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中央電教館全景學習平臺:優質教育 輻射遠方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郭牧龍 | 時間: 2019-10-15 | 責編: 李穎

新學期伊始,一堂特殊的語文課,在新疆疏勒、于田、庫車、沙雅四地的4所學校同時進行,而他們共同的老師任敏遠,則在幾千公里外的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寧中學。

相隔千里,師生也能互動,身處邊遠,學生也能享有優質教育,這有賴於全景學習平臺的使用。今後,這種“跨區域同步教學”模式將成為更多地方的常態。

跨區

共用優質資源

從今年9月起,中央電化教育館“教研共同體協同提升項目”正式在新疆試點,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開展跨區域的教學實踐,將教育發達地區優質的資源帶到農村、邊遠地區的基層學校,可以讓更多學生共用優質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均衡化的關鍵之一是教師資源的均衡化。”新疆教育廳副廳長劉玉光説,近年來國家先後啟動實施“鄉村教師支援計劃”“特崗計劃”等措施,鼓勵優秀教師前往教育薄弱的地區,發揮了很大作用。然而,支教老師普遍存在流動性較大等問題,只依靠支教,邊遠地區教育落後局面很難發生根本性改變。所以還需要創新舉措,比如利用資訊技術推進教育資源均衡。

中央電教館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們利用一種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原創性教學技術全景學習平臺,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了更廣的地方。

創新

破解普及難點

中央電教館網路部主任曾傑介紹,在各地推進教育資訊化的過程中,一些地方熱衷於花大價錢買大設備,遠端教學成本高,導致很難普及。而全景學習平臺能實現低成本遠端傳輸教育資源,使跨區域同步教學成為可能。據了解,該技術依靠向量技術實現了低頻寬傳輸,可深度人機交互,具備大數據採集功能,以“網際網路服務+終端軟體”進行部署,硬體要求低,跨個人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滿足了“網際網路+教育”的低成本要求。

2017年,中央電教館啟動試點工作,探索可操作的組織方式和教學模式。由北京、上海等地名校名師主講,以教材單元為教研單位,通過“異步+同步”教研方式,解決試點地區教師的日常教學難點,幫助縣域名師團隊提升教學品質,並以專遞課堂的方式覆蓋本縣師資缺乏的教學點和農村薄弱學校,實現區域名師資源最大化共用,達到“輸血+造血”的效果。

“與其他網路課程不同的是,這個項目在教學和教研中,可以利用平臺人機互動的智慧教師輔助系統,實時收集分析班級的教學反饋數據,突破了教師自身感官的局限,實現了1個名師覆蓋多個學校的效果。”曾傑介紹,截止到2018年11月底,項目已經在山東、浙江、四川、雲南等地的市縣試點,平臺累計開課2萬多次,時長1萬小時,上傳課堂實錄1萬多條,其中名師教研與教學近1000節課時,跨區域同步教學模式得到充分驗證,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受益

網課補齊缺口

在教育部科技司組織的“利用高通量寬頻衛星實現學校(教學點)網路全覆蓋試點項目”中,許多學校也受益於這個技術平臺和教研教學模式。

試點縣之一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是大涼山腹地的深度貧困縣,教師編制不足,學科結構非常不合理。“以前村級學校基本沒有開設過英語、音樂、美術課。”雷波縣堰塘村小老師陳昭春説,網路教學補齊了開不了的課。

雷波縣回龍場鄉大埝村小是一個只有9名學生的教學點,陶永敏是學校唯一的代課老師,負責所有科目。試點全景學習平臺後,陶老師發現那些原來調皮的孩子,也開始期待每一節網路課,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互動。今年7月,大埝村小參加全縣統考,語文平均分由上學期的22.39分提高到61.44分,數學平均分由上學期的50.83分提高到67.56分。

優質教育資源,就這樣順著網路輻射到了遠方。讓人驚喜的是,受益於全景學習平臺的不僅僅是教育薄弱地區的學生們,當地的教師也有了“跟崗學習”的機會。雷波縣項目負責人、教體科局副局長楊貴平説:“越來越多的教師把接觸到的優質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與自身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邊遠地區的教育,正越來越好。”(記者 郭牧龍)