線上教學的品質。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求教師避免章節化的單點式知識學習,對教學內容進行專題化設計,形成結構化的知識模組,並在此基礎上遴選相應的學習資源;把教學內容轉化成學習任務和問題,用有挑戰性、可選擇的、生活化的學習任務區驅動學生學習;線上上學習的組織流程上,建議教師以“資源與學生互動”為主線設計教學流程,形成或以分析講解為主、或展示交流為主,或解疑討論為主的不同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中,要求教師圍繞著支援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設計,成為學生學習行為的設計者、學習過程的指導者,以明晰的學習行為要求突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為學生構建的泛在的學習空間,鼓勵教師打破班級,按學生的層次、興趣、特長構建新的學習共同體,使學生在合作、討論、分享、競爭中相互學習成長。

《學習指南》幫助學生了解線上學習的規律、掌握線上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適應環境、優化環境,講求自律,學會自主,為未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線上教育的6點認識與思考

支撐行為的是對線上教育的認識和理解。近幾年來,我一直致力於區域教育資訊化的發展,並經歷了延期開學全區的線上教育的設計與推動,對線上教育的實施有6點粗淺的認識與思考。

一、線上教育價值認知為先。

促進線上教育的發展,首先應對線上教育的價值有較為深刻的認識,這是推進線上教育的根本動力。線上教育的價值,至少應該從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教學價值上進行認識。

其社會價值在於從資訊時代邁向智慧時代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教育作為社會肌體重要的領域,主動與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相融合,融入時代發展,是對社會進步發展所作的貢獻。就現階段而言,線上教育實現了教育資源的無邊界共用,對推動教育公平而有品質的發展、滿足家長的需求、維護社會的穩定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其文化價值就在於資訊技術不只是技術的設備、工具和手段,它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包括數字文化、互動文化、共用文化的技術文化,對學校教育形成開放、合作、共用的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

線上教育的教學價值在於,資訊技術網際網路為我們積累了大量教育過程中結構化或半結構化的數據,數據的使用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從模糊走向精準,從共性走向個性。

二、線上教育課程為根。

我們要樹立線上教育課程為王的理念,因為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學校教育堅持課程育人,線上教育同樣如此。今天我們見到的線上課程資源,大多以學科學習為主,從一定意義上説是對應試教育的強化。從線上教學走向線上教育,建設一個更豐富的、可選擇的,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課程體系,是線上教育的根本。

三、線上教育技術為源。

技術應用是線上教育的標誌性特徵。一切應用於教育的技術,好用就等於有用,滿足需求的、簡便、快捷、高效的技術工具服務於教育教學,服務於學生學習,才會有人用,有人用才可能實現技術的價值。

四、線上教育方法為要。

線上教育不應是學校教育課堂教學的簡單重復。兩者有其共性,首先目的都是育人,其次實施的方式方法都應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認知規律,但兩者又有很大的差異,各有優劣。線上教育應發揮其優勢,把握網路學習的特點,逐步形成更為科學的組織方式、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習效益。

五、線上教育協同為策。

基礎教育線上教育的發展僅僅依靠教育自身是不夠的,教育部門應與高校合作,發揮其智力優勢,與社會、企業合作,發揮其資源優勢、技術優勢,與家長協同,發揮其天然的教育優勢,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線上教育面臨的諸多難題,推動“教育+網際網路”的發展。

六、線上教育師生為本。

線上教育是師生通過技術進行交互的過程,師生運用技術的技能以及長期實踐中形成的資訊素養,從根本上影響著線上教育發展的速度與水準。

一場疫情,極大彰顯了線上教育的價值,為教育行政部門引領與規劃區域未來教育發展積累了經驗,帶來了啟思。我們相信,非常時期的線上教育絕不是曇花一現,它必將深遠地影響中國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郭冬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